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摩拜发布新款电动助力车?


当时对其简单分析了下,还是非常看好的。

但是今天发布的这个电助力车版本和去年了解到的版本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下面是去年电助力车的版本:

外形上和现在推出的电助力车有很大的差别,相比刚刚推出的这款,旧版的有些简陋,有点像在摩拜自行车上安装了助力系统。

除此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充电方式上。

新推出的助力车是在摩拜设置的充电站进行充电。下面是较为可信的新闻报道,来自于搜狐新闻。

之前测试的电助力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移动充电宝的模式,可能有些朋友没了解过,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之前测试版本的电助力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助力车的电瓶是可拆卸的,并且完全就是一个充电宝,这辆车在没有充电宝插入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普通自行车使用,当用户携带摩拜专用的充电宝插入时,便化身成一辆电助力车。

上面图片手持的就是那个充电宝。

了解到这个不同之后,其实我还是挺惋惜的,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摩拜取消了之前测试的模式而采用这种市面上已经有的模式。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共享电动车,比如在上海比较火的“享骑”电动车。如图:

它的模式就是专门的运维人员每天去换电瓶,保证用户使用,但是这样的模式也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比如:运维成本大,以往共享单车只需要固定的区域进行运维,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每天对几乎是每辆使用过的车进行更换电瓶的操作。再一个就是由于这种高成本的运维,使得这种车子不能像共享单车一样辐射范围很大。

我们来看下摩拜刚推出的电助力车的充电模式,提到了去专门的充电站充,这里我认为应该和上面的“享骑”模式一样,由运维人员去更换。否则,需要在主要区域建立n个充电站桩,并且这种固定站桩的模式无疑是一种倒退,并且站桩的成本和数量使得金额很高。对于用户体验最好的必然是和“享骑”一样的模式。

但是我认为之前测试的版本虽然大胆但是可能更好一些:

首先,特定的充电宝电池像是会员卡一样牢牢拴住用户,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

第二,运维成本可以说相当低,并且即使不是所有人有充电宝也不影响作为一辆普通自行车使用。而且可以摆脱限制(除了成本)大规模铺设。

第三,只要买一个摩拜的充电宝,用户不用担心找到的电助力车没电,或者附近没有电助力车,可以说将电助力车装身上一样,是不是很酷,即插即用,用完拔掉还能当正常的充电宝用,简直是吸粉利器。虽然说电助力车目的是从出租车手里抢生意,但是由于传统充电模式的限制,必然车辆不会很多,以及电池不一定充足,这就造成了3公里的出行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这种随身携带的模式完美的cover了这些缺点。

所以,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认为摩拜的助力车不是我心目中代表先进创新的助力车。有些人会说了,还有很多细节你只抓着充电说,但是我认为其他的东西相对于充电方式来说比较次要,充电模式既影响着用户体验更影响这个商业模式是否能盈利是否能跑通。

所以,不太看好目前的摩拜电助力车,希望接下来的发展可以打我脸,希望我国的科技创新可以蓬勃向前。


阿亮Sherlock

2018年7月5日,摩拜宣布全国免押金,并且上线了摩拜电动助力车E-Bike。相对于传统的摩拜单车,E-Bike更加的省力,并且提供了前后车灯,在能见度比较差的时候,让骑行更加的安全。

同时,摩拜E-Bike还很友好的提供了手机支架。我想很多汽车的小伙伴都可能会遇到,骑到路口处,停下来,掏出手机导航一下。

摩拜E-Bike的手机支架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将市场瞄准到电动助力车的并不只有摩拜一家,在几个月前,哈罗就已经率先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电动助力车了。

时速同样最高是20km/小时,骑行半小时的费用是2元。

根据我对使用者进行的调查,几乎99%的用户都对哈罗的电动助力车赞不绝口。

但是,确没有看到共享电动助力车大批量的推广,哈罗的助力车投入市场已经几个月了,总数量还是并不太高。

一开始我以为是车辆造价太高的原因。

但是深入调查以后发现,主要原因并不在价格上,而是政策。中国已经从以前的自行车大国变为了现在的电动自行车大国,每天在街道上飞驰的电动车不计其数。

当然,数量大了,速度快了,交通事故也就变多了,因此,各地政府(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都会有一些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措施,最直接的就是,每辆车必须上牌后才能上路。

而不管是哈罗还是摩拜在投入电动助力车以后,就会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如何上牌?

因为现在各地的上牌政策不同,很多地区都是将车辆注册在个人的名下,还没有企业注册的先例。因此,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合,电动助力车也就只有投入到那些不需要上牌或者已经有企业上牌政策的城市。

作为一个用户,我肯定是对共享电动助力车举双手欢迎的,也希望摩拜E-Bike能够进入到更多的城市,让我也体验一把。


会技术的葛大爷

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下半场,开始“差异化竞争”。

在上半场,共享单车企业层出不穷,都在拼命抢占市场,疯狂投放,最高峰时,几乎每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都有了。随着竞争的加剧,对资金、运营、市场把握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共享单车都宣布倒闭,最后在上半场能活下来的,都是我们耳闻能详的名字:摩拜、ofo、哈罗……

当市场上只剩下几大竞争对手时,他们争夺市场的方式也会从前期粗放投放升级成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差异化竞争,比如改善运营系统、提高检测精度、升级单车硬件(更好骑、更耐用),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哪家企业背后有金主靠山,优势就会十分明显。

就像摩拜单车。

在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彻底归为“腾讯系”,虽然无法如创始团队所想的独立发展,但钱肯定是不成问题了。这不,在被美团收购后两个月内,摩拜便宣布了两大重磅消息:全民无门槛免押金和推出电动助力单车。

全民无门槛免押金是行业首次,之前做到最接近免押金的是哈罗单车和ofo,但也不是无门槛,要求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意味着你起码要是个中度支付宝用户,后来ofo与阿里交恶后,无资金支持,只能恢复押金制度,流失了大批用户。

目前共享单车还不能盈利,能彻底抛却押金依赖,说明摩拜还有大把钱可以烧,无门槛免押金也为摩拜带来了1500万新用户,有钱就是好办事。

电动助力单车也是摩拜不缺钱情况下的自我升级和差异化竞争。一方面,电动助力车让共享单车业务范围从“短距离出行”扩展为“中短距离出行”,在中距离出行上为用户提供新的出行方案;另一方面,用户出行体验提高,会增加用户粘性以及吸引更多新用户。

去年哈罗单车已经小范围投放了助力车,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实现大范围普及,ofo也在去年宣布他们已经研发出助力小黄车,不过ofo目前资金紧张,生存要紧,短时间内估计也不会有相关的动作。电动助力车是共享单车行业未来实现升级的方向之一,可以预见,在摩拜推出电动助力车后,行业的其他共享单车企业也会推出同类产品,这对于企业的资金、智能管理系统、运维团队、各供应商把控的要求又提高了一层,有实力的企业地位会更加巩固,实力稍微薄弱的企业会加速被淘汰,共享单车发展到现在,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这里不禁更加担心ofo,行业竞争越来越花钱,ofo越来越缺钱,目前单车损坏率高,缺少维护,加上重新收取押金,用户正在不断流失,而它的主要对手——摩拜和哈罗,却不断壮大,势头越来越猛,国内共享单车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否会很快变成二强对峙?

当初摩拜和ofo有拥有一群充满梦想的创始团队,从零开始,做到瓜分全国共享单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当资本势力介入,摩拜团队用控制权换取了摩拜的“衣食无忧”,ofo团队为了独立发展,逐渐陷入挣扎,如今两家企业的发展势头显然已经不一样了,不知道ofo创始团队是否会为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独立发展or做大做强,只能二选一,这是创业公司都逃不过的宿命吗?

哎。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嗯,摩拜单车将共享自行车的故事讲完,又开始编新的故事,忽悠用户和嵌入市场,从而做大蛋糕,套取新的资金入场。

说实话,共享单车不外乎是第二个O2O,故事讲完之后,耗尽所有的模式与资金,然后没有任何一家是赢家,就不了了之了。

摩拜单车是最早入局共享单车的企业,从一开始的备受追捧,到最后被美团收购的谢幕,其实是“疯狂之后的无奈”,这就是所谓的“欲使其死亡,就让其疯狂”的最好例证。

但是王兴的美团可能没有这样想,作为外卖行业的佼佼者,做到了行业第一已经无敌手,但是上市事业未尽,只有横向发展,收购摩拜单车就是不错的“赌局”。

好赌者,善做局。在收购摩拜单车之后,发现对送外卖毫无价值或者说毫无直接使用价值,自然嫁接故事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倒不如布个新局:搞个摩拜共享助力车也不错。

这样一来,既可以将摩拜单车的基因延续,又可以嫁接美团外卖业务,更可以继续编故事。

这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可是童话里的故事总是骗人的。共享助力车,不是小故事可以讲好的,首先是其成本远远高于自行车;其次是共享自行车的停放问题未得到解决,助力共享车更无法满足市政道路交通管理;再次是资本市场在几轮洗刷之后,变得更加理性和慎重。

这个时候,膜拜推出助力共享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故事也可能很难讲下去,而且用户和资本已经厌烦了故事的陈旧。

当然,在美团即将上市之前,美团花大价钱收购的摩拜是一笔故事资产,需要用新的故事助推,增强美团在资本市场上“收割”力量。

换句话说,美团上市之前,摩拜单有一些无关紧要的故事要讲,而且会被美团大讲特讲,但上市之后,摩拜单车可能就要失宠了,这跟历史上的第一任皇后一样。

所以,我是不看好摩拜在没有真正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又推出的电动助力车业务,只不过是一次无谓的折腾。只是资本和用户可能很难被忽悠了!


唐氏二少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共享单车已经慢慢趋于平滑过渡,逐渐开始减少白热化正面竞争,慢慢的向多元化发展、商业化探索。

先来回顾一下这段时间共享单车领域的一些最新动态

  1. 前不久,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爆料,哈罗单车日订单总量超过摩拜和ofo之和;

  2. ofo宣布取消支付宝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并且上线了95元福利包、以及押金199二选一两种方式,瞬间争议不断;
  3. ofo在小黄车手机客户端加入信息流,行业震惊;
  4. 摩拜单车宣布推出新款电动助力车,并且宣布全国免押金。

可以看出,有蚂蚁金服(阿里系)做亲爹的哈罗单车,以及有美团做后爸的摩拜单车,在拥有大后台的支持下,已经逐渐占据主动,而作为互联网共享单车的原创者,ofo小黄车正在戴威的带领下,一个个无奈的昏招让ofo资金难以为继。

电动助力车是刚需,并且电动助力车能把共享充电宝变得不鸡肋

互联网单车早就过了圈地圈人的时代了,下一步是如何寻找新的机会点、如何寻求商业化的可能、以及如何成为各自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很显然摩拜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而电动助力车就是一种简单的实验。

不得不说传统单车还是有一些缺点,没有助动力,在面临着更长途骑行、更快速骑行、以及上坡等特殊场景的时候无能为力,而电动车正好弥补这一点缺陷。

并且,相信大多数人都觉得共享充电宝这玩意儿不靠谱,但是如果说共享充电宝成为共享单车的一部分我想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会变得不那么鸡肋。

摩拜的这次战略,相信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美团出行生态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也是摩拜新机会点、以及商业化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那么你对摩拜的这次尝试如何看呢?可以下面发起讨论,也可以关注或者私信我,我们一起讨论这里面的可能性!


EmacserVimer

对于不少共享单车用户来说,电动助力车的出现自然是好事。节约体力、用时更少,只要价格合适,肯定会受到部分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的欢迎。而在某些坡路较多的城市,由于解决了共享单车骑行费力的痛点,电动助力车的市场将会更大。

其实电动助力车本身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第一次被头部共享单车行业引进。和之前的共享电动车相比,摩拜的电动助力车更加轻便,应该安全性能也更高一些。目前还没看到具体的后续报道,不太清楚具体的续航公里数,也不知道它是如何解决充电问题。如果问题能够低成本地解决,那么电动助力车将占据较大一块的单车出行市场。

但电动助力车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甚至是隐患。

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政策风险。

众所周知,国内很多城市限制电动车的发展,至少是采取限制政策。通常理由是:1、速度较快、制动性能差,容易造成交通事件,危及人身安全;2、电动车充电容易发热着火,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各地政府对于共享电动车的态度明显异于共享单车,受限于政策、充电、管理等因素,共享电动车没有能够发展成气候。

一旦各地政府认为摩拜的助力电动车,也存在着与电动车那样的不安全因素,那么很可能遭遇到叫停的厄运。因此,摩拜首批进入的四川贵州试运营非常重要,一定科学管理、精细运营,不能出现管理混乱事件,更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至于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推出助力单车会不会帮助摩拜拉开与ofo、哈罗、青桔等竞争对手的差距。我觉得短期内有一定的帮助,但竞争优势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对手学习模仿赶上。ofo可能目前没有太多资源来做新项目,但哈罗和青桔还是有钱的,而助力单车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技术壁垒很低。

因此,即便趟过了政策因素的难关,摩拜单车通过助力单车新品获得的优势也很难维持太久,共享单车的格局基本变化不大,竞争仍将继续。


蚂蚁虫

摩拜有了美团以及背后的巨头腾讯支持后发布电动车,看似是和ofo、哈罗展开差异化竞争,但实际上真正的定位是整个出行市场,长期战略是把滴滴作为竞争对手。


出行是超万亿的市场,滴滴是目前最大的玩家,美团曾试图挑战滴滴的地位,但从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而收购摩拜,推出电动车是美团对滴滴发起的又一次挑战,只要美团能够在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上占据领先的地位,那么下一步必将是共享汽车。


除了推出了电动车向上拓展边界以外,摩拜还实施了全民免押金的策略,这显然是在横向遏制哈罗的势头。要知道,哈罗之前就是凭着这一招成功地以后来者的身份迎头赶上,一度日订单数超过摩拜和ofo的总和。而这次摩拜的免押金政策显然来的比哈罗更为彻底,不需要芝麻信用达到650分以上,无门槛、无理由免押金。这对于争取学生用户和年轻用户来说无疑是大杀器。


而目前单车三强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ofo了,自身盈利能力有限,背后又没有资金支持。如果还不能及时找到靠山的话,很快就会面临出局的命运。从目前的格局来看,摩拜属于腾讯系,而哈罗属于阿里系,ofo的最佳选择的是和滴滴牵手,共同对抗互联网中的两个最可怕的对手。



高挺观点

要骑就骑最安全 最符合国标的车,云灿踏歌行智能自行车以下世界领先功能: 1. 惯性巡航 一种让你有“溜坡感”的巡航系统 2. 柔性助力 可以让你脚踏更省劲、更安全的助力系统 3. 上坡智能助力 智能判断坡度,输出强劲的“推背感”助力,上坡原来可以那么轻松。 4. 解放右手 革命性设计,保留了传统自行车结构,干掉了右手加速转把,使之更加符合所有人群安全骑行,从此让莘莘学子也可以轻松、安全骑车上学去,再也不怕迟到了。 5. 上班+健身两不误 人电混合动力设计,让你轻松上班途中也可以间歇地做做健身,从此告别亚健康的白领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