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目前踢的是什麼風格的足球?

西柚LK

國足哪來風格?如果說九十年代,在甲A聯賽球市最火爆的時期,各地足球還有各地足球風格的話,那麼現在的中國足球,根本毫無風格可言。

記得以前看甲A聯賽,經常會說某個球員,是個“很有特點的球員”——沒錯,當時水平高度是一回事,但球員們基本功紮實,各自都有很鮮明的特點,正是球員間豐富的特點,讓國足打進了2002世界盃。
但就在世紀之交的時候,不少足球媒體愛看表面,不愛看實質,老沉迷於討論“歐洲拉丁派”,“陣型”,“學(巴西荷蘭意大利南斯拉夫)誰誰誰”和“風格”這些看似“高大上”的詞語,忽略了足球的本質。如果說當年國足是“頭重腳輕”或“銅頭鐵尾豆腐腰”這些,優勢劣勢並存,尚能來個“兩翼齊飛”等等,如今的國足,就是哪個環節都很菜,連基本功都很菜。就這樣而言,哪來什麼“風格”的足球?


綠茵守望者


任何足球風格都是以一定的戰技術底蘊和能力為基礎條件打造出來的。南美的短、快、靈風格是建立在快速的奔跑和嫻熟的盤帶技巧之上的。歐洲的高吊衝頂的風格是建立在高大強壯的身體和準確的傳控技術之上的。意大利的反守反擊的風格是建立在嚴密的防守技術和快速反應的能力上的。不同的球隊風格實質上是其戰技術水平、球員能力特點、球隊風格傳承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足球風格是一支球隊的靈魂,是一支球隊成熟的標誌。 所以,球隊的戰技術涵養和能力構成匯聚一體既鑄造出球隊別是一格的足球風格。可以打開天窗說亮話,球隊的風格就是戰鬥力的具體體現。沒有形成自我風格的球隊,其戰技術體系肯定缺乏競爭力和實力特色。因此,當今世界足壇吒託風雲的隊伍沒有一支不具有自身的鮮明特徵。形成符合自身條件的足球風格是每支球隊必備的任務。


儘管形形色色的足球風格千差萬別,但都是建立在本國足球人才的基礎之上的。全球足壇的主流球隊的風格不外於以下幾個方面:

英格蘭風格:逼搶兇狠球風粗狂,注重兩個邊路的突破之後傳中找禁區的落點是英式球隊的典型打法。這種風格是英國足球人才體格健壯,善於對抗,以速度和準確為支撐的。

一西班牙風格:完全是技術流和戰術套路相結合的節奏。西班牙球員個人條件與巴西阿根廷相比個人能力並不突出,更強調團隊配合,尤其是打腳下,以多變的腳下功夫,以各種團隊配合極其華麗置敵於死地。

法國風格:法國足球崇尚浪漫,以為首的很多法國球星都是那種標準的技術流,但是相對於巴西技術流法國人的技術很多體現在傳接球跟對球的處理上而並不是個人的突破。法國球員多為黑人以速度和身體的柔韌性見長,常常打出許多美妙的進攻節奏。

德國風格:歐洲身體最強悍的三大聯賽之一,崇尚力量,高空轟炸機,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德國足球人高馬大、身體強悍的身體條件下的。與德國球員簡單直接、祟尚強力進攻的足球意識分不開的。

荷蘭風格:曾經一度被譽為鬱金香,因為打法華麗浪漫,類似於法國足球,但是近年荷蘭出產出很多速度奇快類似於標準的英格蘭式邊鋒的球員並且上任後給球隊灌輸的防守戰術導致荷蘭現在總體的風格類似於意大利加上速度型邊鋒的混合體。
巴西風格:標準的技術流,注重個人的盤帶技巧和串連能力,總是產出很多千里走單騎的球員。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巴西人的足球天賦和廣大的街頭足球人才群體中的。巴西足球是玩出來的,自由自在的即興發揮是巴西足球人才固有的優勢。

意大利風格:典型的防守反擊球隊。精準的逼搶,快速的反擊特色是與意大利球員人才重於防守技術傳授和應變能力鍛鍊的結果。意大利的拼搶兇狠但是相對於英超意甲的拼搶更加文明更加到位,進攻時注重效率,屬於只要有一個機會就一定有一個驚喜的類型。





韓國風格:韓國足球總體風格其實類似於英格蘭,只是因為其足球人才在速度跟高度上天生存在欠缺。但跑不死的體能也是韓國足球的一大特徵,這與韓國足球人才的培養和造就分不開。
日本風格:日本足球風格一直在學習巴西但是因為球員個人能力問題導致日本足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巴西式的戰術體系西班牙式的進攻,總體來講屬於技術流,身體跟力量在東亞球隊中處於劣勢。這與其足球人才的天生體質條件有關。

中國足球風格的形成必須要以足球人才的特點為基礎。我們的特點是什麼?過去,中國足球還有個南北派之分。南派以廣東、上海為代表,以速度、盤帶、傳切配合見長。北派以遼寧、北京為代表,以力量、拼搶、衝頂破門見長。而現在呢?中國足球人才的特點呈現平庸化,什麼都有那麼一點,但那一點都不成氣候。唯一能看到的是體格健壯發達了。南派的盤帶技巧越來越少,配合的天衣無縫效果不見了。北派的衝擊力越來越弱,對抗能力退化無幾。在這種情形下談形成足球風格,完全是紙上談兵,無源之水。因此,中國足球的當務之急是擴大足球人口,全力抓好青訓,只有在在中國足球人才雨後春筍,百花齊放,英才輩出。才能依靠足球人才條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形成中國足球風格應順勢而為,在擁有的足球人才特點上去打造,拔苗助長、刻意營造、邯鄲學步是不會成功的。學巴西,學英國,學荷蘭,學西班牙,學意大利,如今又學德國。幾十年來,中國足球如同一名甘於學習的好學生,學了一圈,老師拜了一地,最終學成個動物世界的四不像。中國足球學習的對象變個不停,還沒學出個所以然,又轉投簡歷,另拜高僧。這也造成了中國足球風格的搖擺不定。反觀日本足球在幾十年前,就鎖定南美足球風格,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拜佛拜師拜到底,絕不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半夜雞叫,半途而廢。久而久之,日本足球就形成了以傳控打法為核心的自身風格。但中國足球卻年年為學誰而煩惱,幾十年來樂此不彼。其學習歷程可以用狗熊瓣棒子,瓣一個丟一個,結果是一個都沒有,兩手空空。那麼,中國足球到底應該學誰?形成什麼樣的技術風格?中國足壇上上下下摸索
了幾十年,卻沒有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按著葫蘆畫瓢還是一個難呀!甚至出現許多出乎意料之外的費解現象。意大利的世界級名帥裡皮擔任國家隊主帥,U23國足也是裡皮的助手帶隊,但U20國足卻計劃派往德國學習。中國球員有德國足球球員的身高和體質嗎?而由萬達主導的青少年留洋的方向卻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更早之前,是健力寶組織的巴西留洋。中國足球似乎陷入了一個思維怪圈,世界足壇誰是最火,中國足球就學誰。但卻忘了自身的條件,忘記你拿什麼去學,很多學習流於形式,沒有主心骨。所以,當下中國足球基本沒有什麼象樣的、特別的風格!這就造成了中國足球只能在世界懷外長久的徘徊。

見於足球風格迥異的基礎是足球人才的特點。因此,從青訓工作開始就要抓緊足球風格的培養。根據黃種人的體質情況和世界足球運動發展的趨勢,我們一旦確定了足球風格的取向,就要從上到下尤其是青訓體系聘請相同足球風格的教練,制定實施全面的培養目標和計劃,一杆子插到底。再也不能心猿意馬,三天兩頭的換偶像。中國有句古話:佛拜多了不靈。南拳北腳各有奇招。也就各有各的師傅。我們的足球人才不能青少年學巴西,U23學德國,國家隊學意大利。這樣培養出來的球員肯定少不了畸形兒。究竟中國足球風格以什麼為主,這是足協和足球科研的事,是足球教練的事。但第一位的是立足於實際的長遠規劃。中國足球應當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風格的結合上找出路。中國足球娃娃不是玩足球玩大的,巴西的夢幻般的色彩很難演繹。中國足球人才沒有德國人的高大上,也難有法蘭西的浪漫,更沒有英格蘭的兇狼,走自己能走的路才是最好的通行證。


無言而為

問出這種問題,我嚴重懷疑你是不是中國人...

。中國國足啥風格?舉世皆知,04年之後的國足遇強則弱!!遇弱更弱!!!

網傳:如果從1990年起,您拿出1000元,每次國足比賽都押一半買輸,如今您將擁有約459萬元...

雖然實際數據經不起推敲,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國足現狀,國足除了拿來吐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博君一笑之外,真的讓人愛不起來....

但是即使再爛的國足,我們仍是抱有希望的,期待他們的進步,期待中國的飛躍,作為中國人又怎會希望自己的球隊一直輸呢!

除非

解散國足....


浪哩個浪兒兒

國足沒有自己的風格,技術粗糙,無一絲戰術,攻擊雜亂無章,防守漏洞百出,特別是意志力,更是男人的恥辱。不然為什麼當時沈祥福率領的中青隊會贏得世界的尊重。只不過後來被各大俱樂部這樣的大染缸給汙染了,漸漸淪落了。中國足球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主要原因在於足協體制僵化及各俱樂部只注重自身利益,相信在中國這樣的環境,哪怕是球王貝利、馬拉多納這樣的球星都會淪落下去的。以前我們還能和日本、南朝鮮相提並論,現在不但不能和他們比,連東南亞國家都超過我們,如越南、泰國。其實中國足球當時是和日本足球同時發展起來的,說實話,當時我一聽說中國足球全面向英格蘭學習,我就覺得不對勁,英格蘭那是採用長傳衝吊打法,球員個個身材高大,適合這樣粗糙打法,結果導致後來我們球員個個只注重力量,技術粗糙,經常長傳衝吊,然後門前包抄或頭球射門,一切憑運氣來決定,無球時不是跑動,而是慢慢走動。後又學習德國,這些國家可都是力量型打法啊。你哪怕學習意大利、葡萄牙這些南歐拉丁派技術流打法也可以啊。相反日本當時按照自身條件,全力向巴西技術流學習,短傳配合,而且日本本身民族是講究團結的,這就讓他們摸出了一套先進的足球戰術理念。在有日本隊參加的比賽中,日本隊每個隊員在場上所站的位置都是非常有講究,非常合理的,這是因為他們平時練習習慣造成的。不象中國球員,在場上都是雜亂無章,亳無戰術可言。再來說說南朝鮮隊,無疑是亞洲強隊,雖然他們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採用卑鄙的手段為世人不恥,但他們的鬥志卻是讓人肅然起敬,我還記得在1990年世界盃小組賽時,當時南朝鮮有一場比賽面對強隊西班牙隊,結果比賽開始,西班牙連進兩球,2:0領先,當時世人都以為西班牙贏定了,畢竟任何球隊想在這樣情況下扳平甚至反超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的,但是南朝鮮做到了,他們用鋼鐵般的意志和永不言敗的精神(解說員解說詞)連進兩球,頑強的扳平比分。我還記得當時電視屏幕上南朝鮮有個球員是滿臉汗水,緊閉著嘴唇,神情十分痛苦,但他還是用悍不懼死的眼光看著鏡頭,嬴得了世人的尊重。我多希望我們的國足球員也能有這樣的意志啊。但是我們的足協、各俱樂部和很多球員都是注重自身利益,而不是想著如何改變當前狀況,為國足發展哪怕犧牲一下自己的利益。結果無論在選拔人才和選擇教練,都是任人唯親,比賽中假球是層出不窮。甚至當時還邀請世界強隊到北京工人體育館和國足熱身賽,結果國足居然連勝各世界強隊,包括AC米蘭等,製造了“工體不敗”,全國球迷一片歡騰,彷彿國足已一夜間邁入世界強隊,後來對方一球員透露,他們只不過應邀來京旅遊,一切開銷皆是我們出,而他們只不過做個樣子在熱身賽輸國足就可以了,唉,可憐啊。所以,如果要想國足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象現在這樣的狀況下去,只是治標不治本,幾十年之後都不會實現,只能越來越壞,但搞足球和球員的錢會越來越多。畢竟足球這塊蛋糕太大了,各方利益都牽扯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癥結,但都不想去破壞它...只希望蒼天保佑中國足球


喝咖啡的豬107

相對於韓國的拼搏足球,和日本的體系足球來說,國足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風格的足球。

從2004年起到現在,中國隊每次都衝擊世界盃未果後,都會在失利之後自我否定球隊的技戰術打法,每一次都會把自己的足球體系全部摧毀,推倒重來,更讓球迷失望的是,一屆比一屆差,隨著每一位教練飄忽不定,始終找不到自己的風格特點。


國足不應該盲目去追隨誰拿冠軍就去模仿誰的足球風格,因為以現在國內球員的技術和球商壓根就做不到,你壓根就沒有那個技術,模仿的有用嗎?不如踏踏實實的從青訓開始就打造自己的體系。隱忍個十幾二十年,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現在的成績。

其實學別人不丟人,長處總是要吸收,但是你一下子東學學一下子西學學,最後把自己的體系搞成了四不像,要攻攻不進,要控控不住,要防防不了,這是足球隊嗎?踢個實況足球都會比現在的好吧,其實球迷要求真的不是那麼多,他們不要求你奪世界盃,不要求遇誰就能滅誰,但是你好歹能給球迷一個希望,給球迷一個信心,能讓球迷看到自身球隊的特點,能讓球迷走出國門後不再被人嘲笑,能讓球迷提起你來是讚的,那樣就夠了。


活潑的小土豆

國足的一貫作風是!!!

無論對方是誰,統統輸球以示敬意!!!

自國足建隊以來,

以輸球為專業!

以看球為輔業!

以踢球為副業!

專注輸球幾十年!!!

外國球隊只有偶然模仿一下,

但從未被超越!!!

看見過外國隊輸球球員會痛哭嗎?!

那是因為他們在輸球水平上不如國足!感到痛心而已!!!

千萬不要以為是踢輸了球而哭!

這就是國足風格,踢得起球,輸得起球,屢踢屢敗,敗了不哭!!!





龍嘯九天令

俱樂部裡掙錢,

國家隊裡鍍金。

有錢掙,掙大錢。誰還在國足隊裡拼命。鐵打的國足,流水的隊員。在球場上明顯缺乏鬥志,似乎消極怠工。有那麼一句不好聽的話:一隻死耗子,禍害一鍋湯。凡是上場散步的,堅決不給第二次上場的機會。必須從嚴治隊。

目前的國足一些球員,朽木不可雕也。大換血大調整。不怕失敗,就怕沒有壯士斷腕的精神。

國足的希望還是在下一代球員身上。

國家高薪聘請冠軍教頭,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連鑫物流賈廣西

風格,一群低能,愚蠢的人奢談什麼風格。

國足自職業化以來,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今天學巴西,明天學西班牙,後天學德國,搖擺不定,牆頭草。人家日本學巴西幾十年才有今天坐穩亞洲老大的位置。

國足就和我們這個國家許多領域一樣,長期以來缺乏一個系統,長期,連續性穩定的發展規劃,後任推翻前任,誰上臺誰說了算。

如此下去,怎麼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只能隨波逐流,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裡算哪裡。我估計裡 連一個三年的規劃都沒有,在哪裡瞎混,而且最要命的還盲目自大,不謙虛,不團結,不學習。

國足要真的說有什麼風格的話,那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好死不如懶活的風格。


鷹叔281

從足協高管,不懂足球。任何一種風格,都在選材,和訓練上,堅持一種衡量標準。我們中國人始終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球,評論球,要聽一聽,外國教練,和外藉專家的意見。在中國足球最高光時候,兩個黑色三分鐘,5,19,今年我仔細看了世界盃,球員獲勝的慾望,有幾場比賽。球員“跑位,位置感,有幾場比賽!技戰強的比賽!球王的比賽,梅西,c羅,內馬爾,踢整體的比賽,有幾場,風格不同,發展和培養球員都不同。


平常百姓22

足協立軍令狀了?4年後進世界盃。夢好做,事難辦。現在就應該先換國家隊主教練,裡皮年齡大了,精氣神沒了 ,跑不動了。就是嘴好使。快兩年了也沒給中國帶出一支穩定成熟的國家隊。裡皮在國足已經失去了威信,他原來的得意弟子都被他打上沒國家榮譽感,出工不出力的標籤了。裡皮兩年一共在中國多少天有人統計過嗎?裡皮出工太少了吧?可以叫他幹顧問到合同到期。叫新主教練征戰亞洲盃賽,以及2019年後國家隊工作。如果足協不採取點行動,光說不練,耍嘴皮子,糊弄老百姓。再立軍令狀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