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民間祭拜的「神佛」

一、自然神:

自然神包括天神和地祇,天神類如三官大帝、太陽星君、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太白星君……等。地祇類的神祇則包括土地公、龍王神、河神、山神、城隍爺……等等。

二、庶物神:

庶物神主要從日常生活相關的器物崇拜而來,如門神(如神荼。鬱壘、加冠晉祿、百子千孫、福壽降臨、隆發)、橋神、管庫之神、圈神、灶君…等。

三、人鬼神:

人鬼神又可分為四種:

道家祭拜的神祇:如八仙、九天玄女、天師張真人……。

死後神格化的聖賢人物:如關聖帝君、軒轅聖帝、神農聖帝、天后娘娘(又稱媽祖、天上聖母)、至聖先師……。

行業神:魯公輸子先師(魯班)、感應藥王、水草馬明王、造酒先翁……。

生命禮俗:白衣送子觀音、子孫娘娘、註生娘娘、床公床母、喜神、和合二仙、福祿壽神……。

四、佛菩薩:

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觀音佛祖、千手觀音、金剛力士、文殊菩薩、羅漢…。

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又稱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觀音媽、佛祖媽、觀音佛、南海佛祖、南海觀世音、大悲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其中「觀音」為法號,佛祖則是民間對佛的尊稱。觀音佛祖會以各種化身出現,如送子觀音、千手觀音、如意輪、十一面…等。

神農聖帝

即「神農大帝」,又稱五穀先帝、五穀仙帝、藥王大帝、開天炎帝、五榖王、粟母王。民間尚有各種稱謂,如先農、先帝爺、藥王、藥仙、五榖仙、五榖大帝、田祖、田主、土神等稱呼。神農聖帝即神話中的炎帝神農氏,相傳神農氏發明農業,並親嘗百草作為醫藥,因此尊他為先農、藥王,奉祀者多為農民、醫師、藥商。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為死後神格化的人物,又稱吳真人、吳真君、太道公、花轎公、英惠侯、真人仙師、吳公真仙等,其稱呼多由中國曆代皇帝所敕封的尊號。保生大帝本名吳本,宋福建泉州同安縣人人,精通醫術,曾在朝為官,後回鄉行醫濟世,多行善事。

相傳保生大帝五十八歲時,玉皇大帝下旨召他昇天,之後常出現於人間拯救世人,宋高宗時下詔於保生大帝故鄉建廟奉祀,宋孝宗御賜匾額,題名「慈濟靈宮」,並賜諡「大道真人」,之後,歷朝皇帝先後有「忠顯侯」、「英惠侯」、「衝應真人」…等封賞。臺灣民間奉祀生大帝,源為福建同安縣人移民臺灣時,攜帶保生大帝主神的香火或分身神像,並於臺灣各地建廟奉祀。《臺灣縣誌》對於保生大帝有如下的記載:

『真人吳姓,名本,生於太平興國四年,不茹葷、受室。業醫,以活人為心,按病投藥,遠近皆以為神。景佑二年卒,里人肖像事之,祈禱輒應。適部使者以廟額為請,為「慈濟」。慶元間,諡為「忠顯」。開禧二年,封為「英惠侯」。自是,廟宇於漳、泉之間,臺人多建廟祀之。或稱大道公廟、或稱真君廟、或稱開山宮,名異而實則同也。』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全號為「威鎮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廣澤尊王」,又稱保安尊王,此外,尚有郭聖公、郭府聖王、郭王公、聖王公、郭姓王等稱。廣澤尊王姓郭,名洪福,清代福建泉州人,關於其傳說,各有不同說法,臺灣民間所奉祀的廣澤尊王,其祖廟位於福建泉州南安縣鳳山寺,昔時泉州人奉其分靈或香火來臺奉祀至今。

城隍爺

城隍爺又稱城隍、城隍老爺。「城隍」原意為城池,「城」指城郭,「隍」指城池,故城隍指城郭溝池之意,因此,「城隍爺」為一種自然神祇。城隍由原為城池濠溝的建築物,轉而為保護城池土地之神,之後歷經各朝,轉為各省、府、縣官民奉祀的地方守護神。相傳城隍爺掌管陰陽兩界,尤為陰界的地方官,身旁有文判、武判、範將軍、謝將軍、七爺八爺、三十六關將、七十二地煞等侍從,協助城隍爺「鋤奸鏟惡」。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又稱授子神,為掌管生育和安產的神。其配祀神祇「十二婆姐」,各抱一個嬰孩,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在臺灣,少有以註生娘娘為主神的祠廟,大多為從祀。

八仙

八仙為道教的八位神仙,分別為李鐵柺、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在民間為吉祥物的象徵,其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尤以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所述八仙過海故事最為膾炙人口。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通稱「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媽祖婆。《臺灣縣誌》對媽祖的記載如下:『媽祖,莆田人,宋巡檢林願女也。居與湄洲相對,幼時談休咎,多中。長能坐席亂流以濟人,群稱為神女。厥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因就湄建祠祀之,雨暘禱應。宣和癸卯,路允迪使高麗,遇風;神降於檣,得無恙。還,奏賜號「順濟」。紹興己卯、開福丙寅、景定辛酉,歷加封號。元賜額「靈濟」;明永樂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國朝改封為「天后」。各澳港俱有廟祀。』

神荼、鬱壘

神荼、鬱壘為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倆人專門制服危害人間的惡鬼,因此,相傳鬼最怕神荼、鬱壘二人。民間都以倆人的畫像貼於門上,或直接畫於門上以守護家門。

除神荼、鬱壘外,常見的門神有福壽、降臨、加冠、晉祿、隆、發……等。

清水祖師

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臺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師廟中,祖師爺的分身,別稱「三代祖師」、「蓬萊祖師」、「顯應祖師」、「照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

相傳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一說為陳昭或陳昭應),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陳應自幼在大雲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於是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後經大靜山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陳應便在麻章施醫濟藥,普救貧病,麻章人士尊他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清溪(福建安溪)永春一帶大旱,鄉人請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清溪人士便在蓬萊山上築一精舍,延請麻章上人居住,並稱此為「清水嚴」。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九年,獨力募化,修橋鋪路,人人稱便,漳州、汀州一帶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宋徽宗靖國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說教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歲。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澤,奉報朝廷,敕賜「昭應大師」封號。

另根據臺灣三峽祖師廟說明,清水祖師是北宋京都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曾追隨宋丞相文天祥義舉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轉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師生前隱居於福建清水巖,死後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國家,敕封為「護國公」昭命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崇祀,因此福建安溪人稱他為「祖師公」,其廟宇稱為「祖師廟」。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亦有稱為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福德正神傳說亦多,有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死後三日容貌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家僕,為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卻凍死。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謝其恩德,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後世尊為土地公。

或傳秦始皇暴政,徵民建築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韓紀郎受徵,不幸死於城下。孟姜女尋夫不遇,哭倒萬里長城,露白骨無數,無法識別。時一老翁稱: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並激其無法尋得,若尋得願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尋找,終得夫骨,該白骨因潤血淚,漸生筋肉,似將生還,時老翁再現,並謂:可裝袋揹負。孟姜女依其言,遺骨忽復原狀,孟姜女大怒,要老翁為其夫守墓,此為后土傳說由來。

土地公為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莊頭莊尾土地公之俗語,以表處處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農人奉祀更虔誠。

池府王爺

池府王爺亦稱池王,傳其姓池名然,字逢春,明朝金陵人氏,明萬曆年間中過舉人,後來棄文從武,又高中武科進士,為文武雙全人士。後來朝廷派為漳州府尹,赴任途中,經過馬巷小盈嶺時,巧遇兩位同伴,得知這兩人是奉玉帝命令下凡的行瘟使者,此行目的是前往漳州府散佈病菌。池然深怕漳州百姓受害,決定捨身護民,藉機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乘兩人不備時,全數吞服,不久毒發身亡。兩使者看事態嚴重,帶著池然亡魂返回天庭,玉帝有感池然救民精神,封為『代天巡狩總巡王』,令他下凡鎮守馬巷一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所屬),池王神威顯赫,居民感恩又建廟奉祀。

中壇元帥

相傳中壇元帥,名為哪吒,系封神傳中,陳塘關總鎮李靖之三子,故亦有尊稱其為三太子爺、太子元帥、哪吒元帥、太子爺、哪吒三太子。拜師幹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習法,俱隱身、土遁等法術。更有火尖槍、風火輪、靈符秘訣、混天綾、豹皮囊、乾坤圈、金磚等寶物,本領非凡。如詩傳:『手提紫焰蛇牙寶,腳踏金霞風火輪,豹皮囊內安天下,紅錦綾中福世民。』降世後,為姜尚中營神將,助周滅商,故後人都尊稱其為中壇元帥。此外因其裝備特殊,有輪有圈,故又有李羅車、羅車公、羅車太子、金康元帥、金環元帥等尊稱。太子爺神像的雕刻,通常取其七歲的身軀,並攜槍輪等寶物,且均採立姿,容貌豐圓,顯現威嚴又詳和的童氣。多由武人崇拜,又作保護小孩的神明。一般廟宇尊為中壇元帥,統率東南西北中五營神將神兵,護衛莊境。

天后媽祖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鬥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

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媽祖之主要神蹟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

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遊於島嶼之間。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媽祖所救就是「翻覆舟船,損人性命,橫被傷殺,無由解脫」。後來,媽祖之職能略有擴大。同經還稱「若有行商坐賈,買賣積財,或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佈陣,或產難」,「或疾病」,「但能起恭敬心,稱吾名者,我即應時孚感,令得所願遂心,所謀如意」。因此,民間亦有以媽祖為送子娘娘的。

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媽祖廟,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媽祖廟為祖庭。僅臺灣一省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神誕之日,福建莆田的媽祖廟和以臺灣北港朝天宮為代表的媽祖廟都要舉行奉祀和媽祖像巡街活動,媽祖信徒人數之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臺灣朝天宮的媽祖像是從莆田湄州請來,因而被認為是莆田媽祖廟的「分靈」,故每隔幾年都要抬著媽祖像到湄洲掛香一次,表示對媽祖的崇拜核對祖宗的懷念。

【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為道教內至尊之神﹐至高無上﹐齊統率諸神﹐為宇宙之主宰。真靈位業圖上記載:「玉帝居至清三元宮第一中位。」為眾神之尊。因此﹐王建贈王屋之詩中有「玉皇符詔天下壇」之句。

玉帝在民間多稱為「玉皇大帝」﹐亦常有稱之為「天公」者﹐其它稱呼尚有玉帝、上帝、天帝、天公祖、昊天上帝、玉天大帝、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上天主宰等等。

--------------------------------------------------------------------------------

【真武大帝】

我國自古即崇信北方之神﹐並總稱北方之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為玄武﹐亦即北方之神為玄武﹐或稱玄武帝﹐而在臺灣地區則多稱為「玄天上帝」﹐另亦有稱真武大帝、真武帝、上帝公、上帝爺、北極大帝、開天大帝、元武神、真如大師、元帝、元天上帝、北極佑聖真君等﹐玄天上帝守北天門﹐法力高強﹐民間極為崇信。

玄天上帝之 廟宇﹐通以龜蛇為從祀﹐稱龜蛇二將﹐後漢書王梁注:「玄帝﹐北方之神﹐龜蛇合體。」臺灣之屠宰業﹐均以玄天上帝為守護之神。

--------------------------------------------------------------------------------

【三官大帝】

三官為天、地、水三官之簡稱,合稱為三官大帝,大陸各省則多稱三官老爺,在臺灣地區則多稱為「三界公」。

據方誌一書上所載,天官一品,稱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三品,稱為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水官三品,稱為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官大帝之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監察人間善惡,極為人間所崇信。

在臺灣地區,民間常以堯、舜、禹為天、地、水三官,此乃源於神仙通鑑書上所說得:「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並謂因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故為天官;舜畫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奠區民,故為水官。

--------------------------------------------------------------------------------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即民間通稱的「媽祖」,或稱「天后」。按乾隆十七年重修之臺灣縣誌所載:天后姓林,世居福建湄嶼,父林願,官至巡撿,母王氏,已有五女一男,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日又生一女,名曰九娘,因至彌月尚無啼聲,故又名曰默娘。

林默娘八歲就學即解深意,十三歲從道士元通處學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於海上以救人。默娘自小喜愛燒香禮佛,至二十八歲升化。化仙后常雲遊各島,禮人建廟拜拜,有求必應。

自宋直下元、明、清各廟,歷代君主均封天上聖母神號,如宣和間御贈順濟廟,乾隆間贈靈彗昭應崇福夫人,紹熙間贈靈惠妃,景定間贈助順顯衛英烈協正善慶,永樂間贈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康熙間贈寺天后等。各朝代民間建媽祖廟,求之均甚靈。

--------------------------------------------------------------------------------

【孚佑帝君(呂仙祖)】

呂洞賓原名呂嚴,字洞賓,號純陽子,故孚佑帝君又叫純陽大仙。

呂氏唐朝京兆人,因兩次赴考進士不第,而年以高,乃遊浪江湖,初居終南山,再遷鶴嶺,傳授劍法秘訣,又遊江、淮、湘、潭、嶽、鄂、浙等地,無人不識,世人列其為八仙之一,稱為純陽大仙,又稱呂祖。

元朝曾追封呂洞賓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但今日民間則多稱為呂祖,呂純陽、呂洞賓、孚佑帝君、純陽祖師、仙公、呂仙公、妙道天尊、純陽夫子等。而民間常稱「五文昌」者,係指梓潼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星、朱衣神之合稱。

相傳純陽大仙曾為明太祖剃過發,故今日理髮業界均奉呂祖為守護之神。

--------------------------------------------------------------------------------

【關聖帝君(關公)】

關公名羽,字雲長,本名長生,河東解縣人。漢獻帝年間,袁紹、董卓各自為政,而曹操則擁兵自大,挾天子以令諸侯,彼此相互征伐,漢室垂危。時劉備起兵,關羽與張飛均投劉備,三人結義於桃園,寢食一起,情逾兄弟。

我國於唐初始有武廟,主祀太公望,而以關羽為從祀。至明初則專建關羽廟,稱關侯廟,清時改稱五聖廟,民國四年政府頒關岳廟祭禮,規定廟正位左為關聖帝君(關公),右為嶽武穆王(岳飛),而已張飛、周倉、趙雲等二十四人為從祀。

歷代帝王對關聖帝君均極尊崇,並代有封號,而民間則三教九流,無不崇拜,並列為五文昌之一。商人以帳簿為關公所創,故奉關聖帝君、關公、關羽、關雲長、關老爺、關帝爺、帝君、帝君爺、武聖、武聖帝君、文衡聖帝、關夫子、帝爺公、崇聖真君、協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關恩公、恩主公、關壯繆等。

--------------------------------------------------------------------------------

【濟 公】

濟公師父宋朝浙江天台縣台州府人,俗家姓李名修緣,十八歲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出家剃度為僧,法名道濟。師父行方便法門度眾,佯裝顛狂,世人以濟顛尊稱之。後居淨慈寺,寺焚,需木重建,師父行化至嚴陵,以所著袈裟罩諸山,盡拔山木,浮江至杭,師父囑寺眾往香積井取木,眾至,果見六壯漢於井中吊木出,傳此六人為六甲神顯化。

師父於宋嘉定年間坐逝,葬杭州大慈山虎跑寺塔中。臨終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圓寂入滅後,有僧於南高峰錢塘江邊之六和塔下遇之,復附書曰:「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台走一番」。世謂濟公師父乘願再來也。

師父本是奉旨為度世而來,弘化世間,現身說法,言行雖荒誕不羈,然其悲天憫人之大願力,度盡天下蒼生之慈悲心,感應善信得明本心,得見真我,人鹹以為真羅漢應化人間矣。

--------------------------------------------------------------------------------

【驪 山 老 母】

據【驪山老母玄妙真經】記載:老母乃鬥姥所化,為上八洞古仙女也。鬥姥者,【無上秘要】雲:鬥姥天尊乃先天元始陰神,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天尊。又【鬥姥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雲:鬥姥上靈光圓大天寶月,號曰九靈太妙中天梵鬥姥元君,因沐浴於九曲華池中,湧出白玉龜臺、神獬寶座,鬥姥登寶座之上,放無極光明,化生九苞金蓮,應現九皇道體,為北斗眾星之母,綜領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潤群生,故又稱無極大天尊。

【集仙傳】所載:驪山老母天姿綽約,風華絕代,嘗作閣道於驪山。秦時始皇帝遊此遇之,驚其豔,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懲,乃罷。自此之後化為老嫗,人遂以老母稱之。

--------------------------------------------------------------------------------

【樊 梨 花】

據民間通俗演義記載:樊元帥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幼隨驪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不僅具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術,更配有銖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及乾坤圈等各種寶物。

唐初西涼國興兵作亂,進犯邊境。監國殿下李治(太宗駕崩後登基為唐高宗)出兵救援。殿下李治即任命薛丁山(薛仁貴之子)為二路元帥領兵增援,解鎖陽城之危。

後兵至寒江關時,樊梨花遵從師命開關降唐,並與薛丁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於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徵西大元帥,終至西涼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

--------------------------------------------------------------------------------

【福 德 正 神】

據載福德正神仍由句龍專任或由黎兼任,在道家之謂男人登仙為真人,女人登仙為元君;在大陸各地,土地廟之神像,均為男女並列,民間稱謂土地爺爺、土地奶奶;在臺灣稱之為土地公、土地婆。而奉祀土地公之廟宇,則有福德宮等多種稱呼,土地公又被尊稱為福德正神。

--------------------------------------------------------------------------------

【文 昌 帝 君】

文昌神明之說,即指梓潼帝君而言,據明史禮志載:「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其屢顯神蹟,唐宋兩代亦屢加追封而至英顯王」,而道家謂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即人間祿籍, 故元朝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府亦祠祀者。

由上可知,由古至今民間一直深信文昌帝君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故而每年考季來臨之際,便有許多信眾,備齊禮果,攜子帶女虔誠祈求文昌帝君顯靈,保佑學子金榜題名。

--------------------------------------------------------------------------------

【注 生 娘 娘】

註生娘娘之信仰普及我國民間各地,主司懷孕、生產;為婚而不孕及孕而保胎之婦女所奉祀之神尊,又稱授子神,配有十二婆祖,又稱十二保姆或十二延女,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積德而論。

其來歷出自封神傳,謂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島之雲霄、瓊霄、碧霄掌渾元金斗,專擅先後之天 ,凡一應仙凡入聖,諸侯天子,貴賤愚賢,落地先從金斗轉劫;在封神傳中記載雲霄、瓊霄、碧霄合稱三姑,三仙童子、姑娘個別稱之則為雲霄姑娘、瓊霄姑娘、碧霄姑娘,此三位姑娘皆系龜靈聖母之門徒,亦即被封為玄壇真君趙元明之妹,今人稱之「註生娘娘」,實系三合一之稱法。

目前臺灣一般寺廟均配祀註生娘娘、送子神等供已婚未孕及已孕之婦女膜拜。

--------------------------------------------------------------------------------

【司命真君】

司命真君又稱司命灶君、護宅天尊、灶君、灶王、張恩主及灶神等。在農業社會時代,多為大家庭制,凡炊事之所必設灶神,可謂家戶之神,而祀灶神亦為我國古代五祀之一。

周禮謂灶神系顓頊氏之子,名為黎。亦有謂灶神姓張名宙,字單,又名子郭,黃帝第十二代孫,下界為灶神,乃王母向玉帝建議,管理人間煙火之事。

--------------------------------------------------------------------------------

【觀音大士】

觀音大士亦尊稱觀音佛祖、觀自在、觀音媽、南海觀世音、大悲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為臺灣佛、道教信眾奉祀極廣之神尊。

據傳觀音菩薩其父為妙莊王,母為寶德後,姐為妙音、妙元,觀音為第三女,名妙善,乃慈航降生,拯救世間萬劫,於脫卻凡胎後,經我國東海普陀落迦山轉往中原,普渡眾生。

《普門品》亦云:「菩薩有三十三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皆存在於觀音法相,應身救世之權宜法也。

--------------------------------------------------------------------------------

【神農大帝】

神農氏即炎帝,為今湖北省隨縣人,是我國古帝三皇之一,初民未曉粒食及耕稼,神農氏研究天時地宜,發明墾殖方法,教導種植及食用五穀果實。又親嘗草木滋味,求取百藥醫治人民疾病,雖遇毒死亦也在所不辭,得君、臣、佐共三百六十五藥物以應周天之數,傳於後世謂之神農本草經,並作方書以救時疾。人們稱仙農藥仙造福百姓,恩澤永世難忘,人人敬仰個個膜拜,尤其農人、藥商醫師更是虔誠供奉。

神農大帝神像有文面、赤面、黑麵三色,其稱號尚有藥王大帝、開天炎帝、五穀爺、五穀仙、先嗇、田祖等。

--------------------------------------------------------------------------------

【武財神】 財神之考多而雜,通常以增福財神為文財神,玄壇元帥趙公明為武財神,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玄壇爺、銀主公,民間咸信其富有,以武財神祀之。

趙公明於方誌中亦作趙光明,有謂唐朝嘉其忠勇,諡贈元帥封號,又謂其長於蓄財,積成鉅富。道教典籍亦載趙公明自秦代隱於山中,精修道術,信眾尊為趙元帥,俗傳趙公明因畏寒,故又稱寒丹爺,於上元節夜遊巡境,民眾大燃鞭炮,係為其暖身。

--------------------------------------------------------------------------------

【目連尊者】

目連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者,列為左右弟子。善信亦尊稱目犍連、目干連、摩訶目犍連,目犍連為婆羅門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樹名),禱樹神得子,因以為名。

民間信眾盛傳「目連救母」之故事膾炙人口,書載:「目連定中見母墮於餓鬼道中受苦,以神通化缽盛飯菜饗老母,然而化為炭火而不可得,稟佛陀求開示:『唯得十方僧眾之願力,可脫離餓鬼道』。於是目連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眾自恣日)設百味珍餚、鮮果於盆中,供養眾生,其母倒懸之苦遂解」。

目連尊者後於伊私闍梨山,死於外道亂石之下,為佛教史上第一個為宏揚佛法流血殉教者。眾比丘惑問佛陀:「目犍連神通第一,何以不神通對抗」?答曰:「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目犍連為法獻身,雖死猶生,亦即將生命獻給真理之偉大人物。

--------------------------------------------------------------------------------

【地藏王菩薩】

民間傳說:菩薩俗家姓金,韓國人。在宋朝時代留學中國,皈依我佛,悟道後發宏願入幽冥,統轄十殿閻羅王拔渡鬼魂超生極樂。曰:地獄不空不成佛。菩薩形相,騎地聽(訛音),右手執錫杖,左手持明珠,飛錫杖遍遊地獄,明珠照耀圍城,拔渡眾生免於苦海雲。但傳說歸傳說,惟所言合乎菩薩宏願!

菩薩亦名「延命地藏菩薩」,在世尊時已見菩薩行道,普濟眾生。所謂十種福者:一、女人安產。二、身根具足。三、眾病悉除。四、壽命長遠。五、聰明智慧。六、財寶盈溢。七、眾人愛敬。八、榖米成熟。九、神明加護。十、證大菩提,菩薩亦除八大怖:一、風雨隨時。二、他國不起。三、自界不叛。四、日月不蝕。五、星宿不變。六、鬼神不來。七、飢渴不發。八、人民無病。

菩薩顯化:為了救渡眾生,顯化各種形相法身,三界所有四星五形無所不變。如是法身自體遍故現種種身遊化大道,度脫眾生,能以一善破三界有。悉以心善未來眾生不能發心,但當禮拜供養菩薩皆除一切苦厄!

--------------------------------------------------------------------------------

【東嶽仁聖大帝】

大帝尊稱曰「東嶽天齊仁聖大帝」,乃泰山之神也。古制:天子祭山川,諸侯主社稷,泰山非天子不能封禪。延至近世建東嶽廟亦限於省都,縣治不能興建以示尊嚴。因此本宮初建之時不敢稱為東嶽廟,匾曰「青帝行宮」避制。

據古文獻「史記」封禪書記載:《舊唐書禮儀志》言:「玄宗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由是東嶽亦稱為天齊」。

巷間小說《封神榜》載雲:以大帝為武成王黃飛虎,被封東嶽大帝,以人權化為神。頗屬杜撰之說,信乎?信乎?

關於大帝顯赫事蹟甚多,虛實莫能辦,不敢妄記,恐傷大帝之德也。

--------------------------------------------------------------------------------

【延平郡王】

郡王生於明末,明宗天啟四年(甲子)農曆七月十四日(陽曆紀元一六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歿於一六六二年五月初八日。福建南安縣人。父芝龍,母田川氏(母父姓翁,福建人,從外祖父姓)。母生在日本九州島平戶。 郡王乳名福松,學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世稱國姓爺,改名成功。

崇禎末年賊寇李闖陷京師,清兵入關竊據中原。 鄭芝龍降清,成功遁入海島據南澳,公元一六四八年桂王在廣東即位。成功至翌年聞知即與聯絡,封成功為延平郡王。率兵攻舟山,不幸功虧一簣,敗至廈門乃渡澎湖,登陸鹿耳門,放逐荷蘭人,取臺灣為根據,仍奉明年號,設府臺南,興學置縣,披荊斬棘開疆闢土北驅蠻荒。

魯王奔臺灣依之成功治臺有方,期望養精蓄銳反清復明,孰料大志未伸英年病殂(三十九歲)。郡王為開臺始祖,功不可沒,日人據臺,亦念及此,在臺南建開山神社祀之,在日本民間流傳小說:「國姓爺合戰」轟動一時,小學歌謠亦編歌讚美成功忠勇,讚歎之!

--------------------------------------------------------------------------------

【北斗星君】

北斗星君亦尊稱北斗七元星君,民間拜禮北斗星君,亦曰禮斗,以祈消災解厄、保命延生。《太清玉冊》載:「北斗七星稱為七元解厄星君,一曰貪狼,二曰巨門,三曰祿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貞,六曰武曲,七曰破軍」。《雲笈七籤》亦云:「北斗星君乃丹元星天之鬥君,主命祿籍,上法九天譜籙,中統鬼神部目,下領榮真兆民命籍」。

--------------------------------------------------------------------------------

【廣澤尊王】

郭府聖王名幹,清代福建泉州人,八月二十二日千秋。秉性忠孝,時值國家危難,芋日未出一去不返。後被人發現坐於松樹下,呼之不應與死無異,但經數月仍有體溫,傳為天下奇蹟。人們認為已成神聖而頂禮膜拜,後來就地建廟供奉其剛之身於正殿。適逢當地旱災嚴重,眾議到廟求雨果然善降甘霖,為感念解厄恩澤及秦朝封號。 雍正帝為太子時,患天花病情危篤。夜夢有人送降痘丹,雍正服後問以姓名,送藥者自稱「泉州郭幹」遂不見其人。次日雍正果然病勢好轉,愈後派人至泉州察訪,始知郭幹即廣澤尊王,及加封其全號為「威鎮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廣澤尊王」。

--------------------------------------------------------------------------------

【太陽星君】

太陽公又稱太陽星君、太陽菩薩、太陽神、日神,亦即恆星之一之日球也。與自然界之變幻,風、雲、雷、雨諸象,自古則受人類所崇拜。道稱謂日宮炎光太陽帝君。

另據連雅堂氏︽臺灣通史︾的﹁風俗志﹂,本省以農曆三月十九日為太陽神聖誕。系紀念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於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是日流寇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於景山自縊殉國。其特殊祭祀儀式也是有力傍證,以赴制豚九頭、羊十六頭,類似古之大牢之禮。且拜祭時,朝東方,是代表帝王出於八卦之震卦方位,故太陽是光﹁明﹂的來源。

--------------------------------------------------------------------------------

【太陰娘娘】

太陰娘娘又稱月神、太陰菩薩、太陰,即地球之衛星月球也,在外國人未登陸月球前,我國有吳剛於月中伐桂、后羿妻嫦娥逃奔月球、唐明皇遊月宮、織阿女跳入月中為月御,除此兩男兩女已早與月球接觸外,尚有玉兔於月中搗藥等說,雖屬神話,惟各有所稽,傳說亦久,亦足證國人以月球之可登也。

民間以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太陰娘娘誕辰,臺灣文獻有拜月之記載,惟尚未見有以奉祀太陰娘娘為主神之寺廟。

--------------------------------------------------------------------------------

【王母娘娘(瑤池金母)】

王母娘娘又稱瑤池金母,或簡稱王母、西王母。《大苑傳》上載:「王母姓楊,或謂姓侯,名回,也名婉矜,居崑崙」。

據《穆天子傳》載,周穆王於公元前九百多年北伐犬戎後,西征崑崙,曾與王母娘娘數度見面,書中謂王母虎齒蓬鬆,善哺,穆王贈帛,王母拜受之,觴於瑤池之上,歌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路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答以:「于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還見汝。」

道家將西王母列為七聖之一,據《雲笈七籤》載:「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道藏三洞經列西王母為第四神仙,僅次於東王父,並謂:「西王母者,太陰之元氣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崑崙,上治北斗」。另道藏精華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謂王母亦稱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生於神洲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飛翔,主陰靈之氣,理於四方,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為隸焉。西王母居瑤池,其地、其人、其事,史有可考,雜說尤多。

--------------------------------------------------------------------------------

【劉元帥】

劉錡,字信叔,宋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生成一表人才,擅於射箭,聲如洪鐘。宋高宗(公元一一二七至一一六二)時,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兀朮(金太祖四子完顏宗弼)親率大軍圍順昌府(今安徽阜陽),錡用大計破之(詳見宋史列傳),兀朮恃以為強者,十損七八。

錡初為隴右(泛指甘肅隴山以西)都護,與夏人戰,屢勝,夏人兒啼,輒怖之曰:「劉都護來」。錡慷慨深毅,有儒將之風,用兵足智多謀,精陰陽行師避就;與金人戰,屢建奇功,兼擅醫術,在生時救人無數,仙逝後,靈佑群黎,一生忠義,武德昭然,仁心濟世,建廟尊奉,常使護國佑民,俎豆千秋,不亦宜乎 。

--------------------------------------------------------------------------------

臺灣神佛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崇祀是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特色,至今仍 有許多專拜觀音的寺廟。觀世音又稱觀自在,唐代為避太 宗李世民之諱,才被稱為「觀音」。而中國境內的觀世音 塑像分南北二系統,北邊屬小乘喇嘛,神像與西藏相同。 南方則承繼大乘佛教之傳統,觀世音之塑像在宋朝逐漸定 型,成為美麗慈慧之女像。並常與大勢至菩薩並列於阿彌 陀佛之左右,稱為二士。

觀音佛祖即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媽。相傳為廖宗王三女廖喜。傳說,因為她食齋,一生不願意出嫁,時起一陣無情風將之捲入天上。又有另一種傳說是這麼說的,觀音為妙莊王三女妙禪。因長大後不肯出嫁,所以被父王刑罰。雖然妙禪被刑罰,身上不受傷亦不痛苦,及後,自行住在山上。這時匪徒群起要殺戮其父一家,妙禪因信仰釋迦佛祖,預知匪謀,告訴其父避難而救之。數百年後觀音過地獄,看見當時匪徒受眾鬼貴苦,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教之佛理,而度西天雲。

相傳觀音佛祖,出生於二月十九日,成佛於六月十九裂;因前世是「正法明如來」亦就是「時慈航尊」,佐釋迦牟尼佛濟世渡眾,所以應化為觀世音菩薩,廣大神通,佛法無邊,大慈大悲的菩薩,具有好幾千隻手和眼,普照世界來保護眾生,只要誠生啟求觀音佛祖,就能觀其聲音來救人苦厄,隨機顯出佛法來,故又稱「普門大世」。

釋迦牟尼佛

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佛教創始人。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可譯作「文」 ,是一種尊稱,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俗名悉達多,生於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併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