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最美

科技工作者

是那一刻的决定,让他结下深厚的西部情缘;是那一刻的抉择,祖国的空天地海定格了他最美的背影;是那一刻的坚信和长久的坚守,打开了他梦想的天空,成就了“碳/碳(C/C)梦”创新梦……

——他,就是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碳基复合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贺军教授。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01

“如果回到当年,我依然会选择留在这里”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1991年12月,李贺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哈工大工学博士学位。彼时,国内多家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其中就包括西北工业大学杨峥教授负责的C/C复合材料课题组。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一段时间的潜心苦读和钻研,让李贺军深刻感受到C/C复合材料的神奇,也捕捉到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不久,他提出将压力加工方法用于C/C复合材料制备的新思路,并申请到国防基金和西工大C/C研究方面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推进了处于发展初期的西工大C/C复合材料研究,也让他第一次体悟到学科交叉的魅力。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1994年2月,博士后出站,李贺军成了多家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北京某著名高校捷足先登,就在他已将妻子和女儿的户口迁往北京,并最后办理赴首都工作的手续时,西工大刘元墉副校长闻讯后与人事处、科技处、材料系领导一起极力挽留:“贺军啊,中国的航空C/C就指定在我们学校,你要是走了,我们的C/C材料研究所就无法成立,C/C也就干不成了,你舍得走吗?”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就因为这句话,我留下来了。”西工大校领导“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之举深深打动了李贺军,他又一次果断做出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抉择——扎根西工大,做一个C/C世界的追梦人。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35岁那年,李贺军走进西北工业大学,开启自己全新的研究领域。37岁那年,他选择留在西工大,破格晋升为西工大材料学院教授,肩负起国家战略材料——航空用C/C复合材料的研究使命,成为国内碳基复合材料及其抗氧化涂层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从此,在西部这片材料的热土上,他用创新成就了一方伟业,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真谛,用真诚结下了深厚的西部情缘。

02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以德立身,立德树人”是李贺军矢志不渝的追求。他是一名爱国敬业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家。“我热爱教育事业,我要为之奉献一生。”他说。

三尺讲台,莘莘学子,见证了李贺军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甘当“引路人”的名师魅力。他在学生心目中是“春风”,是“春蚕”,是“四有”好老师的典型代表。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李老师上课引经据典,新颖灵活的讲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许多学生更是以他为榜样,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把材料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提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门课,材料学院的新生们无不点赞叫好。这是李贺军组织学院的长江、杰青、千人学者等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课。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李贺军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总是率先垂范、从自我做起,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仁慈博爱之心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学生们毕业时都恋恋不舍地说:“导师所给予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有那难以比拟的父爱一般的师爱。”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自2002年至2016年,李贺军担任西工大材料学院院长。上任之初,他就在全院倡导并营造一种关心、理解、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以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人格力量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并得到全院教职工充分信任的管理团队,材料学院的声誉和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03

相濡以沫、相互理解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李贺军还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女儿心中的好爸爸。妻子齐乐华教授,是西工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还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师德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他们俩是西工大最早被聘为二级教授的夫妻,也是大家眼里的模范夫妻。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这对园丁伉俪情深,和如琴瑟。是志同道合孕育了和谐家庭,是家国情怀涵养了良好家风。家庭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忙着干事,女儿就忙着学习。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女儿李霓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自立自强、热爱学习的孩子。在上大学期间,任西北工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团队主席,并担任2008年国际模拟联合国西安分会秘书长;研究生期间赴美深造,在父母精神的感召下,她打算学成回国,为祖国效力。

“他这人最大的优点是做事首先考虑别人,对人真诚包容,舍得吃亏乐于助人,在事业上也帮了我很多,在家里也包容了我很多。”在妻子齐乐华看来,李贺军从来没有豪言壮语,“他就是一个很实在的人”。

或许,相濡以沫、相互理解支持,是这对科学家夫妇最长情的告白,然,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

04

座谈交流,传递正能量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7月2日下午,“最美科技工作者”李贺军教授先进事迹分享交流会在友谊校区健翔楼红叶苑举行。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座谈会上,李贺军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心路历程和感悟。他以自己初入西北工业大学接触碳/碳的经历告诉青年教师们一定要有科研定力,要坐得起冷板凳。同时,李贺军还鼓励青年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李贺军说“只有创新、只有走自己的路你才能走到前面”。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来自李贺军教授团队的教师代表付前刚、李伟以及研究生代表沈庆凉分别通过亲身经历分享了李贺军自主创新、科研攻关、教书育人的事迹。付前刚回忆了17年间李教授对自己的教导与帮助,表示十分敬佩李贺军教授心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李伟也称,李贺军教授敢于承担压力“为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沈庆凉谈到李教授对年轻人的培养,认为李教授是一位言传身教、授业解惑、时刻关心学生的好师长。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身边的感动——“最美科技工作者”西工大博导李贺军

青年教师们踊跃发言,纷纷表示感触很多、收获颇丰。广大工会干部将向李贺军教授学习,关心青年教师家庭与成长,青年教师们也将以李贺军教授为榜样,肩负历史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助推学校发展。

文:吴秀青 贾愫 图:卢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