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阿里巴巴的马云董事长,提了这么个口号:

“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互联网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6.47,1000斤卖出6470元。
  • 试问什么水稻可以卖到6.47元/斤?
  • 不止被限制价格的主粮,大多数农产品都卖不到这么高的价格。
  • 马董事长的信心源自何处?

然而事实证明,王二小的小学数学果然是体育老师教的。

咱们卖不出这么高的价格,不代表马董事长不行。

该口号提出后,农村淘宝兴农扶贫战略“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覆盖到了河南、四川、贵州、海南、重庆五省,并在进一步扩大。

除了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外,许多农产品确实卖出了一亩一千美金的价格。

这是如何实现的?

一、亩产1000美金的农地有“三高”

1、高价格

想要每亩卖出1000美金。

首先便是要价格高,因为高价格意味着高收益。

之前咱们提到的京东植物工厂生产的绿叶菜15元/半斤,

京东的跑步鸡168元/只,

荣登熊猫榜单的五常有机米12元/斤,

让谢霆锋赞不绝口的阿克苏糖心苹果6元一斤轻松卖......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这些都能达到亩产一千美金的收益。

2、高品质

说到高价格,大家首先会想到进口。

如果说进口的农产品一斤6.47元,大家反而不觉得贵。

为啥?进口的高端呀!

种养植技术和科技方面的高端咱们看不到,但农产品品质方面却是能感受到,口耳相传的。

进口农产品这几年在我国横行霸道,不外乎因为良好的口碑,从婴幼儿产品就可见一斑。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农产品要彰显品质,不外乎提升种植技术,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走绿色生态有机的道路。

不要小看规模化和标准化,阿里农业研究院成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农产品标准。

农村淘宝在打造巴楚留香瓜时,采用的是“订单农业”的方式。

成功的关键在于“规模化和标准化”。

只有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保证稳定的品质,才能保障良好的口碑,这是打造品牌的第一步。

3、高明的商业模式

即便是有机高品质农产品,也不见得能卖出好价格,这些年倒闭的有机农场不少。

因为高品质和高价格之间,还需要一种高明的商业模式来运作,尽管很多技术农夫对此深为不齿。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我的技术独一无二,种/养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对得起这个价格,只是你们不识货!”

价格确实是你定的,但买不买却是消费者说了算了。

哪怕你的种子是上过太空的,别人不愿意买也是枉然。

再加上如今推广宣传自家农产品的人如此之多,再好的东西,也需要高明的商业模式支持。

而商业模式,正是阿里的拿手好戏。

二、高端农业是下一个风口

具备以上“三高”的农业,被称之为高端农业。

这农业不都是为了解决大伙儿口粮,保障粮食安全的么?怎么还越整越高端了?

这其实,与时代的发展不无关联。

去中间环节,搞产业融合,是大时代的车轮碾压出的痕迹。

人口日益增长、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这些都让许多产业不得不融合在一起。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举个例子:

王二小是做农产品批发生意的。

每月收入可养两个娃,于是勇敢地响应了国家的二胎政策。

但由于资源越来越少,石油涨价,运输成本随之攀升。

我为了保证还能养得起两个娃,只能提高农产品价格。

王一小他是个在菜市场卖菜的。

批发价涨了,他为了维持生活现状,同样只能涨价。

菜价涨了,工人工资也得涨。

生产成本增加,王二小收农产品的价格也变高了。

没办法,只有一个字:涨!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这价格一旦上涨,每个环节为了确保收益,都不会再愿意调低价格,如此陷入涨价循环。

涨来涨去,就演变出了如今我国农业正在面临的高成本时代

不断抬高生产成本对农业的影响首当其冲。

本来就利润薄,终端价格还要受到调控,只能想办法降低成本。

而一味降低成本,势必导致食品安全底线被触及。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在二三产业赚到钱的人,又迫切地希望能吃到健康生态的农产品。

这一迫切的需求,正好为农业所面临的高成本问题带来了出路,农业开始向着高端方向发展。

阿里、京东、腾讯、永辉等知名企业的介入,让高端农业成了热门话题题。

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农业行业的下一风口。

更准确的说,高端农业是时代的产物。

三、关于商业模式

通过技术、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可持续等方式提升品质,来获得在市场上议价的资格。

这样形成的主要商业模式,目前有六种:

  1. 生态养殖
  2. 有机农业
  3. 设施农业
  4. 生物育种
  5. 植物工厂
  6. 互联网农业

一些走在前面的人,已经将这些模式融合了起来。

于是,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搞生产的可能也做加工,还可能做物流,甚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娱乐等等都在做。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这样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的情况。

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却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端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高端农业并不能完全像发达国家一样。

  • 如何让种养植为深加工提供良好的支持;
  • 如何利用深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 如何让农业服务反哺种养植,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产业链;
  • 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达到乡村振兴,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只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赚钱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为什么是这几种商业模式

尽管高端农业被认为是农业新风口,还将带领农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但是在发展高端农业的同时,不能忘记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 所以首先价格不宜太高。

像之前有卖698一只的土鸡,即便商业运作再好,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和普通土鸡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差无几,对大家的健康提升并没有那么大。

从提升品质的角度来说,生态的性价比是高于有机的。

  • 再者是技术的大幅提升,不一定带来品质的提升。

比如设施农业里的湿度传感器。

如果不知道作物生长需求的最佳湿度,这东西就是个摆设,平白无故地增加成本,导致终端价格上升。

更何况设施农业里的湿度调节,不仅要考虑作物生育周期内的湿度需求,还要兼顾病虫害,水肥情况等等。

以各种科技设备作为宣传点,不如外观和口感来得直接。

花样百出的科技技术造成的高成本低品质提升,让大家感觉一些农产品名过其实了。

反而是生物育种带来的效果更好一些。

目前依靠大棚等科技设备赚钱,主要是通过生产反季节蔬菜,生产当地大田无法种植的蔬菜。

而植物工厂的特点,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讲到。

  • 还有就是打品牌,拓展市场实在是太花钱了,最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国家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发展绿色高效的种养殖技术”解决品质问题。

注意提的是绿色,并不是有机。

“千村万县计划”解决品牌问题,诚然高科技和现代化种植也是未来高端农业发展增加收入的一个方向。

但个人认为科技对农业更大的帮助在于大数据和区块链,也就是互联网农业。

农业下一个风口,阿里、京东、腾讯都在布局,很多人依然没有察觉

这些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端农业存在的问题,所以才能赚钱到钱。

国家大量建造标准化农田,这样的农田旱涝保收,是为了尽可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口粮保证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就将被推入市场,大家各凭本事。

高端农业发展起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守着一亩三分地,兼职种地总监,有做农业的朋友,欢迎来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