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腾讯之战:谁来约束为所欲为的流量王国?

头条腾讯之战:谁来约束为所欲为的流量王国?

撰文:呆子刀

【提要】

➤ 人们要一个国王,但国王却吞噬了他们,作为一个隐喻,伊索的青蛙王国,每个时代都不缺乏“推陈出新”的继承者,热火朝天的今日头条和腾讯之战,让我们见识了互联网王国的某些“真相”。

➤ 对公众来说,头腾大战的核心问题还是一个企业控制巨大流量之后,是否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一个拥有十亿用户的微信平台能否按照自己的标准决定人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 头腾大战与3Q大战时期的即时通信格局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微信成为中文互联网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App,三部委下属反垄断职能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办统一并入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在修改。在这种形势下,头腾大战的判决可能具有历史性意义。

【正文】

2018年儿童节,中国互联网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中国互联网上一次大战是8年前的3Q大战(奇虎360与腾讯QQ),这一次则是头腾大战(今日头条和腾讯)。

6月1日,腾讯发布公告称:今日头条和抖音通过其自有新闻媒体平台等渠道大量发布、传播贬损诋毁腾讯公司的言论、文章或视频,包括《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等,对腾讯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及侵权,腾讯起诉今日头条系,索赔1元并要求道歉。

随后,今日头条回应称:腾讯将诉讼作为竞争工具,这次诉讼实际目的不是为了1元钱,而是为封杀头条找借口。此前,腾讯已经找了很多各类借口,如产品BUG,阈值等等,甚至还借“视频整治”的名义对产品进行封杀。今日头条已经对腾讯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诉讼,要求腾讯公司赔偿今日头条公司90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头腾之争由来已久,主要是今日头条一直抱怨腾讯对其旗下的抖音产品进行封杀。今日头条对新华网文章《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以《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为标题全网推送成为导火线,而腾讯的1元诉讼则将头腾之争引向高潮,成为一场互联网大战。

头条腾讯之战:谁来约束为所欲为的流量王国?

对于头腾大战,有不同的解读,我首先想到的却是一则伊索寓言。

一群青蛙请求宙斯给他们一个国王,宙斯便将一块木头扔到了池塘里,青蛙听到声音吓了一大跳,立刻都潜到池塘的底下去了。当木头浮在水面一点不动时,他们发现木头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爬上木头,把开始时的害怕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觉得有这样一个国王很没面子,又请求宙斯给他们换一个国王。宙斯十分生气,便派一条水蛇到他们那里去做国王。结果青蛙都被水蛇抓去吃了。

人们要一个国王,但国王却吞噬了他们,作为一个隐喻,伊索的青蛙王国,每个时代都不缺乏“推陈出新”的继承者,热火朝天的头腾大战,让我们见识了互联网王国的某些“真相”

仔细研究双方提供的材料,今日头条和腾讯都指责对方“不正当竞争”,而且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都是利用了各自的平台和渠道,或封杀对方,或诋毁对方。而支撑起腾讯和今日头条这些平台和渠道的是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机构,而是无数网民注册的一个个“账户”。 比如我既在头条系注册很多账户,在腾讯系也注册了很多账户,我以一个“用户”或者“账户”的名义成为互联网王国的一只青蛙,数据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亿万只青蛙成就了国王的伟业,亿万个用户支撑起流量的王国,其中最为庞大的流量王国就是腾讯。据最新的资料,腾讯的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0.40亿,号称是中文互联网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App,腾讯 QQ月活跃账户数也达到8.05亿。

头腾大战本质上是一场流量之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今日头条向处于“垄断地位”(头条的指控)的腾讯争取在腾讯平台上“一视同仁”的权利。

今日头条推送《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文章,是非曲直暂且不论,其实这些小动作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最关键的是今日头条回应腾讯起诉的这句话:“希望腾讯真正能一视同仁,互联网短视频整治期间,微信封杀短视频链接;互联网游戏整治期间,也请封杀游戏链接”。这表明,儿童节风波只是近一个月来今日头条应对腾讯“封杀”的延续。

今日头条对于腾讯“封杀”的指责始于 5月8日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微信朋友圈的评论,他晒出抖音在海外应用市场排名第一说道:“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马化腾回怼说:“可以理解为诽谤。”

此后腾讯系和头条系的争论逐渐升级。先是抖音因为微信公众号“快微课”发布的《抖音,请放过孩子》一文状告腾讯索赔百万。接着抖音又因为一个H5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变为了“仅自己可见”而对“微信封杀”表示抗议。

头条腾讯之战:谁来约束为所欲为的流量王国?

5月18日,腾讯发布《关于进一步升级外链管理规则的公告》,称“外部链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等法定证照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传播含有视听节目的内容”。第二天,有媒体称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微博、唱吧、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西瓜视频、秒拍、花椒直播、斗鱼直播等软件被微信封杀,里面有很多是头条系的产品。

六一儿童节前夕新华网的文章只是导火线,让新仇旧恨一起涌来,造成了今日头条和腾讯的互相起诉。观看头腾大战,不必纠缠于细节谁对谁错,而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它对社会发展和公众有何影响。对公众来说,头腾大战的核心问题还是一个企业控制巨大流量之后,是否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一个拥有十亿用户的微信平台能否按照自己的标准决定人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一个精彩的故事里不能只有国王的荣耀,而没有臣民的福利。

首先,明确腾讯微信和QQ的公共属性,它们就像道路一样,成为了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和报纸,电视,广播一样,属于公共传播机构。忽视平台公共属性的做法势必会使互联网内容生态、用户体验以及公众利益陷入灾难性的境地。

6月1日晚,针对腾讯起诉今日头条系一事,阿里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微博中表示,“这场起诉就是要让人闭嘴。依据法则就是微信法则。我挺今日头条。”我赞成王帅所提到的“微信法则”这一概念,但在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我持中立态度。我关注的是,作为公共平台,腾讯对内容取舍的标准是社会责任?还是腾讯利益?

如果是社会责任,如何回应今日头条对腾讯的质问,为什么整顿短视频就要封杀所有短视频链接,而整顿游戏的时候腾讯却不封杀所有游戏链接呢?腾讯的选择性“执法”凸显出“有一套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法则,它和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无关,和安全、隐私等关键的价值观底线无关”(引自马继华《封杀者腾讯:依据,腾讯法》)。腾讯封杀抖音等视频产品,扶持“亲儿子”微视的发展,完全依据“腾讯法”予取予夺,自己当裁判员,自己制定规则,以至于抖音无奈地说,“朋友圈就留给微视吧”。

头条腾讯之战:谁来约束为所欲为的流量王国?

其次,腾讯是否属于垄断?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界定垄断?今日头条称,腾讯的诉讼行为,与此前多次的封杀头条系产品,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垄断”是一个法律术语。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不过,反垄断法对“经营者”的定义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我们作为“国王的青蛙”不是商品,而是一个个数据,甚至被称贬为“流量”。

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的3Q大战中,奇虎360指控腾讯公司滥用其在即时通信软件及服务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5亿元。后来最高法院判定腾讯旗下QQ在中国大陆的即时通信市场上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但头腾大战之时,微信用户已经超过QQ,达到10.40亿,与3Q大战时期的

即时通信格局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和商务部三部委下属反垄断职能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也在整合,统一并入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在修改。在这种形势下,头腾大战的判决可能具有历史性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日头条对腾讯利用垄断地位进行“封杀”的诉讼,远远比腾讯对今日头条的1元诉讼重要。因为前者是对流量王国的控诉,而后者是仅仅名誉之争。当然今日头条也是流量王国的一员,希望今日头条在控诉别人的也能照见自身的“五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