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路上打敗你的不是疾病,而是內心

哈哈哈哈哈打不過我吧

沒有辦法我就是這麼強大

哈哈哈哈哈追不上我吧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哈哈哈哈哈被我打敗啦

最近有沒有被這首抖音魔曲洗腦,簡直魔音灌耳,揮之不去~

康复路上打败你的不是疾病,而是内心

在這裡我想摘下這顆小心心送給正在做康復治療的你,助您在內心築器堅強的壁壘,打敗病痛!

康复路上打败你的不是疾病,而是内心

對康復而言,只做單純的肢體功能、言語功能等功能性康復遠遠不夠,還要做心理康復。心理康復有多重要?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據:

倫敦大學學院附屬醫院曾在《重症醫學》學術雜誌上發佈研究報告說,重症患者在ICU“死裡逃生”,同時,精神遭受巨大沖擊,超半數患者在離開ICU後的頭3個月內會受到頻繁噩夢、失眠、健忘、幻覺等困擾。在受訪患者中,46%的人脫離ICU後精神抑鬱,44%的人心理焦慮,27%的人則患上更嚴重的精神創傷後心理混亂。

另有一組數據顯示,大約有70%以上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心理問題,大約有40%以上癌症患者有自殺的意念。心理危機已經成為威脅癌症患者生命的罪魁禍首。

何為心理康復

心理康復是運用系統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從生物—心理—社會角度出發,對患者的損傷、殘疾和殘障問題進行心理干預,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康復的發展

心理康復所依據的是康復心理學。康復心理學起源於美國,是康復醫學與心理學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

1

二戰後,康復醫學在美國迅猛發展

2

康復目標由只重視器官、肢體等生物功能向心身並重的整體功能康復轉變

3

1949年成立康復心理學會

4

心理康復服務走向社區和家庭

心理康復的針對人群

殘疾人:我國目前殘疾人已經超8500萬人口

老年人:2017年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數量已超過2.4億

慢性病患者:僅腦卒中一例,2016年綜合標化患病率測算我國 40 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達到 1242 萬人。

運動系統疾病患者:運動員以及所有熱愛運動的你

其他疾病

心理康復有什麼作用

殘疾人、或因病因傷致殘的患者,面對突然來臨的變故,別人異樣的眼光,內心不能接受就容易遭受創傷。心理康復對於幫助殘疾人恢復身體功能、克服障礙,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充分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認清病情,消除焦慮,激發患者康復熱情

2、 心理康復是康復治療和康復訓練的前提

3、 輔助有效有序地實現康復的三項基本原則:功能訓練、全面康復、重返社會

支持療法:合理的勸導、啟發、支持、鼓勵,幫助患者認識問題、消除顧慮,面對疾病。

認知療法:幫助病人的認知和思維活動,調節糾正錯誤認知,改變患者不良情緒和適應不良的行為。

放鬆療法:通過醫師控制使肌肉放鬆,從而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常見的有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象放鬆。

系統脫敏法:用於治療患者對於特定事件、人、物等的恐懼與焦慮。常用的有想象系統脫敏與現實脫敏。

陽性強化法:通過及時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康復訓練的進行。是康復訓練中良好行為的治療技術或矯正方法。

疾病帶來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疼痛,還有精神上的折磨,在疾病面前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思考清楚生與死的問題,因為我們不是史鐵生,更何況他老人家在疾病的初期也曾像我們大多數患者一樣焦慮、敏感與絕望。最後願我們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去戰勝病魔!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史鐵生

以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異議,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