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

为更好的活跃产业气氛,调动群众积极性,挖掘更多的产业能手,建设产业发展队伍。6月初,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办和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启动了第一届“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评选活动。在报名征集稿件期间全县共收到35人参加评选。按评选步骤进入微信投票环节,微信投票结果将作为最终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此次评选根据得票率高低,取票数前20名为候选人。

请为安化县李家山专业合作社(大福镇天罩山村)宁军华、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大福镇东阳村)宁送林投票。

边边角角大有作为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我是安化县李家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宁军华,我社种植基地位于大福镇天罩山村,周边无污染、群山环绕、高田很多,主要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重楼、黄精、贝母、柴胡、桔梗、白芨等。多年来,我坚持普惠理念,带领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小溪旁的边边角角种植中药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由于从小与大山结缘,对野生药材有天生的亲切感,在童年的记忆力,经常浮现长辈们采挖野生药材充饥、治病、卖钱的场景。野生药材这么好,为何不种在身边,随时取用,并作为致富之道。于是,在成年后,我不断将野生药材采挖移栽至房前屋后,也劝说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这样做。通过多年的积累,许多村民家的周围和小溪边,都种上了本地野生的黄精、重楼等药材。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感召下,我联合其他六位村民,一起成立了安化县李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不断流转土地扩大规模。如今,我社基地已有上百亩的规模,并用种子繁育了重楼,现在长势喜人。在综合市场和本地气候条件后,我社又增加了柴胡、桔梗等短期品种,进行了长短结合模式的探索。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我觉得,安化土地资源有限,发展大规模连片中药材基地相对困难很多,且成片的中药材更容易感染病虫害,也无法达到普惠的目的。查看当地地理信息可知,安化有丰富的溪流资源和山林资源,在溪边可以种植大量的黄精、玉竹等当地优势野生品种,而在山林间,重楼可作为名贵药材,大量种植。发展当地野生品种,充分利用边边角角种植中药材,应该是安化打造中药材支柱产业的出路。

在我社的带动下,附近居民均开始移栽野生中药材至闲置空地上,既方便精细管理,又方便运输采挖,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社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药材信息,并提供回收产品服务,既带领大家致富,又装大了合作社。我相信,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安化会有更多的药农转变发展方式,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中药材的好处。

新型农民新主体 引领乡亲奔小康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新型农民新主体 引领乡亲奔小康

——记贝母种植大户宁送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新型农民宁送林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一个想多赚点钱过上好日子的普通农民,成长为心里装着父老乡亲、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他创办的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大福镇东阳村),发展药材种植基地4500亩,合作社社员318户(其中贫困户245户),专业技术人员15名,建立了22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年产干货320吨,产值达18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所经营的合作社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即将扩建一个6000平方米的厂房,实现年产干货1600吨以上,为农户规模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一、出身贫寒,吃的苦中苦,勤劳致富方显男儿品质。

宁送林自幼家中非常贫穷,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曾四处流浪,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十几岁就开始南下打工维持生活。刚到深圳,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其他特殊技能,年轻的宁送林只好去码头搞搬运。他整天忙得腰酸背痛,十指都磨破了皮、磨出了血,手掌上起了老茧。后来又做过泥工,进过电子厂。这种日复一日的辛勤劳累,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他从没向命运低头,坚持不服输。2004年2月,对未来思索很久的他决定返乡创业。返乡后,宁送林到处借钱筹款,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先后借了30万元,建了生猪养殖场,年产生猪500头。由于当时正处猪价低迷,到2006年生猪养殖血本无归,只好再次外出谋生。他转到上海投靠朋友,帮忙看店做销售,在上海三年时间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80万,终于还清了欠款。2009年5月,他与朋友合伙投资在长沙建立了一个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一个饰品实体店。因在上海积累了一定的从商经验,且经营有方,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终于实现了收入稳定,赚取了一定的创业资本。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二、情系家乡,回乡创业,终圆种养梦想

小有所成的宁送林身在他乡,始终忘不了那缠绕心头的种养梦,浓浓的乡情、强烈的种养梦促使他下定决心,再次回乡创业。2011年回乡后,他首先创立了一个年出栏500头羊的羊场,同时租下150亩田土种植浙贝、玉竹、黄精、元胡、射干、百合(卷丹、龙牙百合)等药材与牧草。他在没有种植经验的情况下盲目投入40万元种植50亩百合,由于缺少种植经验,种苗得病率高,收成很低,结果又是血本无归。虽然种植百合失败,但浙贝母等其他药材的种植给他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2012年,浙贝母价格正处于上涨的趋势,种子价格也便宜。且浙贝母耐寒冷、抗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荒坡地都可种植,适宜种植发展。于是宁送林马上行动起来,他用租来的10亩田土做试种,浙贝母是耐肥作物,且生长期短,立春出苗立夏枯萎,生长旺期只3个月左右,但必须施足基肥,才能保证贝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于是他用羊粪发酵成有机肥,施用厩肥与堆肥为主,来改变土壤结构,减少流失;追肥时他根据贝母鲜个大小,适时适量的多次薄施,以减少流失,增加肥效;摘花时为了促鳞茎生长,避免养分损耗,及时摘去花蕾,为了提高产值,独特性地把贝母花加工成了花茶。

功夫不负有心人,浙贝母试种成功,2013年收获时贝母价格已经涨至每斤12元。为了求证价格走势,他跑南闯北进行了解,先后去浙江、安徽等多个药材大市场进行调研,认定浙贝母会涨价。因大福镇多数村民有种植浙贝母的习惯,于是马上回来发动周边多个村的村民种植浙贝母,面积达到了200亩。2014年收获时,价格果然上涨,达到每斤26元,种子售价每斤35元,每亩产值为4万多元,纯利高达每亩3万元。尝到甜头的宁送林迅速扩大种植基地,至2015年底,种植基地扩充至500亩。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湖南天林药材有限公司,年产干货320吨,产值达1800万元。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三、抓机遇,扩规模,探索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模式

小富不骄,富而思进。随着种植户的增多,从种植货源、种养、销售等多方面显现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和价格波动。为解决问题,宁送林学会了电脑,上网找政策,查资料,找到2007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所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合作社法应运而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并达到共同致富。找到了办法,他就马上行动起来,一边跟政府沟通,一边跟村民商量,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于2017年6月,宁送林与几位种植户联手成立了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宁送林不仅让自己变富了,也让周边的村民变富了,合作社的建立,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宁送林不忘初心,一直秉承守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药材、健康人生、明心仁德、惠济万物”的文化理念,坚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强大的技术队伍,着力实现生产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未来他计划将周边村打造成“贝母园”,成为全县贝母种植的示范工程。他坚信,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才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十年风霜雪雨,十年春华秋实,印证了宁送林的坎坷与艰辛,印证了他的激情与魄力。展望未来,踌躇满志,他觉得,我这一切都是党给的,是人民给的,今后要充分利用好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开拓创新,带头学习农业新技术,充分发挥自己传、帮、带作用,大力发展节能增效农业,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奔小康。

请为大福“湘中药库十佳中药材种植能手”宁军华、宁送林投票

来源丨湘中药库

关注家乡发展 支持家乡建设

安化县大福镇人民政府运营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