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思是说,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几千年前,哲人先贤就已经教给了我们生活的智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能拥有更多。然而,返璞归真才能让自己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从物质、到精神,人生的每个维度都可以删繁就简。

「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01

减去过分的欲望

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美国人约书亚·贝克尔是个成功人士:拿6位数的薪水,掌管150家店铺,有一个美丽的妻子,22岁就买豪宅名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毫无克制。

但是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

逢年过节他买的礼物准时到达母亲手中,然而错过了母亲最后的离别,含恨一生;


他买了很多奢华的礼物给妻子和儿子,然而没有给他们最想要的陪伴,家庭面临危机。

他觉得,是无止境的物欲让生活变得混乱,自己迷失其中,偏偏忘记了最珍贵的东西。

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清理内心杂乱的思绪,同时清理家里的东西。最后,家里90%的物品都被清理掉了,只剩下288件物品,成为生活必需品。

瑞恩,约书亚的老友,从高管位置上被辞退后,郁郁寡欢。受到了约书亚的感染,他决定21天内过上极简生活。他清空了家里的壁橱,把东西全部打包进几个大箱子中。

之后的每一天,瑞恩每天从箱子里拿出需要用的物品。21天结束,还在箱子的东西就是需要舍弃的。

三个星期后,瑞恩有80%的东西没有被解开,它们被出售、捐赠或扔进了垃圾桶。 瑞恩带着剩下的20%,搬进新家,开启了全新生活。他说,我竟然第一次感觉到了富有。

“我们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孟子》中有这样的成语:心为物役,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退居第二位,而为物所累的欲望占据了第一。

什么都想占有、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内心充满了贪婪与恐惧,而爱与幸福就找不到相应的位置。

正如梭罗说的: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02

减去无关的垃圾信息

对很多人而言,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

打开微信,将朋友圈刷到没有新动态为止;打开微博,看热搜榜单上的明星又出了哪些绯闻;打开知乎,看今天又有哪些人分享了他们新编好的故事。

我们已经须臾离不开手机,我们会在任何时间不由自主地滚动屏幕,我们和其他人众口一词一遍遍重复着网络新词汇,我们对广告长度和软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强,我们不知道除了被别人投喂信息之外还能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我们的思维,已经被过量的信息给堵塞住了。这些毫无意义的八卦、充满戾气的评论、浮于表面的论断,不仅会左右我们的判断,还会让我们充满焦虑。

身处知识信息过载的时代,唯有化繁为简、为我所用,才能沉淀,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03

越是成功的人,越追求简单的生活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跑到瓦尔登湖边上,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独居了2年2个月。

他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乔布斯一生在信仰“少即是多”,当时30岁不到的他,家居物品少得出奇。

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却是“极简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上班时身上永远穿着灰色上衣搭牛仔裤。

这些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恰恰都在做减法。这个世界太过浮躁喧嚣,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享受一些真正简单而可贵的东西,才能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当你很想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时,不如从定期扔这2样东西开始。丢掉不舍和执念,相信你的人生也会因此得到转机。

资料 | 极物、京博国学、精读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荐读」人生下半场,学会做减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