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理国为什么有皇帝主动退位出家为僧的传统?

小鉡

如果皇帝大权在握,美酒妇人在手,相信没几个愿意主动退位出家为僧的。

大理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主动退位呢?因为大理国本来就是一个傀儡王朝,就没有几个掌握实权的皇帝,只有政治的失意者才黯然神伤去出家为僧。

第一个出家的是第二任皇帝段思英,很明显,这娃是被亲叔叔段思良废掉的,不得不出家崇圣寺。

废侄自立的段思良以及接下来的三四任皇帝还是大权在握的君主,但是,世家中的高氏也不着痕迹的隐隐成为诸世家的领头羊。

第二位出家的就是第八任皇帝段素隆,他勾结高家逼迫伯父段素廉废弃自己的阿统太子,立段素隆为继承人,但是好景不长,段素隆并没有做多久皇帝,就也被逼出家了,这也算是大理的好传统,政治的失败者全出家去。

再之后的段素贞、段素兴、段思廉、段寿辉、段正明已经无力高家,任人宰割,大家全体不乐为帝出家去鸟。

高升泰自己称帝过足了皇帝瘾后又把皇位还给段家,就是后理的段正淳。

后理八任皇帝有三个出家的,分别是段正淳、段正严【就是那个段誉】、段正兴父子祖孙。不管你多贤明多有志向,没有权利说什么都没用。高氏家族世代为国相,掌握大权,赏罚皆出高氏,来进贡的都是先拜见高相爷、高国主,大家都知道段家就是个花架子傀儡。

大理国的重要府郡都被高家的子弟世袭分封,从地方到中央,都是高家的人。段家皇室只能在高家的内斗夹缝中生存,高家支持谁谁就是皇帝,高家逾城派成了国相,观音派支持的皇帝就得下台,逾城派被观音派占上风了,那他支持的皇帝就滚蛋,可怜段氏远没有金庸小说里活得潇洒威风,只能在史书中留下一句不乐为帝出家为僧啊。


请大家多多关注喜欢少族历史后宫八卦的蛮大人小满,谢谢!

欢迎赐评!


猴格大人

大理国是历史上西南地区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相当于今天的洱海一带,大理国崇信佛教,很多大理皇帝晚年都退位为僧。像大家熟悉的《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明,晚年退位为僧,传位给了段正淳,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大师段智兴,因为瑛姑的事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当然这都是电视剧小说中说的,其实现实中这些人退位为僧的原因肯定不是这样。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皇帝没有大权,都是傀儡皇帝,当之无趣,退位为僧。大理国开国皇帝是段思平,原来是南诏国的节度使,后来起兵称帝。建立了大理国,时间相当于中原的五代时期。一开始大理国的政权是被段氏掌握的,后来传到了段思廉时,就被相国高氏掌握了大权。之后,高氏一直大权在握,可以废立皇帝。所以很多大理的皇帝都没有实权,还有可能被杀,当这样的皇帝有什么意思,很多当一段时间就退位为僧了。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第二,大理国崇信佛教,所以皇帝退位为僧。像大理国第一个退位为僧的段素隆,就是因为不乐意为帝,崇信佛教的原因。还有像我们的一灯大师段智兴也很崇信佛教,大修佛寺,建了六十多个寺院,大理国是小国,折腾不起,国力消耗很大,民众怨声载道。而且大理的僧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整个大理也都比较信奉佛教,所以皇帝退位为僧也不奇怪了。

第三,内忧外困,回天乏力,心灰意冷。相信大家都知道《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历史上确实也有此人,他在位时间很长,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对外和大宋建立和平的外交关系。可是他励精图治了四十年,还是不能挽回高氏专权的局面,最后心灰意冷,退位为僧。

总之,大理国皇帝退位为僧的原因很多,当然不是什么传统,主要的原因就这两个,退位可以保命,还可以专研自己喜欢的佛法,何乐不为。


楚风说历史

说起大理国,不由想起火把节的传说,传说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而最南端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逻阁为了攻灭其他五诏,设宴松明楼,邀请五诏诏主前来祭祖聚会,想乘机将他们一网打尽。邓赕诏主的妻子白洁(慈善)夫人机敏聪慧,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劝说其丈夫不要去参加。当劝说无效时,只好将自己的铁手镯戴在丈夫的手上,以求护身。后来,皮逻阁果然将五诏诏主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惊闻夫君罹难,急切地带上兵马,持火把星夜赶到蒙舍。她用双手掏火灰,直至鲜血直流,才找到铁手镯,辨认出丈夫的尸体。皮逻阁见白洁夫人如此美貌、机智,就企图纳她为妃。白洁夫人将自己的丈夫安葬之后,跳入洱海,保持了名节。火烧松明楼这一天,就成为富有纪念意义的“火把节”,时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五。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白洁夫人。而松明楼上一把火,赢来南诏千秋业。皮逻阁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唐玄宗赐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到了公元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贵族高方灭南诏(后经杨干贞建大义宁国取代)建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地区。公元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翌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宋太祖赵匡胤南征,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公元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大理国皇帝主动退位,一是天性使然。大理国从建国初就尊崇佛教,段思平建国后,仍以佛教为国教,开科取士也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官吏也多从释儒中选任,大理国王有的就不乐为帝,不爱国事,以清净养性、学佛修心为主,自觉禅位为僧,这段素隆就是,禅位侄子段素真,后来段素真禅位孙子段素兴。

大理国皇帝出家为僧,一是逼迫所至。段氏大理国的建立,一开始就借助高氏贵族势力,建国后,虽少外患,却内乱不断,每次平乱,都无奈仰仗高氏出兵灭之,至是高氏益盛,权力益重,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高氏攫取权柄,权倾朝野,王室实力削弱,促成段氏统治危机,沦为傀儡。搞得段氏皇帝疑惧害怕,忐忑不安只好避位求存,出家做了和尚。这段寿辉,段正明,段正淳等都是。


德厚致远

大理, 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事实上,自大理中期以来,高氏家族就把持了大理的权利,大理君主有名无实。

于是,崇尚佛教的大理帝王,在暮年时就主动出家退位为僧。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首先,自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之后,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贞诸朝均以高氏为相,高氏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高氏拥有实力,大理帝王有名无实,历代大理帝王想改变这个现状都没有成功,有点泄气的大理帝王于是就专心信佛;

其次,帝王和权利都是人人向往的,但是也要有命享受才行,为了活命,大理帝王不得不到了暮年就退位为僧;

最后,这也与大理信佛的情况相符,作为一个信佛的国家,帝王信佛,佛教主张对他们来说也有影响,使得他们有这种想法。于是就造成了很多帝王暮年退位为僧的现象


源稚生

谢谢邀请。看标题上的关键词,皇帝主动出家为僧?我擦还不至一个大理的帝王们心胸这么宽广,真是历代帝王的楷模,相比那些为了皇权弑父杀兄的人心里的有多伤心啊,如果那些拼死拼活的为了皇位机关算尽,甚至死了都没成功的人,如果活着估计会发出感慨“你们真乃圣人啊”。

皮一下很开心,在历史上皇帝退位一般分两种,常见的就是被动的传位比如唐高宗李渊,刚打下天下位置还没捂热就被儿子逼着禅位了。

还有一种是主动禅位的例如乾隆皇帝,虽然是自己主动不干了可是等到真的死了才彻底的撒手,权利的诱惑真的很难放手。

大理是一个多民族政权国家,地方不大国力一般,在那个年代弱就是被欺负的理由,随时都有灭国的风险,这是在外的原因。内部高家专权,段氏皇帝除了前几位基本都是傀儡,不管朝政会被废除,太精明能干也会被弄死,总之皇帝就跟个玩具似的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直接废了,所以大多数都是在皇位上试试手如果可以就努力把权利收回来,不行的话赶紧撤退,再说那是的大理全民信仰佛教,和尚的地位普遍很高,相比之下如果收不回权利还不如做个自在的和尚,所以不是大理皇帝有做和尚的传统,在生与死之间明显都会选择生,而且只是放下一个名头(傀儡没有什么权利)换来更好的生活,更大的自由,何乐而不为呢?跟刘婵的乐不思蜀异曲同工。



天龙八部之王语嫣


阳台花飞落

历史上的大理国,其国君段素隆、段素真、段寿辉、段正明、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兴、段智祥都曾出家为僧,可谓历朝历代皇族中的奇葩。

大理国历史上就很崇信佛教。那些被逼退位的,出价是为了保住性命,当然也有一部分爱好佛学的原因,至于那些禅位的,就是真的崇尚佛教理论。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出家之后,生活并不苦。

与现在大家较为熟悉的显宗红教不同,大理所崇尚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大理诸王出家的时候,正是南传佛教方兴未艾之时。

南传佛教注重的是解脱之道,性寂论,简单但并不是很准确的说就是把人身上不符合“无为法”的东西寂灭掉,不停的寂灭,最后就解脱清静庄严宝了。

这可以看作是心理开导,很适合大理那些被逼退位的和没什么本事硬被赶鸭子上架的君主们。

另外,南传上座部佛教保持原始佛教传统,虽说严守教义,但那只是针对信仰理论而已。南传佛教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并不太讲究什么清规戒律,除了某些太出格的事情不可以做,实际上对信众并没有过多的限制。所谓“上座”,就是指僧团的领导层,联系到印度存在的阶级制度,他们是很享福的那一类人。所以,大理诸王们与其说是出家,不如说他们是找了个借口去养老、享清福。

面对大理国的乱摊子,出家不仅可以名正言顺逃避开这些事,还能享享清福,甚至还有保命的作用,这,可能是诸王最好的选择了。


纯钧LHGR

大理有十位国王出家为僧,这在中国帝王系列里属于一道奇葩的景像。

一代代的帝王舍弃江山美色心甘情愿的皈依佛门,与大理国以佛教立国、以佛法治国、全民信佛的社会情形相关。佛教思想在南诏晚期隆舜将佛教定为国教便奠定了其统治地位。代之而起的大理国一衣贯之的继承了下来。

上至国君下至庶民莫不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于政治制度上亦有充份之体现。

各级官吏都以有文化的僧人中选拨。大理财中后期也仿效中原王朝开科取士,而对像便是僧人中的读儒书者。标准即是通释习儒,这些人形成了大理国特有的释儒阶层。

举国崇僧敬佛,国内大事都有高僧参与决策。当时人的观念国家的灾祥祸福都同帝王有关,与他们的前世今生所做所为有因果关联。国家苦有灾祸,便是帝王孽障缠身,唯有出家才能消灾免难。

大理国的帝王们以佛家的学说来化解社会矛盾,缓和权力之争,大理国祚绵延三百多年国内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也没有较大的动乱,也未出现血腥的宫廷杀戮,佛法普渡众生的理念在大理国得到了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