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今年年初,择由帮助一位本科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Jessica顺利申请到了哈佛、卡耐基梅隆这样的顶尖硕士项目。

她在 中,讲述了她大学4年的经历。今天这篇文章,她的顾问老师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帮助Jessica跨专业申请到哈佛大学。以下为顾问Mars讲座实录。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Jessica是我见过的学生中最努力的人。

这种努力不仅表现在她的研究项目和在校课业上,也表现在她对待这次硕士申请的态度上。她是我这么多年来见过的学生中,少数能够让我感受到全身心的投入,然后拼劲全力把事情做好的人。

纠结折磨的文书过程

她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可以用她的文书为例。下图是我电脑上保存的,Jessica的PS和简历的版本: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以上仅仅是我保存的版本,因为微信传递,还有不少版本没有在我的电脑上保存。

申请季时,Jessica白天要上国内的课程,晚上对接美国做项目,所以,她的时间是“世界时间”,我和她的沟通也经常在晚上进行。

经常是晚上9-10点,她在微信呼叫我,“詹老师,我又写了一稿PS,你能帮我看一下吗?”

我打开来看了以后,一通批注和修改,30分钟以后返回给她。再过个20-30分钟,她再返回一稿。一个晚上可能就来回了好几稿。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点击查看大图)

不仅仅是努力,Jessica对待文书的认真态度,也是很少学生能够匹敌的。

以每个学校的Why School为例,她每个学校都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思考自己和学校的匹配度,了解学校能否为自己将来的研究目标提供配套支持。

她的这种投入,能够让她在提供Why School素材的时候写出大量的实质的精彩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

尽管UCSC没有录取她,但我还是认为,她UCSC的Why School是我今年带的学生中写的最棒的一篇。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作为西交利物浦这么多年来第一个拿到哈佛的学生,她非常谦虚和低调,但我能够清楚的看到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这也是Jessica和择由共同努力后的成功。

择由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意愿,提供不同的文书配合模式。

对于每一个学生,在每年5-7月启动文书准备工作,择由的文案老师就会跟学生沟通,通过1-2堂课,给学生讲解文书的基本节奏、流程、概况等,从而让学生了解文书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书好坏的标准等。

我们之所以做这个动作,是因为我们坚信,学生了解越多懂得越多,和我们之间的配合才会更顺畅。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点击查看大图)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点击查看大图)

Jessica有不错的英文写作能力,也希望学习如何写文书,以便自己将来申请PhD的时候可以运用,我们就约定了她来写初稿、我来改的合作模式。

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都花费了大量时间。

Jessica开始写文书时,都特别谦虚,在文书中大谈特谈自己的不足,而对于自己好的地方,就轻描淡写飘过去了。我跟她说了好几次,每次她都是“哦哦,我知道了老师”。但写的时候,又不由自主回到原点。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再比如,她想努力凸显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花费了不少笔墨来讲故事,回溯自己的性格如何一步步发展过来。

但这样的内容可以成为文书的点缀,不应该喧宾夺主,占据太大的篇幅,因为研究生院录取一个研究生申请者的时候,首先看重的不是性格或兴趣起源,而是你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对此类方向性话题的把握和建议,是择由给Jessica文书创作的最大帮助。提出这些建议需要文案老师精准理解申请录取标准。这部分专业知识,不是学生110的托福就可以弥补或者解决的。

成败参半的项目申请

我觉得中国学生研究生项目的选择过于草率。

我见过很多学生,基本上只追求排名,认为排名高的学校,理所当然就比排名低的学校要好

但对于研究生而言,这种思路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比如,学生在跟我咨询的时候说,“老师,我的成绩一般,前20的学校应该是申请不到的,德州奥斯丁保底应该可以吧,听说他们的会计不错。”

也会有美本的学生说,“老师,我是威斯康辛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威斯康辛的CS保底应该没问题吧?”

从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太多学生对于院校和项目的了解太浅,完全基于综合排名来评估难度和质量。

比如德州奥斯丁的会计是会计领域的顶级项目,每年收的中国学生都

少于5人;而威斯康辛大学的计算机系全球一年就招20多个人,必须是最最顶级的学生才有可能被录取。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学生最终录取结果出现落差,甚至全军覆没。

我之前面试一个留学某大机构出来的文案老师。她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录取过WUSTL的金融专业,问我们好几个WUSTL的金融Offer是怎么拿到的。

我反问她,“申请WUSTL的时候,你们申请的是金融哪个Track?”

她一愣,“这有区别吗?”区别可大了。我们来看一下WUSTL不同Track的招生要求吧。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点击查看大图)

大家注意到没有,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s的平均GMAT和GPA都较低,但招生人数是最少的,只有29人。

有些学生和机构就此认为这个Track是最容易申请的。但事实却是,这个项目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并且基本上不太给国际学生名额。

传统的中国学生,不论你的GT多高,只要是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申请这个项目基本上就是送申请费。但你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背景,申请另两个Track无疑成功概率更大。

Jessica的此次申请,也并非一帆风顺。她申请的学校中,录取了3个,也被拒了3个。3个被拒的项目,有2个是PhD,另外一个UCSC的项目。UCSC尽管是Master,却属于研究导向。Jessica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背景不足,通过此次申请就完全暴露了出来。

其实在申请之前,Jessica和我都很清楚这个阻碍,也用了各种方式去弥补。但她受到的限制太多了,仓促之间也无法完全解决。

比如,她申请的生物信息专业对申请者的数学和计算机能力要求是蛮高的,而她所在的学校明确规定,

只允许学生在本系内选课,包括选修课

她所在的生物科学系下,只提供最最基础的数学课程,计算机则一门都没有。Jessica只能通过Coursera和自学来补充这部分课程的不足。

她在大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确定了未来走研究路线。但遗憾的是,她到了大三的暑假,才开始参与一些正式的研究项目。

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她通过个人关系或同学推荐才找到的,学校和系内并不提供。如果她从大二,甚至是大一开始,就参与一些跟生物信息相关的研究,然后一步步提升难度,现在我们的申请结果一定会更理想。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规划的重要性

通过Jessica的申请,我们可以看到规划的重要性。

很多大学生有些人很早就确定了出国的想法,但却没有思考如何通过1-2年的准备,让自己更有竞争优势。这个准备绝不仅仅是考托福和GRE,更多是学术背景和活动背景的准备。

我有另外一个学生,现在才大一,在波士顿大学读金融。她妈妈在签订委托合同的时候,就明确告诉我,MIT是学生的最终目标。

我说没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目标,MIT的金融并不是多高不可攀的项目。成功的核心在确定这个目标以后,怎么来确定每个模块,标化、GPA、活动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有整整2.5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完全有可能达成。

确定这个目标以后,我结合学生的成绩单和BU的本科课程清单来梳理学生的选课。MIT的金融项目希望申请者上过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我在BU的官网上找到这门课,学生要选这门课,必须先学概率课程,要学概率课程,必须完成多元微积分或者荣誉矢量微积分,选择多元微积分课程的前提是学生上过微积分2,选微积分2的前提是上过微积分1。这个学生目前完成了微积分1。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单单MIT的这一门课程,就意味着几个学期的选课都要严格按照步骤,一步错就可能意味着不能达到MIT的先修课要求,从而失去申请资格。

而这仅仅是课程选择上的规划。MIT的金融项目招人,不仅仅是看成绩,也看实习和活动背景。背景的提升跟选课一样,也是一步步来。没有大一大二的实习,大三时就不可能申请到中金或者摩根斯坦利的实习岗位。

Jessica说他的同学想要找到3年前的自己,然后把TA杀死,核心原因,是过去自己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不管想成就任何事情,梦想、强大的执行力和稳健科学的规划都缺一不可。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感谢!

关于申请导师詹建国Mars老师

那位录取到哈佛的学生,申请过程这么波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