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河南洛陽 光武帝陵與千年古柏

光武帝陵與千年古柏

韓峰

「歷史」河南洛陽 光武帝陵與千年古柏

去洛陽觀賞牡丹的路上,特意拐道漢光武帝陵一遊。

漢光武帝名劉秀,系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王莽末年,改革失敗,天災不斷,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倒莽之勢風起雲湧。亂世之中,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深思熟慮後,決斷在家鄉乘勢起兵。連匹戰馬也沒有的他,是騎牛上陣的。節節的勝利,使他不僅僅有了戰馬,更有了至高無上的帝位。在他的努力下,歷經十二年,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戰火,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混戰與割據局面,使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國家歸於一統。他在位的三十三年裡,勵精圖治,精簡機構,裁減冗員,體恤民生,減少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大興儒學,推崇氣節,被後世稱為“光武中興”、“建武盛世”。司馬光曰:“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毛澤東在讀書筆記中給了劉秀三個“最”,稱他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陵墓緊鄰公路,一下車,一尊仿製的漢代石辟邪便威猛挺立在眼前。據我掌握的資料,1992年12月,人們在光武帝陵附近挖渠時,挖到了很硬的東西。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周邊經常出土一些珍貴的國寶文物,老百姓的文物意識因此也在不斷提高,難道這次又挖到了什麼寶貝嗎?果然,在文物部門的組織發掘下,竟挖出一個頭生雙角、身生雙翼、如獅子似虎豹、重達2000多公斤的石雕。後經專家考證,這就是漢代的石辟邪。這尊無價之寶後來被保存在洛陽市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走過仿製的漢代石辟邪,視野頓感無比開闊,寬大的廣場,巍峨聳立的闕門,數百米長、數十米寬的神道,使人的心胸也不由開闊起來。目力所及處,是濃綠掩映的紅牆、園門及紅牆後高高隆起的狀若饅頭的一片蓊鬱。近前方知,掩映紅牆、園門的濃綠,是幾棵蒼勁挺拔的古柏,猶如守護陵園大門的雄赳赳氣昂昂的衛兵;那高高隆起的狀若饅頭的一片蓊鬱,也是蒼勁挺拔的古柏,恐怕有幾百上千棵,頑強地生長在光武帝的陵墓上,彷彿劉秀當年英勇的將士。

「歷史」河南洛陽 光武帝陵與千年古柏

陵墓始建於公元50年,古謂原陵,也稱漢陵,俗稱劉秀墳,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據史料記載,劉秀生前就曾考慮自己的墓地,“不以山為陵,陂池以裁水。”大概因此,選擇了這塊南倚邙山北臨黃河的地方。劉秀一生戎馬倥傯,波瀾起伏,險中求勝,如此選擇墓地,是求其清幽寧靜?還是憑據黃河灘地下水淺防止盜墓?不論如何,近兩千年來,黃河數次改道、氾濫,淹沒了無數村莊田畝,盜墓賊盜挖了多少墳墓,此處卻安然如初。劉秀曾在他的遺詔中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如此節儉的皇帝,誰還有興趣來盜呢?

走進陵園,忽然,縷縷古柏的清香沁入肺腑,頓覺神清氣爽。據介紹,園內的古柏是國內僅有的喬木樹種,質堅性柔,剖面色美,香味幽長。因木色金黃,柏體杏黃,又稱“杏柏”、“血柏”。如雨過天晴,更是柏香襲人,微風吹過,可傳數里。

沿著陵墓上的臺階拾級而上再環遊四周,滿眼皆是剛健蒼翠高聳參天的古柏,簡直走進了一個古柏的世界。這是隋唐時栽下的1458株古柏,這是歷經了1000多年風雨雷電的古柏。棵棵古柏鐫刻著歷史的滄桑;棵棵古柏展示著堅韌剛強;棵棵古柏透露著英雄的豪氣;棵棵古柏迸發著氣衝霄漢的雄壯。如此規模如此悠久的古柏齊聚一園,恐怕在全國其它皇陵難以看到,恐怕是世界之最了,何不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呢?

如此眾多的古柏,卻千姿百態,令人遐想。信步古柏林,還有數棵頗具特色的古柏吸引了我——有的稱“巨龍盤柏”,彎曲強勁的虯枝猶如龍的氣勢,龍的風骨,龍的肌健,給人一種即將暴發直衝雲宵的動感。有的稱“猴柏”,樹幹鼓突處,恰似一抓耳撓腮呲牙咧嘴機靈頑皮的猴子,惟妙惟肖。有的稱“赤膽忠心”,樹幹裂開處,內有一樹疙瘩,彷彿剖胸掏心,向劉秀表忠心。有的稱“鹿回頭”,凸出的枝幹似鹿頭,驚慌的眼神,脖頸上突起的筋絡,依稀可辨。上面還有一枝椏,好像臥著的蒼鷹窺視著小鹿,是覬覦?還是友善?不得而知。有的稱“鳥柏”,用兩掌拍一下或輕輕撫摸一下,古柏就會發出鳥鳴。如大家一齊拍掌撫樹,就會聽到百鳥齊鳴的聲音。還有28棵高聳入雲的古柏,當地百姓稱之為“二十八宿”,傳說是象徵跟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雲臺二十八將”。值得一提的是一棵被密密麻麻數不清的鎖和紅布條包圍的古柏,奇特的是,在距地面約3.5米的主幹中間,竟生長著一棵直徑約15公分的苦楝樹。柏楝同根,人們聯想到劉秀與原配陰麗華苦苦相戀的愛情故事,又根據諧音,把此樹稱為苦戀柏。在這棵象徵愛情的樹下,相愛男女無不感懷,無不在樹周的鐵鏈上共同鎖上一把鎖,將鑰匙拋入陵北的黃河,一表忠貞不渝的愛情。

其它古柏有的似情人相偎相依;有的像銀蛇纏柏;有的如鳳凰展翅,不一而足。

「歷史」河南洛陽 光武帝陵與千年古柏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清明至穀雨前後,每當晨曦初現至10時左右,古柏枝幹間會生出團團霧氣,緩緩飄浮,纏繞,變幻,使人如入仙境。當地民間還流傳著“漢陵曉煙,預兆豐年”的諺語。工作人員還說,若從園外東邊200米的高處遠瞻皇陵,那1458株鬱鬱蔥蔥的古柏,會構成一幅皇帝頭戴皇冠,身穿龍袍,頭枕黃河,足蹬邙山的圖案。這也是漢陵的一奇。

步出陵園,時值中午。穿過公路,即是一老字號的羊湯館,店內及門前的大棚下,已是食客滿座。好在是流水客,不時有空位騰出。大鍋裡熬著羊骨湯,湯是免費的,可隨時添加。羊雜二兩起步,吃多少買多少。師傅們動作嫻熟,收錢的、稱稱的、放佐料的、盛湯的,配合默契。不一會兒,羊雜湯和油酥燒餅便端上了桌。羊雜湯是我最愛吃的美食之一,我沒想到,這是我迄今吃到的最純正最可口最實惠的羊雜湯,不油不膩,不鹹不甜,肉爛味美,二兩的羊雜,貨真價實,絕不缺斤少兩。那比巴掌還大還長的油酥燒餅,與羊雜湯相得益彰,咬一口香酥掉渣,唇齒留香。家人有的吃不了那些羊雜,夾了些給我,真讓我大快朵頤。我曾擔心會上火,可回家幾天後也沒絲毫感覺。

韓峰,河北邯鄲人。曾下過鄉,扛過槍。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古都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已在《散文選刊》、《海外文摘·文學》、《散文百家》、《文學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讀者文摘》、《中國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天池》、《金山》、《小小說大世界》、《精短小說》、《遼河》、《牡丹》、、《民間文學》、《電影文學》等全國百餘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電影劇本、話劇小品千餘篇。著有《韓峰小小說集》、散文集《旅途不寂寞》、《情感漣漪》、《韓峰劇作選》、電影劇本《許穆夫人》、電影《靳月英》(與人合作)等。部分作品曾獲獎或入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微型小說選》、《微型小說一千零一夜》、《閃小說》等書。個人小傳被載入《中國當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河南當代文化名人大辭典》、《河南作家詞典》等辭書。

選自作者來稿書稿《徜徉在歷史長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