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最美

科技工作者

是那一刻的決定,讓他結下深厚的西部情緣;是那一刻的抉擇,祖國的空天地海定格了他最美的背影;是那一刻的堅信和長久的堅守,打開了他夢想的天空,成就了“碳/碳(C/C)夢”創新夢……

——他,就是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碳基複合材料專家、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賀軍教授。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01

“如果回到當年,我依然會選擇留在這裡”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1991年12月,李賀軍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工大工學博士學位。彼時,國內多家單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這其中就包括西北工業大學楊崢教授負責的C/C複合材料課題組。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一段時間的潛心苦讀和鑽研,讓李賀軍深刻感受到C/C複合材料的神奇,也捕捉到相關學科的內在聯繫。不久,他提出將壓力加工方法用於C/C複合材料製備的新思路,並申請到國防基金和西工大C/C研究方面的第一個發明專利,推進了處於發展初期的西工大C/C複合材料研究,也讓他第一次體悟到學科交叉的魅力。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1994年2月,博士後出站,李賀軍成了多家單位爭搶的“香餑餑”。北京某著名高校捷足先登,就在他已將妻子和女兒的戶口遷往北京,並最後辦理赴首都工作的手續時,西工大劉元墉副校長聞訊後與人事處、科技處、材料系領導一起極力挽留:“賀軍啊,中國的航空C/C就指定在我們學校,你要是走了,我們的C/C材料研究所就無法成立,C/C也就幹不成了,你捨得走嗎?”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就因為這句話,我留下來了。”西工大校領導“重視人才、珍惜人才”之舉深深打動了李賀軍,他又一次果斷做出人生的又一個重要抉擇——紮根西工大,做一個C/C世界的追夢人。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35歲那年,李賀軍走進西北工業大學,開啟自己全新的研究領域。37歲那年,他選擇留在西工大,破格晉升為西工大材料學院教授,肩負起國家戰略材料——航空用C/C複合材料的研究使命,成為國內碳基複合材料及其抗氧化塗層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從此,在西部這片材料的熱土上,他用創新成就了一方偉業,用堅守詮釋了奉獻真諦,用真誠結下了深厚的西部情緣。

02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以德立身,立德樹人”是李賀軍矢志不渝的追求。他是一名愛國敬業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一位充滿人文情懷的教育家。“我熱愛教育事業,我要為之奉獻一生。”他說。

三尺講臺,莘莘學子,見證了李賀軍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甘當“引路人”的名師魅力。他在學生心目中是“春風”,是“春蠶”,是“四有”好老師的典型代表。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李老師上課引經據典,新穎靈活的講課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許多學生更是以他為榜樣,本科畢業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把材料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

提起《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這門課,材料學院的新生們無不點贊叫好。這是李賀軍組織學院的長江、傑青、千人學者等知名教授專門為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課。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李賀軍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總是率先垂範、從自我做起,其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仁慈博愛之心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學生們畢業時都戀戀不捨地說:“導師所給予自己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還有那難以比擬的父愛一般的師愛。”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自2002年至2016年,李賀軍擔任西工大材料學院院長。上任之初,他就在全院倡導並營造一種關心、理解、開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圍,以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人格力量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並得到全院教職工充分信任的管理團隊,材料學院的聲譽和影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03

相濡以沫、相互理解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李賀軍還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女兒心中的好爸爸。妻子齊樂華教授,是西工大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學科負責人、博士生導師,還是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陝西省師德楷模等多項榮譽稱號的獲得者。他們倆是西工大最早被聘為二級教授的夫妻,也是大家眼裡的模範夫妻。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這對園丁伉儷情深,和如琴瑟。是志同道合孕育了和諧家庭,是家國情懷涵養了良好家風。家庭的薰陶是潛移默化的,父母忙著幹事,女兒就忙著學習。在爸爸媽媽的眼裡,女兒李霓從小就是一個乖巧懂事、自立自強、熱愛學習的孩子。在上大學期間,任西北工業大學模擬聯合國團隊主席,並擔任2008年國際模擬聯合國西安分會秘書長;研究生期間赴美深造,在父母精神的感召下,她打算學成回國,為祖國效力。

“他這人最大的優點是做事首先考慮別人,對人真誠包容,捨得吃虧樂於助人,在事業上也幫了我很多,在家裡也包容了我很多。”在妻子齊樂華看來,李賀軍從來沒有豪言壯語,“他就是一個很實在的人”。

或許,相濡以沫、相互理解支持,是這對科學家夫婦最長情的告白,然,最長情的告白已勝卻人間無數。

04

座談交流,傳遞正能量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7月2日下午,“最美科技工作者”李賀軍教授先進事蹟分享交流會在友誼校區健翔樓紅葉苑舉行。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座談會上,李賀軍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心路歷程和感悟。他以自己初入西北工業大學接觸碳/碳的經歷告訴青年教師們一定要有科研定力,要坐得起冷板凳。同時,李賀軍還鼓勵青年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做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李賀軍說“只有創新、只有走自己的路你才能走到前面”。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來自李賀軍教授團隊的教師代表付前剛、李偉以及研究生代表沈慶涼分別通過親身經歷分享了李賀軍自主創新、科研攻關、教書育人的事蹟。付前剛回憶了17年間李教授對自己的教導與幫助,表示十分敬佩李賀軍教授心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李偉也稱,李賀軍教授敢於承擔壓力“為國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沈慶涼談到李教授對年輕人的培養,認為李教授是一位言傳身教、授業解惑、時刻關心學生的好師長。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身邊的感動——“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導李賀軍

青年教師們踴躍發言,紛紛表示感觸很多、收穫頗豐。廣大工會幹部將向李賀軍教授學習,關心青年教師家庭與成長,青年教師們也將以李賀軍教授為榜樣,肩負歷史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以實際行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助推學校發展。

文:吳秀青 賈愫 圖:盧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