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随后制造“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后,国民政府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实行大规模的西迁,将大量的企业、军政部门,学校等均前往中国大西南,以避日军锋芒。随后,日军发动了太原会战、徐州会站、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等。拿下了中国半壁江山。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国民政府退守西南三省后,日本企图一举攻下重庆,灭亡中国。于是发动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并派遣空军轰炸西南三省。国民政府岌岌可危,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汪精卫公然投敌,在南京当了日本的走狗。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乘机攻占了整个东南亚,至此,西南三省已经几乎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在西南三省中,四川为国民政府的后备资源保障地,保存了大量的企业,而云南和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是国民政府的拱卫区。特别是贵州,日军已经攻陷了湖南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如果没有贵州这个高原山地阻碍,日军很可能长驱直入。因此,贵州在抗战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由于贵州地势破碎,公路网不完善,日军的坦克等大型武器难以有重大作为,因此日军也不敢大规模的进攻。但是1942年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让日军不得不赌一把。1942年夏天,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从此失去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此后,日军在东南亚地区被美国连续击败,日军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为此,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将侵华日军各部分贯通起来,并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深河桥附近的地势)

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军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8个月中,中国损兵5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而黔南事变也就是豫湘桂战役中的一部分。1944年秋天,日军大举进攻长沙、衡阳,继而攻陷桂林、柳州。接着分出一部兵力,沿黔桂铁路进攻贵州,荔波、三都、丹寨、独山等县城相继沦陷,日军最远进入到了都匀。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深河桥——日军的狗蹄在此止步)

黔南事变发生后,重庆震动,急忙派遣26军等前往。幸好黔南各县的农民和军人依托地形和日军苦苦周旋,使得日军难以深入,但是当时被称为“小上海”的独山被日军烧毁,大火烧了七天七夜。而国民政府则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他们烧毁了都匀城,并且试图烧毁贵阳城,幸好被贵阳的平刚将军阻止了。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深河桥烽火台

为了保护家园,当时黔军(非中央军)死守独山黑石关,在此和日军发生了惨烈的战斗。凭借黔军和当地民兵的支持,还有黑石关的凶险,最终日军没能再深入。第二天,美军命令炸掉独山深河桥,截断了日军向西南腹地进犯的唯一通道。从此,日军开始撤离贵州。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1945年元旦,中国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同胞文书中指出:“要以去年为危险最重而受患最深的一年,敌人侵犯到贵州独山,这一年实在是第二期抗战中最堪悲痛的一页”。日军从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面进攻中国,到1944年12月的深河桥,日军一直是扩展状态,独山也是中国抗战中,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此后,中国占据进入反攻阶段,沦陷的国土不断收复。因此,中国抗战史有“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之说。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作为贵州人,你了解黔南事变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