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容易和“接吻病”混淆,不细心观察很可能导致死亡!

孩子感冒容易和“接吻病”混淆,不细心观察很可能导致死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为“接吻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淋巴肿大等,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和误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究竟是什么病?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耿荣。

唾液感染累及淋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耿荣医生介绍道:“其典型的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EB病毒经密切接触病人口腔唾液而感染,输血及粪便亦为传染源之一。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耿荣医生说。

感染EB病毒后需要隔离吗?耿荣医生说:“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病毒可于患者口腔内繁殖,从潜伏期至病后6个月或更久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口腔唾液而感染,故患此病后不需要隔离,可以正常生活。”

免疫缺陷患儿要格外重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危害并不大,但容易被误诊。

耿荣说:“该病表现形式多样。首先是不规则发热,体温38-40℃,持续约1-3周,虽有高热,但热退后精神尚可。其次,也可能出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可有白色分泌物的症状,易被误认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多为1-4厘米,部分可有轻压痛。其三,部分患儿多在病程4-10天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3-7天消退,不留痕迹。其四,约50%病例有眼睑水肿。最后,部分病人伴鼻塞、打鼾,易被误认为鼻炎、腺样体肥大。”

不过,耿荣提醒,“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病程一般约1-2周。但该病有多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出现,对预后影响就会较大,可累及血液、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等。此外,需要格外重视的是,该病如果发生于免疫缺陷患儿身上,有可能导致死亡”。

抗生素对该病无效

在诊断中,该病一般可通过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血生化、EB病毒五项、EB病毒-DNA、免疫功能、腹部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方式来判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需行骨穿检查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由于该病可能导致一些危险后果,因此,在确诊后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耿荣说:“首先,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脾脏显著增大时尤应限制或避免运动,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以防脾破裂。其次,对有症状的患儿可使用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对症退热、保肝等措施,用药过程中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其三,对于持续高热不退、发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等患儿,可予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用于伴发细菌感染时。”

小贴士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合理作息、健康饮食、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EB病毒五项、EB病毒-DNA、免疫功能等。淋巴结消退较慢,可达数月。如出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再次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脾大患儿,应避免腹部撞击或剧烈活动,以免脾破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孩子感冒容易和“接吻病”混淆,不细心观察很可能导致死亡!

孩子感冒容易和“接吻病”混淆,不细心观察很可能导致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