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所謂“禪讓”,“禪”是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的意思,“讓”是讓出王位。“禪讓制”是上古“五帝時代”時期領導人更迭的制度。給大眾的廣泛理解是,它一種“非血統繼承製”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制度。比較民主、且遴選領導人以任人唯賢為主。恰巧不久前,我在頭條號發了一篇

《“禪讓制”只是比較科學的任人唯親,你所不知道的“禪讓制”秘密》的原創文章。表達觀點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文章內容如下: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揭竿而起的陳勝於適戍失期之眾前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種!這是重讀太史令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的體會。本文會剝絲抽繭的分析“禪讓制”的秘密,涉及《五帝血緣圖》,請對照圖文閱讀,注意下文黑體字。(五帝:黃、顓頊、嚳、堯、舜帝)

翻開扉頁,紙香撲鼻,讀及五帝本紀,遠古曠遠深邃,華夏之初巍巍。堯帝禪讓,虞舜禮接。世稱佳話。早在史初,中國的帝位傳承文化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神農勢衰微,諸侯並爭起。少典之子黃帝先勝炎帝於阪泉、後擊敗蚩尤於涿鹿,諸侯鹹歸軒轅(公孫軒轅即黃帝),始統一華夏。黃帝妻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囂,玄囂生子蟜極;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生子高陽。

黃帝死前傳位於孫高陽,即二子昌意之子,高陽為帝顓頊。顓頊死前立了高辛(玄囂之孫、蟜極之子),高辛稱作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死時,立摯為帝(即高辛與娵訾氏女所生子),太史公史中曰摯帝不善(開除出五帝行列),摯弟放勳續而為帝(即高辛與陳鋒氏女所生子),放勳即堯帝。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五帝血緣圖

後,堯因其子丹朱不賢而遍尋帝位承繼者。史載: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兇,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以上為堯帝對臣子所推薦的人堅辭不受,開始進入對庶民虞舜提拔前的考察。疑問,堯帝為什麼捨近求遠,辭臣求民?

堯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觀舜德於內。以九子事舜,觀舜為於外。舜終過了堯帝的內外考察和漫長的對其攝政能力的考察,成為了舜帝。完成了禪讓帝位之舉。那麼,什麼是禪讓呢?禪讓是指統治者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堯是黃帝后,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在去世之際,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史稱“禪讓”。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據太史令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製作上圖之五帝血緣圖,驚奇的發現舜帝實際上是,帝顓頊(高陽)一枝的後代,不過自高陽之子窮蟬——敬康——句望——瞽叟——虞舜止,均微為庶民。如果沒有堯帝對臣下推薦的貴族、大臣的堅辭不受,並擴大選拔的範圍(從所有同姓、異姓,遠近大臣及隱居百姓中者推舉吧),虞舜是沒有機會成為舜帝的。

不過,推舉的初衷很令人服氣,純孝(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考察方式科學而嚴謹——初期的內德外為的考察+漫長的攝政能力的考察,無能奸佞之輩遭此篩選,是不可能憑僥倖得到“禪讓”的。但是,對照一下五帝血緣圖,說好的把部落首領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呢?換句話說,不是任人唯賢不惟親嗎?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不可否認,虞舜屬於有才華、有能力、很賢能的“庶民”,但這個“庶民”分明有高貴無比的血統——黃帝的子孫。帝位的傳承,實際上是在一個

黃帝的子孫的閉環內運行。這就是“傳承有種”。後來,舜傳位給了大禹。大禹,黃帝第六代玄孫、帝顓頊曾孫、與“三皇五帝”齊名的夏后氏領袖,因治黃河水患成事、保三秦平安有功,受舜帝禪讓繼位。

“劍雄品評”認為:史初的“禪讓制”雖處於原始社會末期,但已明顯帶有奴隸和封建社會的帝位傳承的嫡長承繼,子孫世襲的雛形。即便披上任人唯賢的“禪讓制”的外衣;也不管篩選考察的方式,是如何的科學和嚴謹,但血緣的冰山底座永遠默默又決定性的支配著帝位傳承的邏輯走向。

堯舜禪讓是真的嗎?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學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鑑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但謝絕盜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