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翻身有希望,但也仍有不小的壓力!

連續下跌之後,創業板為代表的高科技板塊,估值風險相對釋放,而此時相關行業扶持政策不斷出爐,會吸引資金的關注度。中報具有良好業績,並在系統性的估值下行中被錯殺的標的,已經開始釋放驅動力。

6月29日,A股三大指數全線走強,創業板指數放量大漲4%,滬指漲2%突破5日線,兩市近百股漲停。國產軟件、網絡安全、雲計算、半導體、分散染料、數字中國、工業互聯網等板塊漲幅居前。短期看,技術面的“報復性修復”是直接因素,但中期看,相關行業政策的持續加碼,才是新經濟、高科技品種雲集的創業板,能夠持續獲得事件驅動力的關鍵。

對7月份,乃至下半年影響最大的“變量”,是決策層對下半年“一系列宏觀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微調”(甚至不排除某些具體政策上的“大開大合”),這是投資人當前必須把握的“關鍵”!因此,如果說各部委的“新經濟扶持政策”更多是利好高科技板塊、推動創業板反彈,那麼,央行對下半年貨幣政策“鬆緊”的“口風”變化,則更多有利於績優藍籌股,尤其是在此前持續創新低的大幅下跌當中被“錯殺”者,當前已經具備了政策面呵護、資金面預期等多重利好的協助,有望持續釋放驅動力。

只不過,兩相比較,7月行情仍然要注意兩個層面分化——

1、反彈初期,新經濟板塊修復更加迅速

。就權重藍籌與新經濟板塊而言,跌幅更加明顯的創業板,反彈會更加強勢,而新經濟品種,由於兼具“業績預期+政策扶持”兩個驅動力,相較於“主要靠業績穩定預期”支撐的傳統行業而言,其上漲力度會更大;

2、後續發展,資金都將抱緊龍頭來取暖。無論是傳統品種還是新經濟板塊,仍然會凸顯“龍頭效應的‘兩極分化’”態勢,不能擠進“頭部領域”的“後進者”,很難獲得“日益收縮”的資金面的青睞,因此,無論是主板還是創業板,都會呈現出“抱團取暖、兩極分化”的誇張表演。

官媒唱多,央行鬆口、擴容減速,股市獲得修復空間

6月28日,新華社撰文稱:目前A股市場已經有不少積極因素顯現。判斷資本市場的長期走勢最根本還是要看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在持續提升,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措施不斷落地,這些都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底氣。

其實,眷顧A股的還不止新華社一家:證券日報頭版刊文“力薦”,“總體上增強了高質量運行基礎” 的中國股市應當走出自己的行情來!經濟參考報也在頭版評論稱“有效管理預期平抑市場波動”。

比普通投資人更加關心股市平穩運行的監管層,不僅“口惠”更加“實至”——

擴容壓力暫緩。最新的分析稱,監管層可能已經暫緩了CDR的發行,等待A股修復到前期“高位”再考慮啟動。與此同時,央行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也“省略”掉了“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的措辭

流動性“合理充裕”引發想象:央行的2018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與2017年四季度內容相比,再次將流動性定調由“合理穩定”回調到2014年四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的“合理充裕”,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變化。此外,2017年四季度例會所提及的“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此次並未出現,新增的表述則是“

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等。

短期看,7月份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會比較適度充裕,未來央行可能還會通過降準增加長期資金供應。此外,公開市場操作及MLF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仍有使用空間。

長期看,年內仍有降準必要,一方面可釋放信貸額度,另一方面提振市場情緒。當前出臺的擴大MLF抵押品範圍、定向降準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仍處於政策“微調”的初期,隨著實體經濟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高科技、新經濟的發展狀況,後續政策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時點。

技術面超跌的“藥引”+政策密集扶持的“猛火”,高科技板塊釋放驅動力

創業板超跌反彈。短期看,技術面的“報復性修復”是直接因素,但中期看,相關行業政策的持續加碼,才是新經濟、高科技品種雲集的創業板,能夠持續獲得事件驅動力的關鍵。

除了此前有關方面發起建立“3000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近期,從各部委到地方、企業,越來越多的動作集中在針對新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加法”工作。

如果有關方面“年中總結會”覺得有必要在“穩增長”方面加點力,則很可能是以“提前、擴大”新經濟方面的投資為主,力求在追求“穩增長”的同時,兼顧“提升質量、轉型升級”。

日前,科技部、財政部提出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幹細胞、合成生物學、園藝生物學、腦科學與類腦、深海深空深地探測、物聯網、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極端製造、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安全、全球變化等前沿方向佈局建設。

6月28日,有關方面宣佈“郵科院電科院將整體劃入中國信科集團”。此前,決策層領導在武漢調研時,就曾經專門到郵科院旗下烽火通信考察。在此前後,高層就傳遞出“高端技術買不來、求不來,只能靠自己”,以及“搶佔部分顛覆性技術制高點”等“最高指示”……

6月27日,工信部、上海市聯手推出《上海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助力國家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主導力和話語權。與此同時,工信部、財政部、證監會等多個部門正在研究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的相關財稅、金融政策。預計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仍將保持 25%左右的複合增長率,未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萬億。

6月26日,本屆“智博會”集中展示了一批“黑科技”產品,國新辦稱,未來將突破核心技術,夯實智能傳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礎軟件等產業核心基礎,推動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預計我國智能製造行業到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複合增速有望達到25%。

根據工信部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13,099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較1-2月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576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較1-2月增速提高3.5個百分點,反映中國軟件業正加速發展。預計2017-2022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維持在 12%,預計到 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489 億元。

總結

連續下跌之後,創業板為代表的高科技板塊,估值風險相對釋放,而此時相關行業扶持政策不斷出爐,會吸引資金的關注度。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持續,疊加實體經濟政策在“高科技產業上‘加槓桿’”,A股市場“兩極分化”態勢會更加明顯,高科技產業上下游相關產業鏈,則是獲得政策扶持、資金關注的驅動力的焦點。

七翻身有希望,但也仍有不小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