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是满清奠定了中国的领土?

Dannysir1

满清奠定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土,还有中国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觉等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

因为现代社会不是中国传统的朝贡秩序,而是在西方文明主导下的民族国家政治秩序。满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中国,参与现如今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形成的过程,对中国现阶段出现在国际政治场合中的很多政治伦理都有着奠基的作用。

民族国家的概念,是欧洲在19及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的称谓,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这是欧洲几千年来不断战争,民族矛盾无以解决的无奈的情形下,做出的政治妥协。欧洲现在的政治版图破碎,就与这样的政治伦理有关。

(欧洲国家在17世纪就形成了民族君主国)

欧洲人说到国家,一般都暗含着民族概念,以一种非彼即此的二分法来确定自己的阵营和采取的立场,这是一种博弈的心理暗示。而中国的“国家概念”形成的比较晚,在历史上数千年来都是一个文化概念,这与中国历史的演进息息相关。

在周王朝“以德配天”,占据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后,大肆分封,建立了联邦政体。达到封国后,面对这数量超出自己人很多的野人(未开化的四夷部落),周人建设了城池,形成了国野之别。在当时的语境中,“中国”称谓自此而始,其原本含义是“国中之人”,即“城里人”,“中国”是有着人烟阜盛,文化繁荣之地,“中国”一词从一出现就是和文化联系起来,这种趋势不断得到加强、延伸。

西周末年,遭遇了一场堪比后世“靖康之耻”的犬戎攻破镐京的事件,蛮族的活动范围到达了中原一带,东周王朝和春秋早期的几个诸侯国都没有办法攻灭这些深嵌在华夏势力范围的蛮族。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诸夏国家逐渐形成了民族认同,“中国”一词也包括了种族的意思。“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凡是文化上达到这个标准者,即为中国;文化既不断进步,中国的地域范围于是不断放大,中国的成员也不断增多。秦、楚、吴、越都是边缘民族,却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认同中华始祖,以此来谋取中原诸夏国家的认同以及在争霸战争抢夺话语权。

(在蛮族的冲击下华夏形成民族自觉意识)

韩愈《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夏的划分全以行事是否符合仁义道德为进退,夷狄有德者可进而为中国,诸夏无德者则退而为夷狄。因此,“中国”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文化的大同理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盛世。

这样的一个“中国”,与现代社会的民族国家的政治属性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朝贡秩序里,中央王朝以一朝一姓以示华夏传承,是为正统所在。然而欧洲人不懂这一套啊,他哪里能够区分清朝与“CHINA”之间的关系?他们要与一个民族国家政治实体来谈判,要商定商务条款,要划定边界,大清王朝于是就在这一事件代表了“CHINA”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那么,清朝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白虎通德论》说,“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下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己之功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已著,欲显扬己于天下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因此,中国的各朝代名,实际上只是中央王朝的“美号”而已,道统和法统依然还是那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到了明清易鼎,满洲以东胡异族入主中国,在当时士人看来,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大好河山沦于异族,生民困于水火,全民族遭受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这正是“亡天下”的表征。民族意识逐渐由宗亲思想升华而出,民族精神开始觉醒,以及文化的传播和族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概念中的民族性开始显现出来了。

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于秦,塞外之一统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炫耀自己扩大了“中国”的地域范围,表明了其对“中国”一词的超越民族和朝代的认同。

(清王朝疆域图)

到了满清封建王朝末世,面临空前危机,如何走出朝代更替老路自然就摆着了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面前,“中国”概念被挖掘和广泛使用显然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启发性。因此,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这一句话,论证了“我大清”与“中国”的关系,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眼中,此为全民性的“中国”,是国内民族利益合为一体之后的更高的认同。中国作为我们共同的明确的身份面前,人们没有理由再作为旁观者,在千年的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下成就了这种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中国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属性及内涵在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被建立起来,成为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旗帜。

清王朝处在“中国”式的民族主义形成关键时期,通过当时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律法规,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地理边界和民族国家内涵,在退位诏书中,言称“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奠定了现代中国的法理基础。

(五族共和奠定了民国版图)

因此,在西方政治学意义上中国所代表的政治内涵,是在清王朝时期奠定的,其领土范围也是清王朝用条约的形势固定下来的;而作为文化传统下的“天下观”的中国文化内涵,则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参与了创建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则有着超过“清王朝”的内涵。

但如果以清王朝的开拓之功,并以“嫁妆论”来说明清王朝入主中原奠定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一种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动态的历史问题。且说晚清时期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难道不是封建末世时中国民族英雄救亡图存以应对的吗?单纯以版图而论,而不涉及中国的文化内涵的演进,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中国本是一个文化的大同理想,在中国实力恢复之后,东方的政治伦理再一次发挥作用,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才会再一次回归。


而知而行

因为这是事实。满清虽然饱受争议,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如今的中国版图的确是满清时代奠定了基础。满清入主中原以后,除了继承明王朝的内地各省之外,东北、漠北、青藏、西南、西北的领地都是在清朝时代得到了巩固。


明朝有时候被吹捧的毫无边际,的确,永乐时代的明帝国版图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然而号称“不割地不赔款”的明帝国到了明末崇祯年代,只剩下了400万平方公里。满清入关以后,盛极一时的时候领土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即便晚清丧权辱国,仍旧给后来的民国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的“秋海棠”。
清朝在晚期,在疆域问题上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整体上,清朝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康熙时代,外蒙古归附,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以“崇释以制其生”、“分封以制其力”等方法,使得漠北之患彻底消除;


雍正时代,在西南改土归流,设立驻藏大臣,对青海、准噶尔用兵,以“金瓶掣签”等制度加强了对青藏的管理;

乾隆时代,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准噶尔彻底被击溃,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清朝的版图达到极盛。




澹奕

尽管清朝后期被欧美列强及日本胖揍,割土赔款还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是清朝对于我国的领土贡献还是不容否定的。

其一、清帝退位诏书保证了民国政府全盘继承清朝领土的合法性。诏书中有一句: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让民国政府取得了清朝的全部领土,否则蒙古、西藏、新疆地区必然反叛,以民国政府的实力收复上述地区可能性极低。



其二、东北地区战国时代属于燕国,明朝时期属于后金藩属国!满清入关后,东北地区禁止汉人移民,但总归是清朝领土!后来民国的张作霖在东北站住了脚,大批汉人移民过去,东北才正真融入中国!


其三、蒙古地区一直游离于中原王朝的管辖,明朝也只能跟蒙古战平而无法完全降伏蒙古!清朝采用上层联姻与推行佛教政策才彻底把蒙古纳入中央的统治范畴。

其四、西藏地区与新疆地区也是清朝时期才完全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唐朝时西藏地区属于吐蕃,与中央并立;明朝时臣服于中央,但并没被直接被管理。新疆地区在先秦两汉时称为西域,国家众多,尽管汉代、唐代都在西域设置管理结构,但并没有真正被中央管理。明朝对西域就更加鞭长莫及了!清朝在晚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大秦铁鹰剑士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感谢满清,虽然满清割让了150多万的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华夏领土的大的基本领土还在,尤其是新疆和西藏的有效控制。是对华夏最大的贡献恶,因为在明朝晚期,明朝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有效掌控。如果继续下去,再有外来干涉的话,新疆和西藏的完全有可能脱离。明代晚期对于西藏,新疆实际都是依附关系,而在东北辽宁以外是没有直接统治过。而满清则是驻军,有驻疆和驻藏大臣。有着最高权力和控制权。

如果没有满清,西藏、新疆、蒙古、东北三省在明朝的时候。是完全有被分割出去的危险。在明代晚期这些地区没有在大明的有效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明代拥有这些地区只是名义上的,而满清则是实际控制,完全是两个概念。满清从建国一直到道光年间,国土基本上都是一直在扩张。而明代自朱棣死后国土面积就在萎缩。应该说,如果没有满清,我们现在的领土大概现在的三分之二,绝不可能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感谢满清。

满清全盛时期国土面积是1300万平方公里,在满清中期之前,我们并没有领土边际的概念,但明代的领土应该和满清差不多,但最后明代却是逐步丧失了控制权。 在明代西南地区完全处于土司的实际控制中,是满清进行改土归流,将西南一带纳入中央政府控制之下。而满清朝通过盟旗制度和联姻方式限制和有效地了蒙古,所以在满清时代蒙很平静,而有明一代,蒙古则几乎年年叛乱。完全不在明代控制之下。《尼布楚条约》是满清的第一个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功国家边境条约,应该说,从那天起国家中国正式诞生!具有政治属性的国家正式确定。

可以说,满清一朝基本确定我国现有疆域上,起到了决定性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它身上。


清水空流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很多人一说起清朝,满脸的不屑和鄙视,说清朝奠定中国的领土,更是一脸不爽。他们的理由是:

1)新疆是前60年西汉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757年乾隆皇帝消灭准噶尔收复新疆和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没有意义;

2)西藏是1248年蒙蕃“凉州会盟”,标志着西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722年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驱逐准噶尔收复西藏以及乾隆时期福康安击败廓尔喀入侵维护西藏完整都没有意义;

3)东北地区是725年唐朝在东北设置黑水都督府,标志着东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689年清朝两次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东北边界的行动没有意义;

4)宝岛地区是1292年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宝岛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683年清朝平定郑氏集团,收复宝岛就没有意义!

这样看起来,清朝都是捡了现成的,那所谓的清朝和蒙古的百年战争,和沙俄的领土争夺,都成了徒劳的无用功!

很显然这种言论是不负责任的。

然后,他们又抛出一个观点,即: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解放军叔叔打下来的,和清朝没有任何关系!

这听着很有道理,实质是典型的强词夺理!

为什么说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的领土?“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清朝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以往

在明朝以前,西伯利亚地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地。

也就是说,这里除了中原王朝,不存在其他的领土竞争者。

所以理论上说,唐朝和元朝的北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北界可以向北无限大。

而根据学者郭沫若等的考证,游牧民族最北界,应在北纬58度附近,在往北就是广袤的冻土冰原区,难以生存。

但即便如此,这里也没有人竞争,说直白点,中原王朝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

但是明朝中期以后,沙俄自欧洲来,很快鲸吞西伯利亚。

而明朝后期,北部边界在长城,东北边界到铁岭、开原一带。这意味着,如果明朝继续存在,那么长城以北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将尽为沙俄所有,因为蒙古难以抵挡沙俄。

所以清朝巩固北部边疆的举措,本质上是和沙俄争夺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地区。《尼布楚条约》标志着清朝开始具有了现代国家的意识,这和明朝以前的以烽燧为边界的古代国家意识完全不同。

试想,如果没有清朝,任由沙俄彻底占据蒙古,形成沙俄领土的既定事实,即使解放军叔叔战斗力再强,也不能侵入别国的领地。

所以没有清朝的《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边界条约的界定,就没有中国北部疆域的今天。

2、清朝的疆域巩固措施更有成效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这决定了它在巩固边疆问题上比汉人王朝有更多的选择和手腕。

首先,不断发动战争,在1757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收复新疆,这标志着从唐朝中期以来,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1000多年的新疆重新纳入版图。

一块新土地形成领土既定事实需要多长时间?美国只用了不到300年。

清朝通过和沙俄的战争,确立了东北地区主权,通过和准噶尔的战争,得到了西藏、青海以及新疆。

在准噶尔和沙俄的压力下,康熙举行“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臣服于清朝。

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消除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在青藏地区巩固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后又有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中原对青藏的控制。

为了巩固和少数民族关系,清朝皇帝除了是蒙古大汗,在承德建立外八庙沟通联系之外,还在木兰围场举行秋狩制度,加强练兵和加深和少数民族联系。

在西南地区,虽然从明朝开始就开始了“改土归流”,但是,真正完成改土归流的,是清朝时期。除此之外,清朝末期还在西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意味着中央真正实现了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西南地区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另外,在清朝晚期,开始在边疆设置行省。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宝岛建省。

正是因为清朝的一系列举措,到辛亥革命前,清朝仍统治着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很多人说清朝灭亡时只剩下紫禁城,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满清是奠定了民国领土,而不是中国领土,这中间还是有区别的!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谁奠定谁领土这么一说,天下大多数时候都是打下来的。朱元璋打败元朝,建立了明朝,算是法理上的王朝更替。但不能说是元朝奠定了明朝领土,因为明朝的领土是从元朝手里一点点夺过来的,夺不过来的就成了外国!

(元朝)

(明朝)

但清朝和国民政府的政权交替却不一样,1911年的时候不要说革命党,就连清政府内部的大臣甚至贵族都知道,这个王朝早晚完蛋。但并不清楚以什么样的方式完蛋。

武昌起义后,清王朝在内外压力下被迫退位。同时,清朝所控制的所有领土也一并交给了国民政府。没有通过流太多的血就完成了王朝交替,在当时来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清王朝都值得大书特书!应该说,这是一次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所以,国民政府和清政府之间是一种财产继承关系。

(清朝)

(中华民国)

所以,满清只是奠定了国民政府的领土而已。


历史风暴

我上高中时历史课本的确有类似的这么一句话,大部分85后和90后应该都用过这个版本的历史书。实际上,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第一、历朝历代的疆域版图都不稳定,对周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也不够深入,多用的是羁縻统治区,就是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域,有的甚至都没有驻军。比如,奴儿干都司(大概今天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明初设有正式管理机构的 ,有驻军, 但1434年被撤掉了。

明前期版图——宣德八年(1443年),此时,明朝的正式行政区(中央直接领导的)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中期以后,土木堡之战让明朝对蒙古的边界线后退,再加上失去河套地区,女真人不断闹独立,面积开始缩小

清前期中国地图(从17世纪中后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基本变化不大),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形状,还是清地图跟咱们现在的版图最为匹配。

拿中国东北举例来说,明朝对东北的管理基本是派员巡查、征收当地民族贡赋和军事驻防,女真人自治权很大,而且也有自己的武装,与中央政权比较疏远;但是从清开始,东北作为龙兴之地被融入了中央政治生活当中,清末东北建省以及移民实边(闯关东)改变了东三省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最终使其成为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居住区,进而成为中国稳定疆域的一部分。

再看西藏地区,明朝对西藏的统治更多是在名义上的。明朝取代元朝之后,继承了对西藏的统治权,然而很遗憾的是,尽管明朝政府也采取许多措施比如封法王,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统治,但西藏对大明来说鞭长莫及,所以明朝始终没有能够在西藏正式驻军。在共同的喇叭教信仰下,西藏的活佛甚至公开和大明的敌人——鞑靼首领眉来眼去,互赠称号。

清朝直接设立了驻藏大臣,有正式的行政机构和驻军,更重要的是确定了金瓶掣签,这样,无论是达赖还是班禅,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也就是说,必须是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活佛才是官版的,否则是山寨货。活佛六世班禅甚至还特意来北京朝见了乾隆皇帝。

后来的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咱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是这一政策的继承者,活佛的最终批准权一直属于中央政府。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八月,六世班禅带着一支两三千人的“祝寿团”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朝见了乾隆皇帝(画上的乾隆太年轻了???应该是个老头头才对)。与班禅一见面,乾隆就用一口藏语跟他打招呼,可见统战工作做得多到位。

第二、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较晚,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是在国家面临灭亡,被列强肢解的危急形势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千年以来,受到儒家思想“家天下”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普遍没有明确的民族主义(反清复明不算,之后的孙中山的驱逐鞑虏也过于偏颇),也没有国际领土边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和国家的概念,包括中国这个词,虽然很早出现,但只是代表地理方向,并未出现当今的含义。比如辛亥革命以后,不少汉人以为是反清复明了,或者认为“共和国”就是像“大清”、“大明”一样,只是另一个王朝的称号,领导人上台执政就是“做龙庭”。

事实上,客观的看,是二战奠定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疆域版图,中国也不例外。美英苏三个老头头的三个条约——《雅尔塔协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重新划分了世界秩序。比如悲催的德国,领土从战前53万平方公里给割成了35万,连德意志民族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首都格尼斯堡都被割给了苏联,现在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场之一——加里宁格勒;苏联没有归还在二战期间和德国一起瓜分的波兰领土,而是将原属战败德国的11万平方公里划给了波兰,让波兰版图像一块浮冰一样,被苏联向西推移了200公里。

这三个老头把世界版图划了一遍,然后自己又成了个组织(联合国),出台了一系列法案、条例进行解释维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多年,各国基本就是照着这个划法过的。

所以,当今的中国版图可以说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寸江山一寸血”,每夺回一寸领土,收回一点权益,都是用中国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二战后,联合国建立,两级对峙的恐怖制衡,以及核威慑的出现,让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受到严厉制约,并将付出巨大代价,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各国的领土主权才有了最基本保障,世界各国的疆域版图才稳定下来。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1:满清是靠近现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现代思潮影响下真正有了领土意识的概念,而恰巧其实际控制的范围又超越除元之外的所有王朝,其所控制和羁糜地区的稳定时长又超越以往所有王朝,故而在现代思潮影响下清统治者趁机也将所控制区域变成了国际公认领土(虽然期间东西方承认与不承认之间的博弈让清也失去了很多领土)。

2:以前中原的汉族王朝一般没有领土意思(其实清晚期以前也没有),在传统观念上,所谓“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领土都是天子家的,而天子奉行 华夷秩序观,即:中原关内汉民为华,是天子直接的子民,四方诸夷是化外之民,可以仰慕中原文化但不属于自己的子民,最多武力强盛时出兵协调一下矛盾或打击一下对手,即便段时间占领了也只是采取羁糜之策。这也不怪汉族王朝,毕竟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信文化起源。



我知道说出这两点肯定有很多人不服,那么我详细解释一下。

满清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其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起源于关外,按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跨界统治者。

其本身在关外最早是游牧渔猎出身,所以有游牧民族的野性洒脱以及对草原荒漠和骑兵的重视,另外,其在关外崛起的过程持续半个多世纪,长期与明朝这个对手接触,并统治了燕北汉地,对明朝及华夏观念的制度也深谙其道(比如 灭了漠南蒙古得到了宋朝金印则号称比明更正统,正式立国改国号,在清看来毕竟明没有真正推翻元朝)。



除了这些其实因它靠近工业革命爆发,它还碰上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次,。比如:真正在陆地上碰到来自西方观念的挑战,与俄罗斯的扩张碰撞,导致其不得不重视北部边防,甚至签订了第一个东西方都共同认可的领土条约《尼布楚条约》,其实这个条约在中俄观念看来都不平等,中国说丢失了很多土地,贝加尔湖 雅克萨以北大片土地都应该是我们的,但是却因这个条约丢失了。而俄罗斯看来,这是无人地带,当他扩张到这里的时候没有人,而且自己还在这里建城生活了很多年,你却发动战争围城把我打败,并让我撤出了这个地区。



由于满清出身关外,其比汉王朝重视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康熙一方面平定关内中原分裂势力一方面也对关外发动扩张,利用漠西蒙古葛尔丹压力,逼迫臣服及结盟漠北科尔克蒙古(现外蒙古),打败葛尔丹吞并青海新疆西藏,做到了沙俄想做却没实力做到的事情。

因为是在与俄罗斯及蒙古的扩张进行激烈竞争,而这些都里自己的龙兴地东北很近,所以清朝统治者对这些地方的控制也不断强化,击败漠西蒙古后直接就地驻军设伊犁将军管辖。

俄罗斯不得不承认了满清帝国对这一区域的控制,这期间曾经发生一件事情,叫土尔扈特东归,实际上这是俄清瓜分中间地带的一次法理事件,这也就是为什么乾隆如此重视这件事情的原因。



在长达近300年的大清时代,其实清统治者的拓展性很强,对台湾的收复,朝鲜的控制,对越南缅甸中南半岛的征战臣服,实际上,当时在还没有领土概念的时候如果与西方洋人博弈得当,这些地方也完全可以算入中国领土之内,然而西方转换概念,而大清自顾不暇,即便打赢了中法战争仍然让中南半岛独立了,也让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一个麦克马洪线划界,但即便如此,也算是法理上承认了中国包含外蒙古的广大领土法理。

而,在这之前的王朝,基本上以天下观和华夷观看待中原和西部 东北等地区,强大时羁糜以保护内地十三省,衰弱时则弃之回防本部长城以内。即便汉武帝如此伟大,打跑匈奴后也只是在紧挨中原的河套地区建城移民。从而有限的扩大了华夏区域,而在满清开始,满清因为跨界王朝,直接将华夏整合成多民族概念,正好碰上东西方对撞,则同为黄种人的满蒙汉共同认定了自己是华夏中国人的身份(蒙古骑兵在与西方人作战中是最勇猛的)。

所以,虽然清朝有着我们所熟悉的太多的屈辱史,但我们依然说清朝确实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痛失外蒙是我等华夏子民心中永远的痛了)。


牛牛的事儿

因为,清朝奠定了我国的疆域大致界线。我国的领土范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超出过原来清朝的版图!


清朝版图:北接西伯利亚,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屿。



而且,清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金瓶掣签”等政策,保证朝廷对于地方的实力控制权!各地都服从中央统治,不再是松散的附属领土。

清朝没有统治过的疆土,现在也不属于我们。清朝以前统治过的疆土,大部分归我们所有。而我们再也没有把统治权扩张到,某些不属于清朝的疆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领土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个不短在变化的历史概念,领土只是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除了华夏腹地,就中国的陆路边界来说,不往前说,晚清民国乃至当下,国界线就不知道被改变了多少次!(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因此,当我们义愤填膺的说这也是我们的那也是我们的,这话也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在于一些领土在历史上某个时期,不管是事实上还是形式里,的确属于中国。

不对的地方在于只是静止的看到了领土曾经属于我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变化的一面,这样说不是要求放弃当下的正义领土,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领土能够为华夏虽有。

再亲再近,亲不过三尺领土,李清照说“为赋新诗强说愁”,在领土问题上,可以说无理也要争三分,更别说有理有据有节,说放弃领土谁是卖国贼。


历史的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的领土这话是有道理,但只能说是奠定了现在的领土,而不是以前的,更不会是未来的,只能是会影响未来,领土本就是个“前赴后继”的概念。

如果没有清朝鼎盛时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叶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的领土背景,当下中国的领土版图几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当然,现今的版图与清朝鼎盛时期还是有出入的,很大的出入,但是由于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特定的历史原因,改变已经发生,想要变回原来的样子,不是不可以,只是眼下时机的确不成熟,也许百年之后,谁知道又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