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又有大動作,2020年前記得賣掉三四線房產

6月24-26日,西安、長沙、杭州樓市調控政策三連發,歷史首次在限購區域內暫停企事業單位買房。

遏制個人借企業炒房,更多城市將加入調控大軍。

這一政策的目的不言而喻——落實“房住不炒”,遏制個人借企業名義投機炒房。

因為不受限購和限售的影響,有炒房者借用公司之名操作房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從目前三天三城的緊湊步伐來看,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城市加入調控大軍,堵住炒房者的後路。

個人借殼公司炒房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公司名義買入和賣出房產賺差價;另一種是通過直接轉讓公司或公司股權的方式交易房產。

其實,不僅是個人,很多企業甚至上市公司也通過買房賣房來改善業績、甚至保殼。房價低、有閒錢的時候買點房,等到業績虧損、面臨帶帽退市時,發個大招——賣房,分分鐘脫離危機,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業績。

投資房產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常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有1657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6.67%,總市值高達9904億元。

這一政策的出臺無疑堵死了炒房的一條出路,給當地炒房者重重一擊,長期有利於房價迴歸理性;

另外,投資當地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資產流動性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促進了上市公司迴歸主營業務,提高了業績的透明度和真實性,成為上市公司去偽存真的一個篩選器。

調控政策仍然趨嚴,熱點城市限購或收緊

今年以來,限售、限購等調控政策層出不窮。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全國共出臺調控政策159次,同比增加約60%。僅5月份,全國就有超過40個城市50次發佈調控政策,單月調控政策次數創歷史新高。

如火如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基本方向還是不會改變——總體依然從嚴,堅持“房住不炒”。

官方也不只一次表態,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地域上來看,調控政策很可能會向一些中西部熱點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延伸,“限售”、“限購”的力度或進一步收緊。

一面是限購限購,一面卻是搶人大戰,今年以來已經有20多個城市發大招引進高學歷高技術人才,為其提供買房綠色通道,不受戶籍社保等限制或提供補貼。可見,對於學霸和高精尖人才來說,部分城市的限購、高房價根本不是事兒。

三四線房價方興未艾,2020年前擇時退出

與去年調政策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不同的是,今年的調控目標已經明顯向三、四線城市轉移,當然這也與三四線城市房價瘋漲有關。

房产又有大动作,2020年前记得卖掉三四线房产

這波三四線房價的上漲,一方面源於人口流動——一二線城市房價太高,造成一定擠出效應;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鎮安家置業。另一方面源於棚改貨幣化。

所謂棚改貨幣化,就是三四線城市棚改區拿到賠償款的拆遷戶沒有安置住房,就有了買新房的需求,推升了三四線房價上漲。

不過近兩天有小道消息傳言,“國開行已經不放棚改項目貸款了”,地產板塊應聲大跌。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明確回覆。不過我覺得,這對三四線城市房價短期內還構不成影響。

為什麼呢?棚改項目不可能任性地說停就停,何況今年兩會期間公佈的預算草案裡2018-2020年還有1500萬套的棚改任務呢?

當然,由於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和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任務逐漸完成,棚改規模可能會逐步縮減。所以,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有房地產投資,建議在2020年之前擇時退出是比較保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