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北京故宮(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王朝的首都,中國兩大帝國的核心,也是天子最高權力的象徵。整個故宮有著諸多奇異現象,至今有些仍迷霧重重。那麼,為什麼偌大的紫禁城無一處廁所?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的房子(由於年久損毀,現僅剩8704間),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的人,皇宮裡房子的用途和分類精細齊全,有議政的、會客的、就寢的、煮茶的、做飯的、換衣服的......等等,可以說當時人能想到,基本上樣樣都有。

俗話說“人有三急,尿急憋死人。”但是,如此大得驚人的紫禁城,竟然沒有一處廁所。那麼,皇上和三宮六院嬪妃及太監宮女們,平時在哪兒上廁所呢?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關於紫禁城為何不建廁所,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裡最主要原因:不是紫禁城裡沒有“廁所”,而是皇家採用了“移動式廁所”(便器)。比固定在一個地方臭昂昂的廁所,要有一定優勢。

在當時,整個紫禁城的人大致分為兩等:皇帝妃嬪屬於“主子”,上等人,使用的豪華便器叫“官房”,“官房”用料及做工非常考究,待遇非同一般;宮女太監雜役屬於“奴才”,下等人,只能使用最粗糙的公用馬桶。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皇帝及嬪妃的便器,精選上等名貴材料,有檀香木的、黃花梨的(甚至據說還有鑲金鑲鑽的),做工精細、精湛絕倫,而且便器內佈滿特製細沙,表面還要精心灑上一層焦棗、香灰或碳灰,經過數道中草藥薰香......上個廁所也儀式感十足,可謂奢侈奢華。

定期都會有專門的太監,收集各宮的糞便等汙穢物,統一集中到糞桶車上,拉出皇城倒掉。太監宮女雜役等下人,用的馬桶是粗糙木頭做的,俗名“便房”,想上廁所必須要去公共淨房內。在紫禁城這個人口密度較高的地方,“移動式廁所”比建固定廁所大致有幾點優勢: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1、保證皇宮內的大環境,更清潔、少異味

皇家對皇宮要求甚高,不允許出現明顯異味,更何況這麼莊嚴的地方有汙穢物存在,會玷汙所謂的皇家氣象。全部使用便器,完事後拉出倒掉,皇宮內就不會有異味了。

試想:紫禁城裡眾多太監宮女們,人口龐大、人口密度高,每天聚集在一個地方吃喝拉撒,若建廁所,萬一這裡面塞滿了便便,這不讓整個宮裡臭氣熏天嗎。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2、對於皇帝及嬪妃而言,更方便、更省事

對於衣來張口、飯來伸手、時時處處都要人伺候的皇帝及嬪妃們來說,這樣反而更方便,從來不用自己跑去“上廁所”,而是命人將自己專屬“廁所”抬過來。一方面是相對方便,另一方面也是皇宮中人已習慣這種便器方式。

所以,古代當時的紫禁城,既然採用了“移動式廁所”,建廁所也就顯得沒那麼必要了。如今的故宮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天都有上萬人的流量也讓故宮建了無數的測試。

參考文獻:《明史·卷六·本紀第六》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