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要回头一望,长安城是那么显眼。

历史文化名城被人们频繁想起,或因难以遗忘的历史事件,或因历史文化名人。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而长安,则因为整体化的历史文化构架而被人们想起。长安的繁华像一个形神兼备的梦,多少人想要梦回一趟,亲眼看看马蹄飞奔在浅草花丛间,奔向富丽堂皇的宫殿。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梦境里,长安的草木都是诗情画意,歌女的一颦一笑都是霓裳羽衣。

白鹤飞舞,酒池开莲,电影《妖猫传》中美轮美奂的极乐之宴,让不少人叹为观止。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李白在宴席上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盛大欢乐的琼浆宴席,美好得如同虚幻,是白居易在诗文记载中观之念念不忘的场景,却生不逢时恨不能亲临。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时光若倒退回溯,杜甫笔下的长安酒会,比起极乐之宴,或少几分富丽的奢华,却多几分诗意和酒中佳话。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虽说饮中八仙长安酒会没有详实的历史文献可准确求证,但有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佐证。出席酒会的人物有:一仙贺知章、二仙汝阳王李琎、三仙左相李适之、四仙美少年崔宗之、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书法家张旭、八仙辩论家焦遂。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他们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彼此又都在长安生活,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性情方面尤其相似。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落井竟在里面熟睡不醒。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的封地不是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左相李适之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且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推脱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摇曳。

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中,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酒后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席间在座的人。

盛唐时长安的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歌女穿着华丽而不失秀气,缓步入场起舞,如花簇慢慢展开,领舞的女子在伴舞者的衬托之下,有牡丹的绝美风韵。当她轻盈的脚步拂袖旋转,饮酒的宾客便醉了。

歌舞管弦的曼妙悦耳,桌前玉盘珍馐的美食,和金玉相彰的杯盏,不仅在夜幕上演,也在明媚白天开始组局。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文人墨客或市井小民,都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去坊间酒肆点上几碟下酒菜,端起杯盏和友人小酌几杯。

盛唐时的长安,肉食首推羊肉,彼时羊肉的做法尚不丰富,生羊脍就是生羊肉切碎拌调料。

《太平广记》记载了名菜“浑羊殁忽”奇葩的做法: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

简单说,就是把羊和鹅杀了之后去内脏褪毛,然后在鹅的肚子里放上调好料的糯米饭和肉,把鹅放到羊的肚子里,然后烤羊,等羊肉烤好了,去吃鹅。

牛肉、鸭肉、猪肉、生鱼片也是当时常见的肉菜,皆可用来下酒。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遥想酒中八仙,他们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或者不止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饮酒的盛况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乃成我们在闲情偶拾中想起的长安酒会。

酒而久知 | 梦回长安,赴一场最诗意的酒会

长安酒会觥筹交错、满座尽欢的场景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不仅在于以文会友、以诗下酒的文雅形式,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窥见酒逢知己、千杯恨少的道理。

难怪在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里,众人豁然而醒,却兀然再醉,但愿长醉不复醒。

文字:M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