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一方舞台 悲喜聚散

《暗戀桃花源》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兩個劇組對一個舞臺的爭奪——這是看完之後的恍然大悟;但內心深處的真正感慨是:《暗戀桃花源》其實是不簡單,無論是其藝術形式的獨特還是其思想意蘊的深邃,都堪稱經典。可以說:《暗戀桃花源》是用滄絲冷線編就的華紋錦織。它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就像一匹有著精美的刺繡的華麗錦緞,光彩奪目,燦爛輝煌;“滄絲冷線”則是它深層的思想意蘊,是它帶給人的思考和感悟,翻開華美的外表,是深掩其下的蒼涼,那是世事滄桑帶給人的幾分冷冷的殘忍,是一種人生的無奈。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暗戀桃花源》是它的戲中戲的重疊,古與今的轉換,悲與喜的交織,現實與夢境的糅合,悲情與搞笑的並置,莊重與戲謔的共存……使得這部戲包含了極多的元素,豐富而複雜,形成了極大的張力,產生一種高潮迭起,精彩層出不窮的的藝術效果,帶給觀眾獨特的藝術感受。

(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暗戀》到《桃花源》,從《桃花源》到《暗戀》,觀眾的感覺就好像坐著一葉小舟,在一條曲折幽深的小溪中漂流,岸邊的景色自是美不勝收,但時常會“行到水窮處”,卻絕無“坐看雲起時”的悠閒,因為總能夠“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風景一重又一重的撲面而來,給人許多意外的驚喜。

故事是從《暗戀》開始的,時局依舊動盪的上海街頭,一對相愛的人——江濱柳與雲之凡依依惜別。根據以往的經驗,觀眾知道這一別便不知何年再見了,結局已是分明。誰知,正當臺上演員將離愁別緒渲染到極致的時候,戲中導演的出現讓這一切戛然而止。觀眾意外,然後恍悟:哦,原來這不是在講述《暗戀》的故事,而是如何拍《暗戀》的故事。自以為清楚了,另一重意外卻接踵而至,《桃花源》劇組的人出現,然後《桃花源》上演,觀眾便一點點地忘掉曾經經過的風景,忘記《暗戀》的悲情與悽美,轉而融入《桃花源》的搞笑與戲謔。此後兩出戏便交替上演,《暗戀》的一別四十年的思念與《桃花源》中武陵人的誤入;《暗戀》中兩個人經歷世事滄桑後的重逢與《桃花源》中武陵人的“塵心未盡思鄉縣”……觀眾便在兩部戲中進進出出,體會著每一部分結束時的惆悵與新一部分開始時的新奇。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時間在流走,場景在更迭,同一個舞臺上兩個話劇團的連番上演,就好像現實生活中的戲,一出接著一出,有時甚至一起上演,來一個聯袂出演。而兩個劇團搶戲臺的事充滿戲劇性,但被整部戲的導演安排得合理到位,每一個情節的發生都合情合理,首先是後來者的攪局,前者去找劇院管理員拿租約,接著是前者拿著租約來說事,而後者意外少了道具需要去取,最後兩者一起出演,鬧出層層笑話,不得已有人讓步,才使得兩出戏最後都能夠完成排演。場景的轉換在妥帖的安排之下,順利進行,不留一絲矯揉造作的痕跡。說到另外一部戲,《桃花源》,就不得不看到這兩出戏的差別與聯繫。就好像戲中的導演們自己說的,一個是悲劇卻看著好笑,一個是喜劇卻看得詭異。其實,一悲,一喜,一邊是煽情的對白,悽美的音樂,一邊是搞笑的情節,誇張的動作,可本質上卻有著不容置疑的共通之處。戲中的人都在尋找,都在追求,包括那個神秘的女子,也包括戲外的人。只是追求的東西,卻各異。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暗戀桃花源》的悲喜其實都只停留在表層。《暗戀》的悲劇是造化弄人的世事滄桑,但最後的相見多少還讓人感受到了幾絲脈脈的溫情;《桃花源》的喜劇是動作與言語的誇張,但最後武陵人的現實與桃花源的不可迴歸卻帶給了人殘忍和冷酷。兩部戲所貫穿的價值取向和最終傳達出的意蘊,其實是一致的,而這,也最終成就了一部完整的《暗戀桃花源》。

(一)相見時那別亦難?別時容易見時難 《暗戀桃花源》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題:分別,重逢,尋找,迴歸……《暗戀》中有,《桃花源》中有,整部《暗戀桃花源》便是由它們構成了。它已經不再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無助,而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奈,最終感受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錯失感,滄桑、荒涼,一切只是一場飄渺無痕的夢。

《暗戀》的故事只不過是眾多的愛情悲劇之一,匆匆一別,便勞燕分飛,然後飽嘗造化無常,天意弄人之苦,也許在歷盡滄桑後終會再見,可一生中更多的時間卻要在苦苦地追尋和痛苦的懷念中度過。可是,相見也只是《半生緣》中曼楨與世鈞重逢後呢喃著“我們回不去”的蒼涼;不見則是《雲水謠》中碧雲和秋水的終此一生的未了牽掛。重逢,一直都是一種奢望!四十年後,當皺紋滿面,白髮蒼蒼時,他們終於再見了,可是,相見不如懷念,想象中的激動和互訴衷腸的纏綿沒有出現,一條四十年的舊圍巾可以讓彼此一時忘情,卻自始至終都不能繫住彼此。病入膏肓的江濱柳終於尋到了自己的夢,旋即便是夢境破滅的悲哀。還好,他的身邊還有自己的妻子,那是最後的救命稻草和餘生唯一的依靠。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相比之下,《桃花源》中的老陶便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出走是一種漫無目的的尋找,幸運卻又不幸的進入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那裡的純淨,自己也像是被淨化了,可是塵緣未盡,夢裡思念的依舊是背叛自己的妻子,只是不再執著於世俗的恩怨,甚至想給傷害過自己的人以幸福。但執意迴歸的結果卻是被家人當作瘋子,想再回歸桃花源,卻已是靈境難再聞,仙源無處尋。若是曾經的老陶,或許還能繼續人間的生活,但經歷了桃花源中的洗禮,如果不能迴歸夢中的天堂,天地之間便不再有他的立足之境。還有《暗戀桃花源》中那個精神失常的女子對劉子驥的尋找,《暗戀》中的導演對那份逝去的感覺的苦苦尋覓,都是這些主題的一再重複。可是,有多少人能夠尋找到,能夠與自己的過去重逢,就是真的重逢了又能如何?

(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整個《暗戀桃花源》的兩種對立風格的並置,故事情節的交糅,語言上的隱喻、暗指,對經典故事的改寫、顛覆,本身便透出了幾分後現代主義的荒誕不經,完整看下來,真有滿臺荒唐言之感,但細細回味,心中也真的要撒出一把辛酸淚來了。

《暗戀桃花源》中兩出主要戲劇的悲喜風格本是涇渭分明的,但是在中間時,彼此已經對對方的悲或喜進行了否定,而到了演出最後,更是出現了彼此的交融,甚至真的對自身的既定風格進行了顛覆,因為《暗戀》中的人終於在現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桃花源》中的人還繼續在塵世中尋找,究竟哪個是喜?那個是悲?而兩出戏中的現代與古裝也是彼此滲透的,《暗戀》是一出現代劇,可是對於世間之情的執著卻體現著一份古典情懷,更別說它所表現出的莊重、典雅;《桃花源》雖是古裝劇,可是它對於《桃花源記》的改編與結構,以及所表現的無厘頭的戲謔,無疑更具有現代氣息,那麼,究竟哪一個是現代,哪一個是古代?還有它們所體現的時空交錯:《暗戀》,彈指四十年,上海、臺北;《桃花源》,誤入仙境,山中一日,世間一年。一切都像是一場夢,夢醒後,一切成空。可是,人生不也便是如此嗎?它所反映的真實,又讓人唏噓不已。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暗戀桃花源》便是這樣的一齣戲,用無盡的蒼涼編織成了眩人耳目的華美,悲情處會讓人淚流滿面,歡笑處亦可令人熱淚盈眶;好像行到盡頭,無處可走,卻又可以柳暗花明,精彩紛呈;看似荒誕不經,一片混亂,卻又最是真實動人,自然渾融。《暗戀桃花源》之所以有如此充滿張力的魅力,也許真的是大家常說的那樣,遙遠而美麗的“桃花源”是人們永恆的追求,而酸澀而甜蜜的“暗戀”則是人們永恆的情感! 注:兩年前文章了,說起來也是自己的第一篇影評吧,一次肆意的文字編織,當時寫的很是快意,甚至開心,雖然思路上依舊是沿循了最傳統的方式: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就像從小到大語文課上練習的那樣。發舊文是可恥的,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不過,我現在想“可恥”一次,也就這一次,以紀念自己無論是過去歲月裡還是現在來到時光網上的第一篇影評,如果可以算的話;也紀念那最後一個其實還不知憂傷、更不懂滄桑的明媚夏日

《暗戀桃花源》一方舞臺 悲喜聚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