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顏色改變——泌尿系統出問題

尿液顏色改變——泌尿系統出問題

尿液在腎臟生成後要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尿液這一路走過也將泌尿系統的健康信息記錄了下來。影響尿液顏色的因素就兩個:一是水少了;二是“染料”多了。水少了,很好理解,對生活較為細心的人會注意到,人每天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顏色相對較深,這是因為腎臟在夜間產生的尿液比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體處於相對脫水狀態,所以,清晨的尿液顏色較深,這是正常現象。多喝些水,下一次的尿液顏色就會變淺。尿液的成分有許多,稱得上“染料”的主要有紅蘑、尿膽紅素、紅細胞。如果近期食用了B族維生素,或是甜菜根、胡蘿蔔等一些帶有天然色素的蔬菜水果,都會讓尿液的顏色變深,大量地喝水就會把這些自然無害的“染料”帶到體外。

尿液顏色改變——泌尿系統出問題

做人處事要“察顏觀色”,守護健康也要會看尿液的“臉色”。如果尿液的顏色變深,持續時間較長,與飲食、飲水量無關,尿液的這個“臉色”就是在提示我們身體的健康出了問題,應該及時去醫院診治。如果改變尿液顏色的主要成分是膽紅素的話,那就是消化系統有問題。

正常情況下,尿液裡不應該有紅細胞,當1000毫升尿液中含1毫升以下的血,肉眼不能辨認,僅微渾;含2毫升血尿呈輕微紅色;含4毫升血時則有明顯血色;經離心尿每高倍視野中有3個以上紅細胞就有病理意義。讓尿液裡出現紅細胞的原因可以出現在尿液生成、排出的任何一個環節中。

尿液顏色改變——泌尿系統出問題

現代醫學將血尿的原因分為腎小球性和非腎小球性。腎小球是腎功能的最小單位,如果把腎臟比作“篩子”,那麼腎小球就可以比作執行腎臟“篩子”功能的“篩孔”。所謂“腎小球性血尿”就是指“篩孔”出了問題,如IgA腎病、系膜增殖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腎囊腫、多囊腎。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或是物理化學因素,如藥食過敏、放射線照射等;最常見的還是泌尿系統疾病,各種感染性疾病(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結石(腎、膀胱、尿道)、結核(腎、膀胱)、先天畸形、腫瘤等。

尿液顏色改變——泌尿系統出問題

中醫有個病名叫“血淋”,是指小便顏色深紅,熱澀刺痛,或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血淋多為溼熱下注膀胱,熱甚灼絡,迫血妄行。治療上以清熱通淋,涼血止血為原則。中醫的血淋與泌尿系疾病的症狀很相似,但不能完全的與西醫所說的血尿劃等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