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不斷 監管愈發趨緊 第三方支付迎來大洗牌

隨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迅猛發展,亂象不斷突出,第三方支付也成為央行監管洗錢違規行為的重點工作。近日,易聯支付等4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業務違規均被處罰。可以看出,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愈發趨緊。

在強監管風暴下,第三方支付市場已經出現洗牌和整合的跡象。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這種調整將持續下去,市場最終將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乱象不断 监管愈发趋紧 第三方支付迎来大洗牌

在此次公佈的四張罰單中,易聯支付機構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央行廣州分行罰款超過60萬元。其他3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均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分別處罰2萬元、6萬元、4萬元。

近年來,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處罰的頻率和力度已逐漸增加。自2016年9月央行發佈《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之後,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違規現象已經開出多張罰單,其中有部分罰單高達百萬級至千萬級。2016年8月,易寶支付被央行營業管理部開出千萬級罰單,罰款金額共計5295萬元,這是目前為止對第三方支付開出的最高單筆罰單。

在眾多的違規原因中,違反反洗錢規定是重災區之一。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團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案件的頻繁發生,導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此被屢屢處罰。據不完全統計,自央行發牌以來,對於反洗錢違規行為開出的罰單已有不下20張,翼支付、杉德支付、嘉聯支付和盛付通支付等機構都曾因此吃罰。

在第三方支付亂象頻發背景下,網聯設想逐步浮出水面。2016年10月,央行正式批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支付機構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則發起籌建網聯。今年1月,“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名稱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預)核准,3月末,網聯平臺啟動試運行,6月末,網聯正式啟動存量切換。

在網聯出現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直連清算。一方面系統要重複開發,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其封閉性強,交易過程的資金和信息不透明,存在監管死角,一些支付機構風控水平參差不齊,有可能被用於色情、賭博甚至洗錢等違法領域,風險也可能波及銀行機構。

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平臺也普遍沉澱大量資金,許多支付機構缺少技術創新能力,靠備付金利息為生。此外備付金管理難度加大,多起備付金被挪用事件波及範圍廣,社會影響大,成為監管重點。

“網聯”又被稱為網絡版銀聯,其將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模式,主要是為了防止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等情形出現,進而降低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備付金的風險。根據網聯的規劃,要在9月底實現主要機構、銀行全接入,支付功能全覆蓋。

可以預見的是,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強化監管和風險防範將持續下去。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認為,未來支付市場的競爭將更為充分,第三方支付機構也一定會出現進一步的調整和洗牌,一些小的支付機構會被市場所淘汰,行業的集中度將更高。

(綜合自:中國經濟網、北京商報、億歐網、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