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醒目的“缅怀遇难同胞”标语

“5.12”,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一场8.0级的特大地震,就此夺去了数万名同胞的生命,让无数的家庭不再完整,10多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山河破碎。

十年后,我们来到地震遗址,献上一束鲜花,静静默哀,表达对逝者的悼念;我们走进新城、走过村庄、走访老乡,感受灾区的奋进与巨变。灾难没有击垮这里的人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他们获得了重生。

幸福,我们从北川县擂鼓镇盖头村王蓉大姐的言语中听到了。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震后,王蓉与母志勇重组家庭,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家

“前段时间,我生病在医院躺了7天,他坐在跟前陪了我7天,很体贴。”王蓉口中的他,是丈夫母志勇。有人可能会觉得,妻子生病丈夫陪护很正常。可这对于王蓉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是一个重组的家庭。

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中,王蓉失去了丈夫,母志勇失去了妻子。震后4个月,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具有相同经历的王蓉和母志勇走到了一起。“当时就想着生活还得继续,让他的两个孩子和我的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王蓉说。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和当兵的儿子视频连线,王蓉满脸的幸福

家庭重组后,母志勇在外做装修,王蓉在家种地顺便帮人裁衣服,收入还算稳定。如今,王蓉的儿子已当兵4年,母志勇的两个儿子都在成都上班。“一家人现在很融洽,虽说是后妈,但那两个孩子对我很好,母亲节的时候还给我买花,挺感动的。”王蓉说,经历过伤痛,全家人更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所以会非常珍惜。

幸福,我们在青川县黄屏乡枣树村石光武大哥的脸上看到了。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石光武一家在自家的小超市前合影

初见石光武,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右臂和他家门前的一副对联。15岁时,一场事故让石光武失去了右前臂,其妻子则是一位聋哑人。“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的对联,就是这对夫妻奋斗故事的最形象表达。

“5·12”地震中,夫妻俩辛辛苦苦依靠开小卖铺盖起的楼房轰然倒塌。伤心之余,石光武安慰自己的妻子说:“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都不怕!”震后,石光武不等不靠,7月份第一个带头在村里重修住房。2008年8月31日,温家宝总理走进枣树村考察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情况时,恰逢石光武和妻子在建房,大加赞许。

十年过去,石光武的小卖铺还在,不同的是,面积扩大了不少,商品也更丰富了。“家里又添了两个孙子,一家六口人生活在一起很幸福。超市的收入够我们生活,村里还给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挺知足!”石光武说,现在青川县的旅游越来越火,相信超市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幸福,我们还在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羌族妹子”王静的奋斗史中感受到了。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王静,脸上充满了自信

王静,90后,现在不仅是石椅羌寨的经理,还是绵阳市的人大代表。说到“5.12”汶川地震,王静感触颇深,这也直接改变了她今后的生活轨迹。

地震发生时,王静才18岁,正在江苏打工。“当时听说消息后,就立即给家里打电话,可是一直联系不上,把我给急坏了。”思家心切的王静,当晚就想尽一切办法回到了家,并在九州体育馆安置点找到了家人。王静说,见到家人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再也不出去了,要一直陪伴下去。

就这样,王静在附近石椅村的一家农家乐当起了服务员。匆匆十年,石椅村农家乐已发展成以羌族文化为主题的“石椅羌寨”,王静也从一个基层的服务员,凭着踏实肯干,一步步成长为经理。

“5.12”十年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生

石椅羌寨的羌文化表演

提及十年的变化和未来的愿望,王静说,震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路越修越好,村民们种植的枇杷、猕猴桃等水果能卖出去了,同时也带动了旅游,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美。“今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羌文化更好的推广,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年的时间里,地震灾区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重生,也收获了属于各自的幸福。未来,我们相信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他们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刘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