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颜色改变——泌尿系统出问题

尿液颜色改变——泌尿系统出问题

尿液在肾脏生成后要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尿液这一路走过也将泌尿系统的健康信息记录了下来。影响尿液颜色的因素就两个:一是水少了;二是“染料”多了。水少了,很好理解,对生活较为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人每天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颜色相对较深,这是因为肾脏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所以,清晨的尿液颜色较深,这是正常现象。多喝些水,下一次的尿液颜色就会变浅。尿液的成分有许多,称得上“染料”的主要有红蘑、尿胆红素、红细胞。如果近期食用了B族维生素,或是甜菜根、胡萝卜等一些带有天然色素的蔬菜水果,都会让尿液的颜色变深,大量地喝水就会把这些自然无害的“染料”带到体外。

尿液颜色改变——泌尿系统出问题

做人处事要“察颜观色”,守护健康也要会看尿液的“脸色”。如果尿液的颜色变深,持续时间较长,与饮食、饮水量无关,尿液的这个“脸色”就是在提示我们身体的健康出了问题,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如果改变尿液颜色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的话,那就是消化系统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尿液里不应该有红细胞,当1000毫升尿液中含1毫升以下的血,肉眼不能辨认,仅微浑;含2毫升血尿呈轻微红色;含4毫升血时则有明显血色;经离心尿每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红细胞就有病理意义。让尿液里出现红细胞的原因可以出现在尿液生成、排出的任何一个环节中。

尿液颜色改变——泌尿系统出问题

现代医学将血尿的原因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肾小球是肾功能的最小单位,如果把肾脏比作“筛子”,那么肾小球就可以比作执行肾脏“筛子”功能的“筛孔”。所谓“肾小球性血尿”就是指“筛孔”出了问题,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或是物理化学因素,如药食过敏、放射线照射等;最常见的还是泌尿系统疾病,各种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结石(肾、膀胱、尿道)、结核(肾、膀胱)、先天畸形、肿瘤等。

尿液颜色改变——泌尿系统出问题

中医有个病名叫“血淋”,是指小便颜色深红,热涩刺痛,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血淋多为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治疗上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为原则。中医的血淋与泌尿系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但不能完全的与西医所说的血尿划等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