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所谓“禅让”,“禅”是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的意思,“让”是让出王位。“禅让制”是上古“五帝时代”时期领导人更迭的制度。给大众的广泛理解是,它一种“非血统继承制”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比较民主、且遴选领导人以任人唯贤为主。恰巧不久前,我在头条号发了一篇

《“禅让制”只是比较科学的任人唯亲,你所不知道的“禅让制”秘密》的原创文章。表达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文章内容如下:

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揭竿而起的陈胜于適戍失期之众前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种!这是重读太史令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体会。本文会剥丝抽茧的分析“禅让制”的秘密,涉及《五帝血缘图》,请对照图文阅读,注意下文黑体字。(五帝:黄、颛顼、喾、尧、舜帝)

翻开扉页,纸香扑鼻,读及五帝本纪,远古旷远深邃,华夏之初巍巍。尧帝禅让,虞舜礼接。世称佳话。早在史初,中国的帝位传承文化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神农势衰微,诸侯并争起。少典之子黄帝先胜炎帝于阪泉、后击败蚩尤于涿鹿,诸侯咸归轩辕(公孙轩辕即黄帝),始统一华夏。黄帝妻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玄嚣生子蟜极;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子高阳。

黄帝死前传位于孙高阳,即二子昌意之子,高阳为帝颛顼。颛顼死前立了高辛(玄嚣之孙、蟜极之子),高辛称作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死时,立挚为帝(即高辛与娵訾氏女所生子),太史公史中曰挚帝不善(开除出五帝行列),挚弟放勋续而为帝(即高辛与陈锋氏女所生子),放勋即尧帝。

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五帝血缘图

后,尧因其子丹朱不贤而遍寻帝位承继者。史载: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以上为尧帝对臣子所推荐的人坚辞不受,开始进入对庶民虞舜提拔前的考察。疑问,尧帝为什么舍近求远,辞臣求民?

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观舜德于内。以九子事舜,观舜为于外。舜终过了尧帝的内外考察和漫长的对其摄政能力的考察,成为了舜帝。完成了禅让帝位之举。那么,什么是禅让呢?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后,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在去世之际,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史称“禅让”。

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据太史令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制作上图之五帝血缘图,惊奇的发现舜帝实际上是,帝颛顼(高阳)一枝的后代,不过自高阳之子穷蝉——敬康——句望——瞽叟——虞舜止,均微为庶民。如果没有尧帝对臣下推荐的贵族、大臣的坚辞不受,并扩大选拔的范围(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百姓中者推举吧),虞舜是没有机会成为舜帝的。

不过,推举的初衷很令人服气,纯孝(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考察方式科学而严谨——初期的内德外为的考察+漫长的摄政能力的考察,无能奸佞之辈遭此筛选,是不可能凭侥幸得到“禅让”的。但是,对照一下五帝血缘图,说好的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呢?换句话说,不是任人唯贤不惟亲吗?

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虞舜属于有才华、有能力、很贤能的“庶民”,但这个“庶民”分明有高贵无比的血统——黄帝的子孙。帝位的传承,实际上是在一个

黄帝的子孙的闭环内运行。这就是“传承有种”。后来,舜传位给了大禹。大禹,黄帝第六代玄孙、帝颛顼曾孙、与“三皇五帝”齐名的夏后氏领袖,因治黄河水患成事、保三秦平安有功,受舜帝禅让继位。

“剑雄品评”认为:史初的“禅让制”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但已明显带有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帝位传承的嫡长承继,子孙世袭的雏形。即便披上任人唯贤的“禅让制”的外衣;也不管筛选考察的方式,是如何的科学和严谨,但血缘的冰山底座永远默默又决定性的支配着帝位传承的逻辑走向。

尧舜禅让是真的吗?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学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军事、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但谢绝盗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