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CRONALDO828

就算袁世凯站在光绪一边,戊戌变法也照样无法成功。



来看看康有为、谭嗣同给袁世凯分配的任务:

①杀荣禄(困难级任务)

②带兵进京(地狱级任务)

③围颐和园(地狱级任务)

④挟持慈禧(地狱级任务)

这些事情还都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除了第一项,杀荣禄,可以勉强完成以外,其它的任务都是地狱级别的。

设想一下,袁世凯一腔热血,欣然领命。回去策划完成这些任务。



一、安排一部分心腹,和盘托出计划,大家商议。

这比较难,要造反了,有几个愿意干的?这是个问题。但总能设法凑出一些勇士来,勉强可以完成。

二、以阅兵演习的名义,把荣禄邀到演兵场。

这个勉强可以完成,但主动权在荣禄那边。

三、突然下手,干掉荣禄。

前两步走好了,这一步就可以办到,只要保证动手的力量超过荣禄的护卫。

四、向部下说明造反的目的,怂恿大家一齐干。

这个难度太大了。五千兵,一个也不能走掉,走掉一个,这事情就大白于天下了。

五、收拾武器,准备粮草,安排进京诸事。

到了这一步,可就再也瞒不住了。再蠢的路人看到,也会发现情况不对劲。



六、向北京出发

①走大路

肯定要路过其它军队的防区,道理是不要想说通的,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打吧。

②坐火车

难度太大了,这得控制住两个火车站,天津和北京。而且,重武器是带不上了。这行不通。

七、到达北京

一路冲杀,到达北京城下。不用说,消息早就传遍京城,城中已经布防完整,准备攻城吧。

不要想什么里应外合,你们觉得康有为和谭嗣同有那个脑髓和能力?

八、突出奇兵,打开缺口

假设袁世凯的部下很牛掰,终于在各处勤王大军赶来之前,发现了京城防御的漏洞,突出奇兵,破城而入。

九、围颐和园

攻坚战变成了街道战,步步推进,向颐和园进发。

有几个问题,颐和园有多大?到目前为止,手头剩下的这些兵力能围住不?这么长时间了,慈禧还在园子里不?

还有,光绪、康有为、谭嗣同他们怎么样了?还在世不?

我们可以发现,慈禧只要控制住光绪,让袁世凯拿不住,袁世凯的造反就必然失败。

比较双方的任务难度,这太不公平了。

十、挟持住了慈禧

假设袁世凯率领的是五千奥特曼,居然完成了上述所有的任务。



看看康有为他们的变法措施:

①破旧立新,重建权力结构

得罪了所有的旧官僚,他们现在可都掌握着实权。

②废除科举

得罪了所有的传统知识分子。

③几份报纸宣传

广大群众根本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④不断地发布了180多条新的律令

基层官员无所适从。

最可怕的一点:

袁世凯能得到什么?夺权成功后的维新派突然发现,袁世凯居然有挟持国家元首,改天换地的本事!

大家会怎么对付他?



总结:

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搞改革是好事,但这帮改革的领导群体能力太差,即没有合理的规划,也缺乏深远的谋略,仅凭着一腔热血和美好的想像,办不成事。

除了象征意义,戊戌变法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比不上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馋嘴肥猫1

如果袁世凯站在光绪一边,戊戌变法就能成功的话,那么当初他就会选择站在光绪一边了。他之所以选择站在了慈禧一边,就是因为他知道光绪赢不了。

当初,维新派的计划是“围园杀后”。他们借助袁世凯的,就是他在小站所练的七千新兵。这七千兵,包围颐和园活捉慈禧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之后呢?

慈禧的心腹荣禄,手中的兵要比袁世凯多得多。袁世凯一旦“围园杀后”,荣禄必将反扑。那么,袁世凯的脑袋肯定要搬家了,而维新派以及光绪皇帝也将面临惨痛的命运。

所以,不管袁世凯站在哪边,戊戌变法必定是要失败的。

戊戌变法本身没错,错的是主持变法的人。不管是站在最高处的光绪皇帝,还是具体操办此事的康有为等人,都是缺少历练的浅薄之人。

光绪皇帝不必说,虽然名义上已经亲政,实际上那些重要的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光绪根本没能建立起自己的队伍。大家都知道,没有自己的队伍,就是被架空,即便身居高位,说了也不算。

康有为等人则完全是书呆子,既不懂得变法之险要,又不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只凭一时的热情,妄想一蹴而就,结果把事情办得一团糟。不仅害了自己,也害惨了光绪。

自古变法,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那些成功的,比如商鞅变法,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得到强有力的君主的支持;二要有一个有勇有谋、经验丰富的深沉之人来主持。

这两个方面,戊戌变法都不具备,所以必定失败。这失败,与袁世凯毫无关系。


趣谈秘史

本身“围园猎后”就是在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找借口、找逻辑。所以袁世凯参不参与都无法令“戊戌变法”走向成功。


(光绪和康梁,是不是康梁伪造存疑哈)

康梁等人既没有多年朝局斗争的政治经验,又无正确维新变革的路径。而仅凭着一厢情愿,认为只要光绪皇帝命令诏书各地,国事立刻澄清,国运立刻恢复。这是导致接下来一切荒唐逻辑错误的根源。

然而当小光绪一天发上百道要求改革的诏书(这些都是康梁等人炮制的空中楼阁),全国仍然铁板一块,并无响应。而康梁等人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并没有去仔细分析,诏书里涉及的改革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他的支持者是谁,反对者又是谁?以什么频度发布,有利于保证诏书的权威性?这些事关具体的操作,康梁等人一概未予考虑。而是突发奇想,认为是慈禧那个老妖妇掣肘。是她保守顽固,才导致了底下官僚们拒不执行光绪的改革命令。可是前期的”洋务运动”算不算在经济体制上的改革?“洋务运动”中慈禧扮演了积极作用的形象,还是负面掣肘的形象?这些康梁等人视而不见,不去分析。


(突然感觉老妖妇在这事情上有点无辜)

那么老妖妇慈禧掣肘,那就拟订计划灭了她,让她归政光绪。那样底下的官员就会认真执行光绪的变法诏书了。且不说这样的逻辑是否完全合理 ,怕时慈禧也没能力让全天下按照自己的要求办事吧?但是光绪很快就认可了康梁等人这样荒唐的决议。所幸他们还算聪明,知道需要武装,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谭嗣同便找到了袁世凯,和盘突出计划。让袁世凯“杀荣禄,带兵进京,包围颐和园,胁迫慈禧”。


(给一个袁世凯不出卖你的理由)

为什么是找袁世凯?而不是去找荣禄或者其他人?原因很简单,第一袁世凯在练新军,所以他是支持改革维新的;第二袁世凯的军队在天津,离北京最近。主要就因为这两个原因,就可以将这么重大的秘密告知袁世凯了。

在政治上,维新派幼稚到不可以被原谅。就算不懂政治,读书人也应该读一读历史。


(谭嗣同在这个事情上更充满了理想化情结)

在雍正年间,曾静劝岳钟琪造反,也是如此荒唐,竟然因为岳钟琪是岳飞后代,是汉人,所以只要一说,就肯定会造反,甚至幻想南方四省传檄而定。而岳钟琪转手就一个大巴掌让他们别活在梦里。历史何曾相似?然而康梁等人的政治幼稚将光绪彻底逼上绝路。

其实别说袁世凯帮忙了,就算九门提督荣禄完全站在光绪一边,宣誓效忠光绪,将慈禧圈禁。“戊戌变法”也注定失败。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戊戌变法里的有很多无法执行的内容的确被废止了,然而像学校不但得以留存,还在后续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光绪能做的还不是继续发一堆直接从西方抄来的体制改革的诏书?然而底下仍然铁板一块。此刻不知道康梁再去找原因又该往哪个方向推演了?会不会又得出一个结论是因为底下人只认慈禧呢?重新要让慈禧回来主政呢?

而袁世凯如果和康梁一样,充满理想主义。最大的可能就是的确可以以检阅之名,囚禁或杀了荣禄。然后就只能顺理成章地拉光绪下水了。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兵入京。天津离北京虽近,但等袁世凯的兵从天津拉到北京,黄花菜都凉了。慈禧知道后,擒贼擒王,先抓了光绪,直接逼着光绪下一道诏书,说袁世凯意图谋反。袁世凯立刻师出无名。要么走上彻底造反的路,要么坐等获罪。但这两条路,哪一条都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难度很大,但总有一些希望。

袁世凯的难度主要是:

第一,实力悬殊。

袁世凯的嫡系只有数千人,但北京周边忠于慈禧的清军新军有几万人。

袁世凯如果支持光绪,那么就要同数倍兵力对抗,危险是非常大的。

有八成可能,是兵败,袁世凯被抓住杀掉。

第二,后勤补给不在自己手中

袁世凯控制不了补给,必须依赖朝廷提供。

一旦起兵就要速战速决,务必迅速政变成功,不然就是万劫不复。

自然,这个难度很大。

第三,即便兵变成功,光绪也很难搞定满清权贵势力

反对变法的不仅仅是慈禧,还有腐败昏庸的满清权贵集团。

这些人推动慈禧反对变法,因为变法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实际利益。

即便抓了荣禄,杀了慈禧,光绪仍然必须面对满清权贵集团的阻拦。

这些集团实力强大,控制着国家的财政、军事、行政大部分权力,光绪又没什么力量,手下只有一群文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话又说回来,如果袁世凯同意兵变,真正能够迅速搞定慈禧,说不定国内形势会出现变化。

当时满清已经承受甲午战争的大败,国家经济的接近破产,西北和中原的连连战乱,朝廷和权贵集团威信大减、控制你降低、威风扫地。

这种情况下,戊戌变法还是有胜利的可能。

退一步说,就算失败了,也会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孙中山那么多次革命一样。

但袁世凯只是个军阀,他是不可能用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性命来冒险的。

他绝对不会同意。

其实,戊戌变法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对满清权贵的打击,但仅仅13年后不变法的满清就垮台了。

当时如果按照戊戌变法的模式走下去,最低程度可以延迟满清垮台的时间。


萨沙

不能!变法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是差别在光绪掌权还是慈禧掌权而已!这些人本身动机都不纯。光绪是冲着向慈禧太后夺权去的。假如暴乱成功那么不过是光绪从慈禧手中夺回权力而已,他也不会把权力交给戊戌六君子八君子去做一个空口无权的君主立宪,一旦有了权力他肯定转头来灭了这些人。

变法的这些人本身也是冲着权力去的,不过是打着变法的口号夺权,因此,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他们不过是暂时性的结盟!假如他们能够变法成功,他们不仅不会采用君主立宪制,还会废了光绪帝,改为总统制,从而实现夺权的目的。

袁世凯可不傻,这乱局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袁世凯立场来看,给慈禧听令跟给光绪听令靠谱得多,军权也更稳固。所以,别怪袁世凯袖手旁观,这么些人胡来,袁世凯根本没得到任何好处,然后还得承担了大量的风险。比如,一旦袁世凯帮助光绪帝,那么他们确实有机会从慈禧手里夺权,但是夺权以后,光绪肯定会指令袁世凯再灭了这些变法派的。然后再把责任推给袁世凯,灭了袁世凯。这从头到尾,光绪大赚,其他人大亏。


优己

“戊戌变法”的成败不在于是否能够夺取朝廷的控制权,而在于新政本身太操切了,而维新派的领袖也将变法当成“过家家”,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控制了朝局,就能成功变法,以至于存亡之际,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我们来看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动了谁的蛋糕。

戊戌变法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领域都有涉及,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变革。

在政治方面,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任用新人,比如詹事府,本是辅佐太子的机构,但是清朝自雍正实施秘立储君制度以来,詹事府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依旧满编,设詹事满、汉各1人(正三品)其下共二十余人。

其他的比如光禄寺、太常寺、太仆寺等工作内容也非常简单,根本用不到这么多人。

据粗略统计,被裁撤的人员超过了一万人。这么多人的安置出现了问题,戊戌变法同时成立了矿务铁路总局等新的部门,但是这些闲散惯了的官员根本无法适应新工作。

所以这些人成了戊戌变法的一大阻力,不仅是他们,还有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

再看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裁撤老弱病残,消减军饷之初,意味着又有一大批人将失业,尤其是在部队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人,他们将成为极不稳定的因素。

最关键的是戊戌变法取消了旗人的一些特权,让这些本由国家供养的特权阶层失去了生活来源,真正触动了守旧派的底线。

假设,袁世凯站在维新派一方,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控制朝局,而新政很可能会以强硬的手段推行下去,但是由于新政本身就脱离了实际,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所以依旧不会取得成功。


一点点历史

看到好友历史达人清水空流在答题,苍茫大地也技痒难耐,试着一答:百日维新即便有袁世凯的支持还是要失败的。原因如下:

一、光绪作为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本是傀儡皇帝,不掌握实权。

中国历代变法成功的,无非两种情形:一是变法领导者有绝对的权利,如大明张居正,明为相,实为摄(代理皇上),还有李太后、秉笔太监冯保作盟友;二是后面有执实权的最高统治者撑腰,如商鞅变法,靠秦孝公做后台。还要有一个重要条件:得民心。

大清自肃顺等八个咸丰帝顾命大臣被慈禧、鬼子六联合干掉后,清朝权利一直掌控在那拉氏(慈禧)之手,(慈安去世后更是如此),即便光绪亲政,朝廷三品以上(各部侍郎)官员任免,仍需慈禧同意。说白了光绪是个空壳皇帝。

直隶总督荣禄是慈禧的心腹确切无疑,是否有一腿子,就像张居正和李太后丶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关系一样,是个历史之谜,文友们如有兴趣可再安排一个悟空问答交流切磋。袁世凯小站练兵,不要说当时还没练成,即便练成也不够保卫的京师荣禄士兵们塞牙缝。

二、康有为的人品极为垃圾,且无执政经验,他的很多所谓的新政有多少可行性是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开启民智任重,日本明治维新的策划者伊藤博文首相的政治才能远非康有为所能比。

康有为后来挪用摹捐款,妻妾成群、任意挥霍,搞得一片狼藉,我更不好意思说出他的死因,可见人品之劣。

康有为对大清的病因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像一个中医不好好给病人把脉就匆匆忙忙开出处方,还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的处方。他的变革方略很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水准。

三、光绪政治上像个巨型婴儿,极为幼稚。

变革即改天换地,会触及天下当权者及大地主们的利益,稍有不慎千万人头落地,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簿冰"的感觉,他却身无分文却气壮如牛,政治手段拙劣却视若等闲,这是找死的节奏。

他应该耗死慈禧,或夺回皇权后再变革,他见掌握实权慈禧对他的所谓新法日益反对,听从康有为的主张铤而走险,想拉拢提拔掌握新军的袁世凯发动政变。光绪临时召见袁世凯,提拔他为兵部侍郎时,掌控皇宫实权的慈禧两只眼盯着哩,背后少不了敲打、敲打,到光绪被控制,却让谭嗣同深入皇宫带什么衣带诏让袁世凯政变,慈禧应该已经得到情报,不像民间以讹化讹说的:袁世凯告密,慈禧才得知政变的消息,袁世凯一肚子花花肠子,本是秀才出身的他久历行伍,在朝鲜历练多年,对政变的一套熟悉得不要不要的,老奸巨猾的他把政变详情告知慈禧,是权衡利弊后的自保。他知道政治上的巨型婴儿光绪属于“被慈禧卖了、给慈禧点钞票"的主儿!他怎么会搭上身家性命玩这种没有任何胜算的死亡游戏呢?

慈禧及后来的朝廷对袁世凯的态度一直是且疑且用之。

四、那个时代的以农民成分为主体的中国人还处于愚昧、没有现代意识,有待全面接受现代教育的阶段。大变革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像鲁迅的著作中所说,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我普通百姓为蝇头小利,送情报、送给养、搞后勤的大有人在,不拯救民众麻木的灵魂,任何变革措施都难见成效。

谭嗣同的爱国情怀、献身精神令我辈追慕不已,谭在维新失败后本可到国外逃生,却为唤醒国人,引颈就戮,事迹感天动地,但他在菜市口的一腔满血唤醒民众了吗?没有!即便到辛亥革命胜利,国人也只是剪掉了一根头上的辫子,心中的辫子难剪掉啊!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搞现代意义上的变革,都是势比登天的!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即使袁世凯站在光绪一侧,也只能是成为陪葬品。为什么这么说?


戊戌变法既得不到社会上层的支持,也得不到下层民众的理解。

维新派的变法措施根本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只是要用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模式,取代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从变法的一开始,对于康有为的奏折和光绪皇帝一系列关于变法和新政的诏谕,除了手无实权的某些开明帝党官员表示支持,湖南巡抚陈宝箴能认真执行,湖北巡抚曾鉌比较热心外,其他各省督抚则观望敷衍,甚至抵制。比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对变法期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

而维新派也没有足够重视底层群众,其理论根本就不能被下层民众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支持变法了。

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虽然朝气蓬勃,但却缺乏实力。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产生的,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身就具有亦官亦商或绅商兼备的多重身份),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坚决性。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也只是一些空谈理论的士人,甚至妄图得到英、日等殖民者的帮助。虽然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



旧的封建势力虽然腐朽没落,但是对于维新变法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阻碍力量、破坏力量。

当时驻扎在京城周围的军队,以慈禧太后的铁杆支持者荣禄为总统帅驻扎在天津。聂士成部淮军驻芦台(今天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驻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

袁世凯的新军只有7000多人,而且如果带兵进京又必须在其他军队集结未定的情况下,迅速通过荣禄驻守的天津,这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吴勘

无论成功是仅指维新派掌握实权还是说掌权并实现富国强兵,戊戌变法都不可能成功,和袁世凯其实关系也不大。

首先袁世凯只要智力正常就不可能倒向维新派和光绪帝参加政变,当时掌握的新军对比京畿附近的清政府其他精锐部队差距太悬殊,如果袁的部队在颐和园护卫慈禧还有些微可能,但从天津打到颐和园......对抗袁就是当炮灰,六君子还是六君子。另外也没有明确的证据链能证明是袁告密才导致慈禧发动政变,更多迹象显示慈禧已经开始调动部队要向光绪帝和维新派下手,袁向荣禄告密性质甚至只能算站队撇清关系。

其次退一万步说,维新派就算真能控制慈禧,杀尽后党掌握中央实权,从维新派稚嫩的政治经验和手腕,康有为那低劣的人品和见识,指望他们能够实现中国的富强文明简直就是扯蛋,结局多半是搅得中央政府一片混乱,也难以控制晚清那些封疆大吏,不天下大乱就算万幸了。

寄希望于光绪帝带领维新派主导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就能君主立宪走向强国之路无疑是苦难的中国人民内心一个美好的梦呓。


AeolCat

不能。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势力统治时期,虽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萌芽,但是还很不成熟,正处于起步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式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其次,民族资本主义没有掌握政治实权。

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和自然经济,必然要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当时掌握中国政治大权、经济命脉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改革,触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变法改革的阶级没有实权。

第三,历史是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不存在突发的根本性的剧变。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毫无政治斗争经验和实权的维新派急于求成,想用激进的行为来夺权,不符合国情和得不到原本就对改革接受和承受能力就脆弱的中国各阶层的支持。

维新派对变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综述所述,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