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我们在福州

我们了解寿山石

寿山石始于南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长河中寿山石原料抚育着历代的雕刻艺术家,自唐、五代、宋、元、明、清直至今天,著名雕刻艺术名人层出不穷,推陈出新,高手不断涌现,而这温润无比的石料经过这些能功巧匠的磨砺雕琢之后,更成为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自从唐朝,五代,中国的佛教传入南方之后,在寿山地区颇受影响,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如芙蓉院、九峰院、林阳寺、寺坪寺、瓦坪寺等,住院僧侣数千,这些僧侣,和尚已就地取材,广集寿山石,磨砺雕琢寿山石雕佛珠,法器,小摆件等,除了供自用外,多作为礼品,馈赠给檀樾和游客。从此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随之而来,石雕工艺师不断涌现。

直到清未,福州寿山石雕因发源地的不同所在地点的不一,师承关系各异以及市场对象的分区,雕风习俗的差异等原因而出现了东门派和西门派。各流派的技艺竞争和发展又促进了寿山石文化和技艺的发展。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在清末到民初百余年间寿山石雕刻事业的繁荣发达又涌现了一大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寿山石雕艺术家,现作一简单介绍:

1、寿山石文化大师--潘主兰

潘老生前留下绝诗曰“天生美石寿山中,玉比玲珑彩比虹,龙凤龟 风格异”,东门古拙西门工,黄金比不寿山田,一石人争道万钱,去客西河有寺录,至今犹得四方传,高云客毛西河著有《观石录》至今传诵艺林。60年代中期潘老在美术专科学校从事艺术教学中就《寿山石刻史话》一书中,对寿山石与寿山石雕作了精辟阐述,潘老依据考古最新发现,首先提出寿山石始于宋朝之前,远源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把寿山石雕旋史起源推前500年,为研究寿山石开采雕刻史做出一大贡献。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2、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林清卿

在中国艺苑里,寿山石薄意雕刻可谓为一朵奇葩,在它的历史发展中,林清卿无疑是居功至伟的人物,林生于1876一1948年,福州市西部观前人,居风尾村,受寿山石雕“西门”流派的熏染又师从“薄意”技法,把画和雕熔于一炉,独树一格,卓然成为一家,他的雕画特别喜欢选择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为题材,诸如“踏雪寻梅”、“米颠拜石”、“达摩面壁”、“竹林七贤”、“八仙过海”、“香山九老”等等,他的“薄意”雕画布局繁而不乱、简而有致,刀法洗炼纯熟、刀过之处,形神毕肖、妙趣横生。

他更能“因材施艺、巧掩瑕疵”,他喜欢选用裂纹较多,颜色斑驳的石料,巧妙利用石皮的厚度,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法则,用毛笔描绘石头,安排布局、勾点、波折、运用自如。

林清卿晚年仍握刀不缀,其风格更超向精练泼辣。这些对后代的“薄意”艺术都产生有深刻的影响。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3、用雕刻刀绘革命画卷的人--郭功森

郭功森是身杯绝技的一代寿山石大师,也是寿山石雕艺人中第一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术家,他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华东分院深造,长期从事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研究工作,他的作品较丰,尤以山水,擅长人物和花鸟雕刻,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反映新题材,1958年他选用旗降石料精心雕刻《九鲤连环巨》,叹为惊绝,作品多次获奖,主要创作有“长征组雕”、“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以及“延安”等7个部分组成的革命画卷,他在创作“过雪山”过程中曾得到罗瑞卿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现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他先后创作的“古田会址”、“才溪模范乡”、“龙岩新邱厝”、“蛟洋文昌阁”等这一批精品现收藏于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1956年“全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其寿山石雕“黛玉和宝玉”获一等奖,同年在“福州地方工业名牌货展览会上、列为名牌货”,同年获“名艺人”特约研究员,艺校兼职教师,著有《寿山石雕浅谈》等。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4、石艺的“三绝”--周宝庭

周宝庭系为福州市鼓山镇后屿村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会员,是当代极负盛名的寿山石雕艺术家,享受高龄83岁,在他的一生走过后的将近70载的艺术生涯,承前启后,不断创新,为丰富寿山石雕刻技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生前开创的“周派”艺术风格,更为鉴赏家们所称道,特别是印钮古兽和仕女雕刻,被誉为周氏的三大绝活,名重艺林。周宝庭小时从师林友清学习石雕,后拜郑仁蛟为师,他虚心学习,深刻领会,掌握“东门”流派的要领,又向“西门”流派请教,学习西门派的风格,集“东门”和“西门”二流派技艺精华,融为一炉,自成一家。1954年,他创作《九螭穿环》被选送前苏联展览,名声大振,1956年获“名艺人”称号。之后,他在传艺之余设计雕刻各式古兽100多种,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神韵生动,刀法流畅,妙趣横生,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1978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不久又被选送至日本展览,大获好评,1979年他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82年,福建和福州市各省人士特别为他“从艺60周年”隆重举行纪念集会,并举办“周宝庭寿山石雕作品展览会”,1985年他的“二十八兽印钮石章”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荣获“国家”金杯奖《最高荣誉奖》1988年他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5、我的寿山石情节--林享云

林亨云原是一名艺术较高的木雕艺术师,由于他看到寿山石的五彩斑斓,旗降石,鸡母窝石、芙蓉石……由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石雕艺人,正因为寿山石色彩丰富,石形不一样,极有表现力,便对开“灵石”变成有了情感的艺术品,他擅长人物、动物,刻熊,神态尤猛,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获奖,“海底世界”,获得工业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北极熊”获得福州市第六届“如意奖”。林享云现为中国工业美术学会会员,寿山石雕艺术大师。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6、青学就刀重握叶子贤

艺海深莫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叶老常说的话。叶子贤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省寿山石研究会理事,他出生于著名的寿山石雕之乡东门后屿村,始于习木雕、牙雕,1980年转行从事寿山石创作后,在石雕界老前辈们的严格指导下,不仅克服了许多转行艺人所共有的由于不同创作手法所带来的固有的弊病,而且技艺日进,熟练地掌握了寿山石雕的各种技巧,以刀法清灵犀利,善以多变的技法来表现高浮雕作品,使作品矫健富丽,玲珑剔透,形成了典雅、精妙的独特风格。他能相度石势,以土配石,以石取形,以能变为上的艺术风格,他对中国画颇有研究,对国画艺术在寿山石创作中的应用深有心得,他认为,要提高创作水平,只有从雕外学雕,吸取中国画绘画家艺术养分,将画理融于创作之中,才能丰富与发展寿山石的创作艺术。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7、当代寿山石雕界名家--冯久和

冯久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87年获福建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自幼生活在乡村农家环境,耳濡目染大自然的万物景象,鸟语花香、猪肥牛壮和经历了农牧丰收的生活,铭刻于心灵中,年长又从师于黄恒颂学艺,专动物雕刻,他的《猪崽满圈》大型石雕,使他一举成名,他擅长意境构思,俏色利用,特别是花鸟,蔬果作品蜚声海内外,他能因材施艺、驰刀自如,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把花、果、鸟、虫同各式篮、筐、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果香、花艳、鸟鸣蝶飞的清新自然境界。近作《争艳》巧妙地利用天然石色雕出红嫣嫣的荔枝、黄澄澄的枇杷,沉甸甸的葡萄以及艳丽多姿的花卉,生动逼真,芳香甜美之感,直沁人心田。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8、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元康

1925年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学艺,师从周宝庭,从艺60多年来,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过不少的成功与辉煌,他擅长人物,山水雕刻,特别是近作《铁拐李》作品,构图饱满,技艺精湛,深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在传统体载中,以八仙最富特色,1975年,他合作创作的《长征组雕》中的《韶山冲》作品以立体的笔调,再现了毛泽东故乡的山山水水,得到高度赞赏,80年代,他的创作《铁拐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二艺美术学会会员的他,于1987年又获福建省二轻斤授予“工艺美术专家”称号。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9、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发述

林发述(1929~),福州鼓山镇后屿村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老教授学会会员、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高级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他自幼喜爱绘画、雕刻、音乐诸艺,勤奋好学。16岁师从林友竹,从事寿山石雕业60年整,富有独创精神,技艺炉火纯青。作品古朴凝重、诙谐自然、新意迭出、情趣逼真、神韵毕现、讲求对比、手法洗练。国画得陈子奋等名师指导,能自然地将写意画手法运用于石雕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画意而趣味无穷。1997年8月,中国邮票《寿山石雕》中有1964年的作品《三仙醉酒》,改名为《醉入童真》。1998年,林发述传略被收录在《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五、六十年代,有6件作品分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总理接待室、福建厅、台湾厅、全国政协礼堂会客厅、轻工部和中国军事博物馆;70年代,就有作品选送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改革开放后,更是誉满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0、佛像雕刻名艺人--王祖光

1942年出生于著名寿山石雕之乡东门后屿乡,因自幼耳濡目染,七、八岁就喜欢拿刀对着石头雕雕刻刻,58年初中毕业后,就随父进福州石雕工艺厂,拜林友清为师,后又跟周宝庭学艺,此时,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技法基础上开始创新,从而,他的雕刻天赋很快就得以显现。63年,30岁的祖光先生创作寿山石雕《少年英雄张高谦》,就获得省工艺美术展一等奖,其作品很快在《工艺美之花》、《上海大众》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并拍成新闻片在全国放映,从此名声大震,其作品屡屡获奖,64年,他的作品《放风筝》、《亚非拉之歌》、《全世界大团结》等作品备受关注。

80年,他担任福州石雕厂厂长,他除了继续刀耕不辍,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对寿山石雕事业的无私奉献和知人识石,善结“良缘”,一代宗师林寿堪善于刻薄意,而刻薄意最理想的材料是田黄,因田黄价格最贵,稍存不填,将导致血本无归,当时,王祖光购了三颗田黄冻石交林寿堪大师创作,不久,三件神品之延生了,作品分别被冠名为《柳鹅》、《秋山行旅》和《岁寒三友》,87年进京展出,轰动艺坛,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评比金杯奖,不久,在他的倡议下,另一惊世之作,晶莹剔透的28件古兽从雕刻大师周宝庭手中问世,作品虽然大不盈握,却气势雄伟、浑厚古朴、晋京后再次轰动艺坛,给石雕界留下了传世之作,也为寿山石雕刻史写下了值得骄傲的浓浓的一笔。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1、“东门”流派的后起之秀--郭懋介

郭懋介1924年生于福州鼓山镇后屿乡,师从林友竹,为入室弟子成为东门流派的后起之秀,抗战期间,流落于南平等地,以篆刻谋生,曾受著名文人高拜石、蔡鹤江等人指点,技艺大进,1942年聘在慎昌仁古玩工作,熟悉玉石钟鼎,古籍字画的鉴定和观赏,因此他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作品融诗、书、画、篆于一炉,特别谙石性,相石赋形或者工艺纤致或潇洒利落,独具风格。解放后,郭老曾在工艺石雕厂、工艺美术厂、工艺美术局等单位工作,比较长时间从事故行政工作,但业余仍不肯放下雕刀,所以“退休”后重操旧业,佳作颇多,流传海内外,其作品均有题记号及签暑“石卿”二字,以防仿品。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2、“罗源”流派的--潘惊石

潘惊石,师从陈建熙,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创作题材广泛,擅雕印钮、薄意、草虫、动物等。作品有写意和写实两种风格,俏色寿山石雕新意独创,情趣盎然。以随色赋形著称。曾几度应邀赴欧洲及东南亚各国举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为中国寿山石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3、“独行者”--陈达

在寿山石雕界,他是一个特立独行者,他文人气甚浓,刻石作为众多艺术爱好中较突出的一项,他不同于别人的依形取势,而是寻求自己满意的石料,雕琢自己满意的事物,往往简略的几笔,即始画家绘画一样,立意高远,寓意深刻。他的篆刻,也明净简约,豪不矫饰;竹刻与其石刻一样,风格独立,重在取意,使人一看就觉得进入幽古的传统 ----他就是陈达。

陈达先生从事雕刻艺术30多年,他从来不讲“资格”,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的诚实谦逊。他说,只要你从事艺术,就没有理由讲“资格”,只能不断地创造自己的“风格”。期间,他四处探索学习文化艺术,先后师从谢义耕、陈子奋、冯力远、潘主兰、启功、王世襄等绘画、书法、金石大师,他从这些大师身上,不仅吸收了广博的篆刻、书法、绘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了他们的高尚的艺术情操。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4、“楚天派”--刘明亮

刘明亮,号半之,别署云根堂、楚天刀客,当代雕刻家,中国雕刻艺术楚天派创立人。1961年3月生于湖北广济,曾为湖北省武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早年研习书画篆刻,初学唐楷,复习汉隶,兼涉二王等。后转攻石雕艺术,受楚文化精神熏陶,汲古创新,以浓郁的书卷气息、简朴明朗的构图、带有金石味的独特刀法在石雕界别具一格,清新脱俗。

带您认识那些分量十足的寿山石雕刻大师

1、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群主微信!(微信号:fjscq01)

2、备注“加入微拍群”;

3、因为本群超过100人,腾讯要求邀请入群者必须开通微信支付;

4、请勿屏蔽朋友圈查看权限;

5、商家暂时不入群,未来寻求合作共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