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国忠是不是真的是奸臣一个?

奇葩瞄会谈

杨国忠虽然算不上是好人,但要说他就是个奸臣,似乎也不冤枉他。但是,在我看来,杨国忠更像是李隆基玩弄权术的一枚棋子,而这枚棋子不过是在执行皇帝的意志而已,即便说杨国忠就是个奸臣,那也是唐玄宗本人有意栽培的。

很多人认为,杨国忠的发迹是靠着裙带关系,也就是靠着杨贵妃哥哥的身份一步步爬上高位的,实则不然。

首先,杨国忠虽然号称是杨贵妃哥哥,但实际上绝非亲兄妹,杨国忠只是杨贵妃的远房亲戚而已,具体而言,是从祖兄,也就是杨贵妃叔爷爷的孙子,年纪又比杨贵妃年长而已。显然,这个亲戚关系已经有点疏远了。

另外,杨贵妃本人不是没有亲兄弟,杨贵妃有三个亲兄弟,分别是杨铦(音同先)、杨锜和杨鉴,而这三人在当时的名望和地位都远远逊色于杨国忠。如果唐玄宗真的只是因为爱屋及乌,就要提把整个杨氏家族的话,那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提拔血缘关系更为疏远的杨国忠呢?

再说,宰相可不是一般的官职,而杨国忠在发迹之前只是一个官场上的小喽啰,杨国忠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凭什么就让唐玄宗如此破格提拔呢?如此不是显得非常儿戏吗?唐玄宗在位后期确实是比较昏聩,但是,他还不至于昏庸到这种地步,任命宰相如同过家家。

所以,不难发现,杨国忠的上位绝非依靠裙带关系,或者说,裙带关系只是给杨国忠提供了隐形帮助而已,就如同“锦上添花”的那朵“花”一样,最多只是起到增添亮色的作用。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杨国忠本人必须是一匹上好的“锦缎”,只有这样他才能赢得唐玄宗的赏识。

那么,杨国忠究竟是有什么过人能力,才让唐玄宗的超规格提拔呢?

我认为,唐玄宗提拔杨国忠,其实是看中了杨国忠的两个方面。

第一、杨国忠的敛财能力。

唐玄宗非常喜欢玩乐,他曾痴迷于一种叫做樗蒲的游戏,类似于今天的掷骰子,经常和后宫妃嫔们在一起玩。唐玄宗在和杨贵妃,以及虢国夫人游戏的时候,杨国忠就在旁边。杨国忠总是能够精确无误地报出点数和钱数,史书上的说法是“计算钩画,分铢不误”

这可把唐玄宗给乐坏了,没想到杨家子弟中还有这么一个人才,当即就夸杨国忠是“好度支郎”!度支郎是什么?就是负责财政的官员,唐玄宗这话的意思显然就是说,杨国忠不去搞财政那可真是屈才了。

也就是通过这起事件,唐玄宗发现了杨国忠身上所具备的敛财能力,而当时的唐玄宗正在为国家财政而捉急不堪,唐玄宗正需要杨国忠这样会创收的人。

说到当时的唐朝财政拮据,很多人或许都不信,开元盛世怎么可能会财政拮据呢?事实上,唐玄宗时代虽然号称开元天宝盛世,但盛世归盛世,真正的财富其实并不在国家财政上,而是藏富于民。

而且,唐朝的边境也不太平,唐玄宗为此大规模扩军,并在十大节度使下新招募了60万常备军队,60万人光是吃喝就是一笔不菲的军费开支。

再有就是唐玄宗个人问题了。唐玄宗的生活日益奢侈腐糜,不仅大兴土木兴建兴庆宫和华清宫,同时还赏赐无度,花钱如流水,一会儿给安禄山盖园林,一会儿又给虢国夫人建豪宅,这些无一不是真金白银,开销非常之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唐玄宗这才看中了杨国忠,因为唐玄宗知道,他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度支郎,而是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帮他搞财政创收的人,即使这个人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这些都没关系,能搞到钱就是硬道理。

可见,唐玄宗任用杨国忠绝非是把他看做外戚,而是把杨国忠看作是敛财创收的工具。后来的事实证明,唐玄宗的确没有看走眼,杨国忠非常会敛财,而唐玄宗从不计较杨国忠敛财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段,甚至是投机倒把的办法也欣然同意。如此一来,杨国忠更加有恃无恐,唐朝国政也因此越发腐败。

第二、杨国忠被提拔可以有效制衡李林甫。

杨国忠的快速上位,直接威胁到了李林甫的地位。在杨国忠发迹之前,李林甫独断专权李,而且李林甫只是把杨国忠看作是一个小小的外戚,并没有把杨国忠看作是威胁。

然而,随着唐玄宗的一步步提拔,李林甫终于意识到了危机,他独断专权的局面也被打破了,于是,他便想尽办法掣肘杨国忠,给杨国忠穿小鞋,还想办法把杨国忠调离朝廷,支到了剑南。

事实上,这种局面是唐玄宗最愿意看到的,唐玄宗用杨国忠来制衡李林甫的目的也达到了。提拔杨国忠,既能为自己创收,又能制衡李林甫,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这就是唐玄宗的帝王权术。

然而,唐玄宗只顾为自己用人权术沾沾自喜,却忽视了其中的隐患,甚至罔顾国家民生,这才最终酿成大祸。

因此,我认为,说杨国忠是奸臣固然没错,但是,我们更应该看清楚,杨国忠是如何成为奸臣的,谁是那双幕后的推手?


如果看官觉得本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二十四史凭栏处

杨国忠本名杨钊,是山西芮城人,杨国忠是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同曾祖的哥哥,也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的亲外甥,杨国忠从小 就放纵任性,行为不加任何的检点约束,而且还经常赌博喝酒。生活上也十分贫困,为了生存他常常向别人借钱,因此,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在杨国忠30岁的时 候,他去了四川当兵,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他特别努力的表现自己,却没有得到节度使张宥的重用。张宥只让他在军中当了个新都尉。在杨国忠任期结束之后,他 的生活更加贫困,当时在经济方面,四川富豪鲜于仲通经常资助他,并且向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了杨国忠。章仇兼琼看到杨国忠身材魁梧有力,并且人又聪明伶俐, 于是感到非常满意,马上将杨国忠任命为采访支使。章仇兼琼看到杨玉环被皇帝册封为贵妃,而与杨玉环同胞的三位姐姐也越来越被宠幸。于是章仇兼琼想让杨国忠 入朝为官做自己的内应,来扳倒专权的李林甫,以保住自己的官位。章仇兼琼派遣杨国忠去京城长安向朝廷贡俸蜀锦,并给杨氏姐妹带了价值上万的四川名贵土特 产。到了京城之后,杨国忠按照章仇兼琼的吩咐,把土特产送给了杨氏姐妹,并且说这些都是章仇兼琼特意送给她们的。自从收下章仇兼琼的礼物之后,杨氏姐妹就 常常在唐玄宗面前替章仇兼琼和杨国忠说好话,并且把杨国忠引见给唐玄宗认识。唐玄宗经不起杨氏姐妹的软磨硬泡,就将杨国忠封为了曹参军,从此以后,杨国忠 就可以随供奉官自由地出入皇宫禁地了。杨国忠凭借杨氏姐妹的帮助,在朝廷上下,费心竭力地巴结讨好皇上和朝中有权势的皇亲国戚,来为自己谋求私利。每次宫 中摆设宴席,皇上就命令杨国忠掌管着娱乐活动的记分簿,因为皇上很赏识杨国忠精明细致的运算才能,并且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没过多久杨国忠又被提升为了支员 外郎兼职侍御史。不到一年的时间,杨国忠就被晋升为朝廷重臣,并且身兼15个以上的官职。公元748年,杨国忠看到国库储存满了粮 食,就向皇上建议将全国各地库存的粮食、布帛卖掉,换成轻货后再送进国库。并且杨国忠对皇上说,现在的国库十分富足,从古至今都很少见到的哪个朝代会有这 么充实的国力。听到杨国忠这么说,于是,皇上就在公元749年2月率领百官去参观国库,当看到仓库里钱货堆积如山后,皇帝非常高兴,就赐给杨国忠紫金鱼 袋,并且还让他兼职太府卿,专掌钱粮收支的重任。自此,皇上对杨国忠更加恩宠。第二年的十月,皇帝给他赐名“国忠”,用来表示他对皇帝的忠诚。随着官职的晋升,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越来越奢侈腐败了。每当杨国忠陪伴玄宗和贵妃出游的时候,杨氏姐妹都是先聚集在杨国忠的家里,用黄金和翡翠做装饰,用珍珠和美玉做点缀,来比一比看谁装饰的马车更豪华,杨国忠还特意命人拿着节度使的旌节来助阵。杨国忠和宰相李林甫在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彼此都为了自己的利益相处的还算融洽。杨国忠为了升官尽力地去巴结讨好李林甫,而李林甫也想拉拢身为皇亲国戚的杨国忠。因此,杨国忠积极参与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的活动中,他们用诡计陷害了一个又一个太子的党羽。后来,在对待王鉷的问题上,杨国忠与李林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 冲突。两人本来都很嫉妒皇上对王鉷的恩宠,但李林甫为了约束杨国忠,于是极力提拔王鉷。在王鉷受到杨国忠的陷害时,李林甫又想尽办法在皇帝面前为王鉷开 脱。由于杨国忠从中作梗,皇帝对李林甫很冷漠,而王鉷也被杨国忠诬陷致死。而杨国忠却得兼任了王鉷所有的职位。唐玄宗之如此宠信重用杨国忠,不单单是为了取悦杨贵妃,也是想借杨国忠来约束擅自专权的李林甫,并且为以后杨国忠取代年迈的李林甫而铺下坚实的道路。终于在公元752年11月,宰相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接任了李林甫宰相的位子。杨国忠不仅自己贪心,而且还做出很多误国殃民的事情。在杨国忠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经两次劝皇帝发起了征伐南诏的战争。公元751年,杨国忠当上京兆尹没 多久,他为了回报鲜于仲通过去对自己的帮助,于是便向皇帝推荐任命鲜于仲通担任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并且命鲜于仲通率八万精兵攻打南诏,结果鲜于仲通全 军覆没。对于战败,杨国忠为鲜于仲通掩盖了事实,而且还向皇帝虚报战功。没过多久,杨国忠第二次向皇上请求起兵攻打南诏。并且下令在全国各地强制招兵,使 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公元754年六月,杨国忠派大将李宓率兵七万再次攻打南诏,最终李宓也是惨败而归。两次南征未遂,并且使唐军死亡数量达二十万。杨国忠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极力耍弄手段贪污腐败,拉拢权贵。唐朝本来程序十分严谨的选官制度,却被他搞得乌烟瘴气,选官的权力也被他一个人垄断。那些 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了巴结杨国忠,常常称赞杨国忠选官有功。杨国忠的亲信们更是去请求唐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用以歌颂他选官的“功劳”。于是唐玄宗就 亲自在鲜于仲通撰写好的碑文上,修改了几个字。为了讨好、恭维杨国忠,于是鲜于仲通便大做文章,把皇上修改的那几个字用黄金填上。杨 国忠虽然权倾天下,而且自己也奢侈无度,但是却毫不关系百姓的疾苦。公元753年,关中地区洪灾持续发生了好长时间,导致难民饥荒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糊弄 皇上掩盖事实,杨国忠特意派人拿好的庄稼给玄宗看,让他相信洪灾并没有使百姓的庄稼损害。对此,朝廷上下也没有人敢揭发、检举他。公 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的借口发起了叛乱,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安禄山和杨国忠本来都是在天宝年间受到皇帝重用,而且都很得唐玄宗的宠幸。不过,安 禄山做官的时间比杨国忠早很多。早在公元742年,安禄山就担任三道节度使,掌控东北地区的精兵,这时杨国忠还没有在朝中担任任何官职,公元750年,安 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虽然杨国忠是皇亲外戚,但是直到公元748年才被唐玄宗提升为给事中兼职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在安禄山的眼里,杨国忠只不过靠着妹 妹杨玉环得宠,而侥幸得到皇帝的重用,他根本就没把杨国忠当成一回事。在杨国忠担任宰相的职位后,也想除掉安禄山,于是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唐 玄宗并不相信。最后,安禄山发起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实际上是为了夺取皇权的叛乱。总结杨国忠的一生,他本人没有多大的本事,在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他也跟着杨玉环开始 飞黄腾达,后来升任宰相。杨国忠不仅专权误国,而且还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兵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中原地区田 地荒芜,民不聊生。杨国忠为了争权夺势,与安禄山结下了很深的矛盾,也正是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杨国忠为了权势不仅触犯了李林 甫,还得罪了太子李亨,最终,由太子李亨主谋,借机把杨国忠给杀了,杨氏家族也随之败落了。


Trafalgar18051021

要正确客观的回答此问题,还得回顾杨国忠的历史背景及一生的遭遇。

杨国忠本名为杨钊,山西人,是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年少时因性格放浪不羁,而且还喜欢喝酒赌博,所谓是十赌九输,很快杨钊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搭进去了,无奈之下只好四处借钱赌博喝酒,这也导致他整日无所事事,年到三十岁了,还是一无所有,人们很是打心底瞧不起他,不过在三十岁而后,杨钊便去了四川从军,也许是认识到了古人所云:三十而立之说,在军中的杨钊很是努力,表现优异,很快就被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召见,见他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当时杨贵妃以在宫中受到宠爱,有了后台的杨钊也顺利的进入了朝廷,为了更好的在宫中立下脚跟,杨钊巧为钻营。在宫内,他经常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因为杨钊深受陛下的信赖,在九年(750年)十月,唐玄宗赐杨钊为杨国忠一姓名。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专权许久,为了牵制李林甫的专权以及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终于在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

当上宰相的杨国忠,渐渐的在朝廷上开始拉帮,而且随着他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所以安史之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拜杨国忠所赐,也怪唐玄宗当时听取了杨国忠的一面之词,竟主动派兵出潼关抗兵,不料中了安禄山的计谋,才导致了潼关失受,长安岌岌可危。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唐朝的内部政治存在很大的矛盾,李林甫在位的时候,朝中竟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贤臣时的那种恐怖的动荡局面,虽然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最终被杀,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在一些时间内,杨国忠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


一介书生爱历史

不是奸臣,是草包,奸臣不是想当就当的,李林甫是奸臣,有才干但他干坏事 但他活着的时候,安禄山绝不敢造反,在老巢渔阳听说李林甫对自己不满 吓得要死 。

杨国忠就是靠裙带关系上上来的,他自己都说,我今日为相,他日就会被免,他自知能力不够 上台以后,拼命贪污,打压异己,天天说安禄山要造反,鼓动李隆基杀安禄山,如此以来,安禄山不反也要反了,安禄山造反,举朝震动,唯独杨国忠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岂不知,安禄山造反之日,就是杨家覆灭之时,就连安禄山造反都拿杨国忠的脑袋做文章。换言之,即便没有马嵬坡这变,李隆基日后也一定宰了杨家满门。让杨国忠给他背黑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