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人嫁闺女先看对方的这一点,不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过去农村人嫁闺女先看对方的这一点,不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过去我们常听人说“这家人成分不好,离他们远点儿!”

这里所说的“成分不好”是什么问题呢?

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

过去农村人嫁闺女先看对方的这一点,不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地主被认为是剥削劳动人民的象征,是吸血鬼搬的存在。而被划分为地主成份的家庭,就时常被拉到公众面前进行公开批斗,然后把地主家的粮食拿出来大家分着吃。那个时候,稍微富足一点儿的家庭,都会激起民众的不满,时常被拉出来带着高帽在街上游行。

由于成分的原因,对许多家庭及其子孙后辈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是升学、就业、入党、参军等受到歧视,很多地主家的儿子很大年纪了也找不到对象,因为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推向“火坑”。地主家的女儿更是没人敢要,最后迫不得已只能找一些身体有缺陷、年龄较大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男人。

过去农村人嫁闺女先看对方的这一点,不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所以那时候,成分不好的人走在街上都被人指指点点,是被人看不起的。

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对与错,这里不做任何辩论,只是这种现象在有些偏远农村还是真实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