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現在大家的生活變好了,汽車逐漸走入了平平常常的家人裡了。購買車輛和日常的買菜是相同的,也要做到多家對比一下。購買者在挑好自己中意的車子以後不要太急於的交錢,應該是要自己去車庫親自挑選將要購買的車。因為流水線製作的汽車,每一輛汽車生產時都會有細節處的差別。長途的運輸,貨物的積壓,都會傷害到車。所以說選車無小事,怎麼可以避免選到有問題的、庫存的車?

一、看車身的外觀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一般的汽車要從生廠的廠家到一級的經銷的商家再到二級的經銷的商家,這樣就是有過幾次的運輸了,這樣的話,提車的時候車子的外觀是無法保證的,中間有可能磕碰到,有的時候為省事,處理小劃痕,通常修復是靠自己去維修的。

這樣處理過的,在光線不好的地方是看不出來的,如果是在陽光下就會很容易看出。因此購買者在提車的時候,必須要在陽光下檢查車外觀的好壞。

二、發動機上的銘牌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如果是漆的表面上整體的色澤比較暗淡,雨刷以及車門的密封的膠條有點老化,且有鏽跡在剎車盤上等其他地方,則可以知道車子是放在室外較長時間了,再加上可以看汽車的發動機貼的銘牌上標註的出廠時間,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庫存車。

通常來講,國產的車只要不超過3個月、進口車不超過6個月都是可以的。生產的日期長的話,就可知道這個車很有可能是展示的車子或試駕的車子,這樣子的就不要買了。

三、觀察內飾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看完了車子的外觀之後,就看車子的內部裝飾,比如車子的內飾、坐墊以及塑料件,一般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保證每一功能都可正常的運轉就行,有沒有損壞、有無異味等等,把功能都試一次,才可以保證沒有遺落。

四、留意車子的底盤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提車的時候很多的購買者以一般沒有檢查車子的底盤,其實在4S店要交車之時,4S店是有必要幫助購買者檢查車子的底盤的,這時我們要留意生鏽、託底、滲的問題,有就換車。

五、留意機油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新車的里程錶一般有10千米以內或是不超過幾十千米,所以如果機油尺變黑就有問題了一般剛開始是較透明的。

六、觀察輪胎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新的車輪應該胎毛可以看到。如果買車地方路況好,而輪胎的胎毛看不出了,那就不要買。

去提新車的時候,不是看到車就開走,也要檢查一下這幾個方面

最後,提車的時候要先遛一遛。

最後開的新車去路上測試,觀察發動機的聲音正常不,油門、剎車靈敏不,如果都正常,就可以成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