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鄉村有了「路長」,變成這般美模樣

點擊上方“微聚廬江”可訂閱哦!

7月1日,天剛矇矇亮,萬山鎮卅埠村村民徐玉懷穿上保潔服,拿起掃帚、夾子,騎上印有“環衛清潔”字樣的三輪車,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趕早點起來清掃垃圾,比較涼快。”自從當上村裡的保潔員以來,徐玉懷每天都按時上下班,村裡的環境衛生煥然一新。

徐玉懷笑眯眯地說:“既然當了保潔員,就要盡心幹好,負起這個責任。”只見他一會兒用掃帚掃地,一會兒彎腰撿垃圾,沒多久,汗水就溼透了衣衫。很快,他負責路段的主幹道就被清掃乾淨。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如今,萬山鎮10個行政村(社區)像徐玉懷這樣農村保潔員已有176名,基本實現了一個自然村至少一名保潔員的目標要求,確保農村垃圾每天都有人清、有人掃、有人運。當地村民都親切地稱他們為“路長”。

現年67歲的萬山鎮長衝村村民樂家平指著自家門前的山澗溝對記者說,“過去這條溝雜草叢生,到處都是垃圾。到了夏季,一股難聞的怪味,天氣悶熱得不行也不得不緊閉門窗。”

“自從有了‘路長’,溝裡的水清了,聞不到臭味,我們的心情自然舒暢多了。”樂家平開心地說。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一提到農村環境問題,很多人自然會想起“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屋裡現代化,院外髒亂差”這幾句順口溜。

一戶戶村民家裡水泥硬化了院子,瓷磚貼上了牆面,但走出家門,依然是“垃圾隨風飄,汙水遍地流”,農村人居環境已經成為當前美麗鄉村建設的突出“短板”。

為了補齊這個“短板”,讓村民“家裡家外一樣美”,近年來,萬山鎮以公路及沿線為主戰場,每1—3公里聘請1名“路長”,作為片區的“美容師”,負責區域內的道路養護、清掃保潔。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萬山鎮所有的“路長”都納入到公司統一管理、統一培訓,配發服裝、清潔工具,實行月點評、季考評、年終考,將工作實績與工資掛鉤,按月發放800元至1200元的工資。

除了人員安排到位外,萬山鎮還根據“路長”隊伍、垃圾日產量、區域面積大小等實際情況,合理配置清掃工具、垃圾收集點(桶)、收運車輛等,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日送。

在萬山鎮閘山村,記者看到,每隔五十米左右就有一個垃圾桶,周邊的農家樂、民宿和農戶都已養成垃圾入桶的習慣,村居環境乾淨整潔。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一年沒回來,我們村咋變化這麼大,房前屋後都綠化美化起來了,以前垃圾遍地、蚊蠅亂飛,現在變得和城裡一樣乾淨、衛生。”剛從外地務工回家的閘山村村民馮桂林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馮桂林對記者說:“真沒有想到現在我們農村也都有了‘路長’,回到自己的美麗家鄉,臉上覺得特別光彩!”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人改變了環境,環境也在改變人。

鎮分管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環境整治,改變的不只是農村環境,也改變了群眾的思想觀念。現在,村民隨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動講衛生的多了,講文明、愛衛生的新風氣正在全鎮逐漸形成。

“振興鄉村首先振興道路。”鎮分管負責人說,今後萬山鎮將“路長”制進一步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路長”的“領頭羊”作用,實現農村公路便民、富民、拉動產業發展的目的,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萬山鎮建立農村公路“路長”制只是廬江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穿行在廬江的廣袤農村,觸目所及的是山清水秀的環境、乾淨整潔的村莊、安居樂業的群眾……構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鄉村風景。

往期精彩回顧

庐江,乡村有了“路长”,变成这般美模样

覺得不錯,賞個ZAN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