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來書爲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要跟有本事,沒脾氣的人交朋友。對此,我深表贊同。

一個有本事的人,必然首先是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

臺灣著名畫家吳渙三,因為對自己的畫不滿意,曾經當街燒燬了自己的五十幅畫。甚至其中的一部分是他從書畫市場重金購來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因為抵禦住了誘惑,不去留戀那眼前的一時之利,始終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才能夠最終成就了自己。

歷史無數次地證明:始終嚴格要求而不放縱自己,正是一個人能不斷取得進步的關鍵,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在。

一個嚴於律己的人也必定是一個能夠做到寬以待人的人。

寬以待人,不是懦弱和妥協,而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們不可能要求整個世界都盡善盡美,每個人都可能犯錯,我們也不可能死咬住別人的錯誤不放。

因為那樣,對別人和自己都是一種不必要的傷害。

我們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得容人處且容人”。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正如林則徐所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生活中,始終懷著一顆包容、理解的心去對待他人,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來到你的身邊。

寬以待人,是對別人的解脫,更是對自己的救贖。

因為,太過於計較,終究是對自己的傷害。而相反,學會了寬容,自己卻往往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常常說起清朝康熙年間的桐城人張英,他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而鄰居是桐城的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而兩家因院牆發生了糾紛。

張老夫人一氣之下寫信給張英。張英見信,力主謙讓,於是回覆老夫人:“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收到信,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了三尺。

自此,張、葉兩府重歸於好,成通家之誼。而六尺巷的美談也是家喻戶曉。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生活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清代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寫道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意思是說:要求自己要像秋風一樣嚴厲,而對待別人要如春天般地給人溫暖。這其中的一嚴一寬正是一個人的兩種姿態,只是適用的對象有要求罷了。

其實,偶爾想一想,人活幾十年,經歷了無數的事情,但我們真正用一生去印證的,歸根結底不就是這兩句話嗎?

而真正做到這兩句話的人,這輩子也就算活明白了。

或許我們大多數人在這方面做的都不夠好,與那些成功人士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我們應該明白,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沒有人生下來便可以做到這些。

每個人都是從同一個起點走過來的,只要我們能夠懂得這些道理對我們人生的意義,並且為此樂意去改變,渴望去改變。

哪怕每天僅僅對自己多一句鞭策,對別人多一次著想,這都是一種成長,一種收穫,一種對人生的不辜負。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今後去一點點地改變,一點點地進步,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用好這一嚴一寬,給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帶去更多的美好。

來源:品味遵義 ID:pwzytime6

千里來書為一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