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趁机在中国设立银行,利用发行纸币、银元等方式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而墨西哥、西班牙等国也不甘落后,抢占和瓜分中国市场。当时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有英国的“杖洋”、法国的“坐洋”、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鹰洋”和日本的“龙洋”。

现在这些银元已成为钱币收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杖洋。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匝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颠女神像,并用汉英和马来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墨西哥鹰洋。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杖洋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杖洋

二、坐洋。学名“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根据1952年在人民银行内部出版的《银元图说》,称为“安南银元”,亦称“坐人”、“法光”。因为这种银币正面所铸的自由女神坐像头上的花圈有光芒七束,俗称“七角”。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有“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等。“坐洋”由主币和辅币共4枚组成一套。称呼辅币时,通常以“坐洋半圆”“坐洋50分”“中坐洋”,或“坐洋二毫或一毫”“坐洋20分/10分”“10/20仙小坐洋”一类称呼。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坐洋

三、本洋。西班牙本洋,被称之为“双柱”银币而独霸经济市场。从17世纪起,西班牙的本洋由于含银量高、数量大,铸造精、重量适中等优势,一举夺得市场交易的主币位置,获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睐。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连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大部分使用西班牙双柱银元。

“双柱”银币有两种:一种,币面铸两个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称“双球双柱”;另一种,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间为盾形国徽,徽上皇冠。国徽的两侧各列一柱,柱上卷轴挠裹。俗称“人像双柱”。双柱银元,名义上为西班牙银元,实际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铸。西班牙国内使用的另有本土银币。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人像双柱本洋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后期双柱本洋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四、鹰洋。墨西哥银圆又叫做“墨银”或“鹰洋”,后讹为“英洋”。墨西哥的铸币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以前。古代印第安阿兹特加人受到部落神的启示,在雄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地方建立家园。直到现在,墨西哥铸造的所有硬币上都刻着这样的国徽图案。由于成色非常好,流入中国后,成为市场通货,民间称之为“鹰洋”。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墨西哥鹰洋

另外,还有国内的鹰洋——井冈山工字鹰洋。1928年,毛主席和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抵制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和解决自给问题,筹建“井冈山造币厂”,成为我国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造币厂。该厂采用成色较好的白银做原料,用墨西哥鹰洋版铸造银币,系“土版银币”,铸工较粗糙,币面敲有一“工”字戳记(“工”字系一笔一笔敲打出来的),史称“井冈山工字鹰洋”。该厂采用墨西哥“鹰洋”版来铸造银元,所铸造的银元都戳上“工”字标志,一方面便于检查,另一方面以示与墨西哥“鹰洋”的区别,后人把井冈山造币厂所铸的银元称为“井冈山工字鹰洋”。由于银质好,信誉高,“井冈山工字鹰洋”深受革命根据地和敌占区的商人和市民欢迎。“井冈山工字鹰洋”钱币特点:土版制造、制作不精美、成色高、质地好、重量足、土造花齿边。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工字鹰洋

五、龙洋。日本“龙洋”共有五种规格,即五钱、十钱、二十钱、五十钱和一圆。设计别致,铸工较为精致,含银量为90%。日本“龙洋”发行的年代不同,又可分为很多版式,仅以一圆“龙洋”为例,从明治3年(1871)起至明治45年(1913),就有几十种之多。一般来说,日本明治的早年“龙洋”,因存世量稀少因而价格昂贵。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日本龙洋(二十钱)

值得注意的是,龙洋更多指的是大清龙洋。统一价格标准的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市场,给清代货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外国银元外形一致,价格标准,使用方便,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广受欢迎,虽然清政府一再禁止外国银元的流通,却遏制不了外国银元流通越来越广的趋势。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做出自铸造银元的尝试,他在广州设置广东钱局,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制库平七钱三分的银元样币。正面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纹,故俗称“龙洋”。龙纹就成为中国金银币的主要吉祥纹饰,而且龙纹图案变化多端,名称各异,有蟠龙、坐龙、立龙、水龙、旱龙、飞龙、游龙、长须龙、曲须龙等等,变化多端,姿态各异,反映了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这正是中国机制币有别于外国机制币的独特吉祥文化内涵。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鹰洋、杖洋、坐洋、本洋……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

大清龙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