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沈阳你身边的老建筑——奉天测侯局旧址

奉天测侯局旧址在沈阳中山公园西北角,这座楼目前闲置没有任何用途,感觉准备维修的样子!本建筑建于1937年,是日本占领沈阳时候的天气预报部门,主要提供作战侵略服务!不是民用的设施。

测候 [cè hòu] 预测气候与天文,观测天文与气象。《宋书·律历志下》:“《乾象》之弦望定数,《景初》之交度周日,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斯又历家之甚失也。”《隋书·天文志上》:“古历,五星并顺行。 秦 历始有金、火之逆…… 汉 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清史稿·天文志一》:“ 高宗 又以旧记星纪,间有疏漏,御制玑衡抚辰仪,重加测候。” 中文名 测候 外文名 astronomical a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拼音 cèhòu 来源 《清史稿·天文志一》

大沈阳你身边的老建筑——奉天测侯局旧址

沈阳观象台(早期为奉天观象台)最早建于1887年,到2002年已历经115年(如果从有气象仪器的1905年算起,到2005年为100周年)。1887—1898年基督教传教士初建观象台。基督教于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英国长老会从清咸丰二年(1852年)派传教士来辽宁布道。1887年1月在沈阳大沟魁星楼始建观象台。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以及天气现象等项目。于每月末将整理好的数据报表寄送上海总教区。这就是沈阳市最早用仪器进行观测的观象台。当地百姓起名为“听雨巷”,即今沈阳乐郊路“现代家园”内。1895—1904年清朝海关观象台。清咸丰四年(1854年)6月29日,英、美、法3国领事强行与上海海关监督签订中国海关“聘”用外人税务司的协定。从此中国关税便操纵在帝国主义手里。清光绪五年(1879年)7月31日上海遭受台风袭击,损失严重。上海租界工部局以此为借口,由税务司出面“协助”清政府在关内和东北沿江、沿海一带设立海关测候所,并委托徐家汇观象台统一管理观测业务,负责收集各地情报资料、发布天气预报,主要为帝国主义海运服务。1905—1907年日本中央观象台建立奉天第八临时观测所。日本文部大臣于1905年5月指示在沈阳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附属地设第八临时观测所,地址选在奉天造币厂(今大东区六一五厂西侧),建立了观测场,每日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及天气现象。当地百姓把这条街起名为“天气胡同”。

沈阳有正式气象记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08—1915年日本关东厅奉天测候所。1905年9月,日俄战争刚一结束,日本政府不等清政府承认《朴茨茅斯和约》,就急忙于10月18日作为战胜沙俄实行军政统治的殖民机关,成立了关东总督府。将所有在战时设立的观测所移交都督府,改称测候所。为了便于管理,将奉天测候所由大东区“天气胡同”迁到日租界内,即现沈阳南京街中国医科大学南侧消防队院内,继续进行常规气象观测。1916—1929年奉天测候所。因日租界消防队扩建,原址已不适应气象观测的需要,故又把测候所搬到日本神社(现今为沈阳八一俱乐部)院内进行气象观测。1916年1月迁移到奉天西塔大街,设奉天支所,后改为奉天观测台等。1930—1952年奉天管区气象台。

大沈阳你身边的老建筑——奉天测侯局旧址

​ 1930年日本在我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关东厅及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为了达到长期占领东北的目的,就在中山公园的东北角建立了奉天观测所。1944年伪满洲国交通部第55号令,成立奉天管区观象台,共管辖辽宁省、吉林省北部、承德地区、内蒙古东部等22所台站的行政及业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观测工作一度中断。1948年2月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接收沈阳观象台,恢复了业务工作。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东北军区气象处接管沈阳观象台,纳入部队建制。1953—1986年沈阳中心气象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在原沈阳观象台的基础上成立东北气象台,后又改为中央气象局沈阳中心气象台。于1954年1月迁移到沈河区南塔街五里河子5号,先后由东北气象台、沈阳中心气象台管理。观象台改为股级建制。1960年8月迁移到沈河区文化路2段2号,先后由辽宁省气象台、沈阳市气象台、辽宁省气象局管理。1987年至今沈阳观象台。1990年1月观象台从喧闹的市中心迁移到以浑河相隔的浑河南的东陵区五三乡浑河堡村新址,移交给沈阳市气象局管理。于2006年1月迁移到浑南新区南屏东路5号,更名为沈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从2004年12月24日起,开展新旧址的对比观测;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展观测业务。观象台更名为沈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气象工作者的努力,使沈阳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到了今天,成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沈阳你身边的老建筑——奉天测侯局旧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