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專項能力培訓」一期課程啓程,助力我國房顫規範化管理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7月6日上午8點30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中國心臟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北京心臟學會協辦,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承辦的"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第一期學術活動在上海如期舉行。

會議第一天,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浦介麟教授擔任主持嘉賓,蒞臨現場的各位專家以“房顫疾病綜合管理”為主題,圍繞房顫伴隨不同疾病患者的臨床診治和最新治療方法、房顫導管消融新術式和併發症防治管理進行了全面、細緻講解,同時連線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進行了導管消融術演示。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浦介麟教授主持會議

開幕致辭

在開幕儀式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陳義漢院士,房顫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分別通過視頻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致辭,發表寄語。

陳義漢院士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房顫發病率呈急劇上升趨勢,其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因此,房顫的預防和治療已成為心血管病領域的主戰場之一。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的培訓項目,“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是心血管病學專家委員會進行示範實踐的第一個專項能力培訓項目,是新時代下我國心血管病學繼續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和發力,相信項目的啟動開展將為整個學科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陳義漢院士致辭

馬長生教授在致辭中提到,開展“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目的是促使房顫綜合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抗凝治療和導管消融,其次還包括房顫的強化綜合管理、患者的血壓和心力衰竭控制等。未來,項目將進行房顫綜合管理的標準化培訓和考試認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壓控制、心衰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綜合管理。經過實踐培訓,後期也將對導管消融的技術操作進行考試和認證。“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能為臨床醫生提供內容充實、實用性強、能應用於臨床實踐房顫管理和提升技能操作的全新課程。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馬長生教授致辭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於萍教授作報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於萍教授從房顫合併心衰的因果關係、治療策略出發,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心衰合併房顫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對高危房顫合併心衰患者導管消融術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指出心衰合併房顫患者可在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導管消融術。於萍教授指出,導管消融術前要明確患者房顫類型、抗心律失常藥物是否有效、持續性房顫的時間,並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左房大小、是否合併結構性心臟病、有無其他疾病等因素,結合患者自身意願,在有導管消融經驗的中心、有經驗的術者和團隊等條件下進行。

王娟教授:高血壓合併房顫,上游和下游治療密切配合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王娟教授作報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王娟教授介紹,我國是房顫大國,約50%以上房顫患者合併高血壓,診治此類患者應熟知高血壓導致房顫的機理和病理生理特點。在此基礎上,可遵循房顫治療的新觀點,即上游治療,控制高危因素減少房顫新發和復發。一旦高血壓合併房顫,可採用厄貝沙坦等藥物進行下游治療,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邢燕教授:合理使用Ⅰ~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及時處理副作用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邢燕教授作報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邢燕教授指出,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前,首先應明確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嚴格掌握適應證,要清楚並非所有的心律失常均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其次,對需要藥物治療者要明確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確定病變部位。同時,要清楚所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及毒副作用,避免聯合用藥時其電生理相互作用致心律失常,並明確患者的基礎病因、心功能狀態及有無可影響心臟的心外因素。此外,給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期間嚴密觀察,酌情監測血藥濃度、QT間期,必要時行動態心電圖監測。若發現致心律失常時,應及時停用相關藥物,積極治療急性發作的心律失常,糾正可能的加重因素。

劉旭教授:“Rotor-胸科標測法”,可補充消融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劉旭教授作報告

上海市胸科醫院劉旭教授指出,目前所有的Rotor標測方法存在侷限性。對於肺靜脈電隔離(PVI)未終止的房顫,Rotor消融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補充消融策略。而“Rotor-胸科標測方法”準確易行,重複性好,但需要密度更高的多極標測導管和軟件,以提高識別分辨率。

胡建強教授:導管消融中併發急性心臟壓塞的診斷與對策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胡建強教授作報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胡建強教授從房顫導管消融導致心臟壓塞的原因開始,逐步介紹了心臟壓塞的臨床表現、鑑別診斷,以及處理策略。同時,結合臨床病例分析了心臟壓塞導致患者死亡的原因。胡建強教授總結道,可從術前、術中選擇合適的抗凝強度、穿刺房間隔、注意左心耳和冠狀靜脈竇、使用壓力監測導管、消融監測功率、阻抗、溫度方面,避免心臟壓塞的發生。

過常發教授:創新雙心房法(改良Mini-Maze)治療長程持續性房顫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過常發教授作報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過常發教授介紹了該中心創新的雙心房法(改良Mini-Maze)治療長程持續性房顫的經驗。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該院對45例長程持續性房顫患者採用這種新手術術式進行治療。隨訪得出結論,改良Mini-Maze術式是一種安全的治療孤立性房顫的手術方法,其手術徑路與經典的迷宮IV徑路相似,治療長程持續性房顫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潘曄生教授:導管消融膈神經損傷防治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潘曄生教授作報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潘曄生教授介紹,膈神經損傷是指在消融術中或術後出現的一過性或持續性膈肌麻痺,多為單側。若放電終止後膈肌麻痺消失,為一過性膈神經損傷;若膈肌麻痺持續存在,則為持續性膈神經損傷。在消融前根據CT或起搏定位膈神經,避免在膈神經附近放電,並根據術中透視監測膈肌活動變化,可儘早發現、有效預防膈神經損傷。此外,導管消融引起的膈神經損傷遠期預後較好,大部分可在術後完全恢復功能。

手術演示

在會議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張建強教授為參會醫生演示了一場精彩的導管射頻消融術。

患者資料:60歲男性患者,房顫病史8年,高血壓病史數年。3個月前行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行“2C3L”術式,即肺靜脈隔離、頂部線、二尖瓣峽部及三尖瓣峽部線消融,左房48 mm。術後2個月復發。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手術過程:本次導管射頻消融術式同前,補點隔離肺靜脈及“三條線”。採用單導管、零射線構建左房模型,消融肺靜脈前庭,造影未見肺靜脈明顯狹窄及膈神經損傷,可見選用術式安全性極好。電覆律為竇性心律,驗證肺靜脈阻滯,頂部線及三尖瓣峽部線雙向阻滯;二尖瓣峽部寬大,未阻滯。最後,電壓標測示左房無疤痕,終止手術。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一期课程启程,助力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

目前,我國房顫規範化診療技術的推廣還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例如房顫的抗凝治療率低、醫生及患者對房顫危害的認識不足、治療技術存在壁壘、部分地區醫保的報銷存在差異、醫生和患者培訓教育的規範化程度存在不足等,其中培訓質量差異大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開展“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按照國家統一的房顫綜合管理培訓標準,進行針對基層醫生及心內科專科醫生的培訓,培養出水平相對較高的臨床醫生,推動房顫規範化診療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建立相對完善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及能力考評指標,為提升我國居民健康水平、降低房顫負擔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