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卡雀哇節是雲南獨龍族最有代表性的節慶活動,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獨龍江流域的所有獨龍族村寨。

古老卡雀哇節與其氏族制度密切相關,保留著木刻傳信的信息傳播方式,尤其是把握獨龍族曆法的起源及變遷歷史,是研究沒有文字族群的社會組織機制的珍貴樣本,是獨龍族對傳統文化加以系統整合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彰顯了獨龍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和人生順達的願望。

卡雀哇節是獨龍江地區獨龍族的新年,沒有固定日期,一般在頭年的臘月底或次年的正月初,由各村寨長老擇一個日子,節期最短三天,最長九天,過去是以父系家族為單位,現在以村寨及鄰近地區為單位,用刻木,結繩或口信通知四方親友,約期舉行剿牛祭天的活動。各家都邀請親友一起來過年,會在特製的木條上刻上缺口,這就是“請柬”,派人送往邀請的村寨,木條刻上了幾個缺口,就表示幾天後舉行年節。接到木刻“請柬”的人,要帶上各種食物,前往致意祝賀,賓主相見,要共同飲一筒水酒,相互對歌,晚上,全村人都陪著客人歡聚一堂一處,圍著篝火,一面品嚐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鍋莊舞”,共同慶賀一年一度的豐收,一邊祝詞,一邊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拋入懸掛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上以卜禍福,碗口朝上為吉兆。

卡雀哇節一般為三天:

第一天,家家掛起彩色披毯,清晨,人們在木屋前掛上旗幡,燃起松枝,歡度一年一度的卡雀哇。入夜,舉家喝酒卜卦,祈求來年豐收。年輕人則聚集起來來到各家輪流跳舞祝賀。

第二天,祭山神,用蕎麵捏出山神及各種野獸祭祀,早上前往本氏族的固定祭地進行祭祀,以求來年安康順利,祭場一般都設在村寨背後樹木茂盛而又平坦的地方,在此每個家庭都壘起一堆石頭為祭神壇。整個氏族在當地有多少個家族,就有多少個石堆祭神壇。

第三天,舉行最為隆重的“剽生祭天”儀式,以祈禱人畜興旺和農業豐收,剽牛祭天是卡雀哇節的高潮,婦女為祭牛披上獨龍毯,角上掛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後,全部人圍著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標或竹予,走入祭場摟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邊跳舞邊剽牛,這時廣場上人們圍起圓圈,敲起鑼,揮刀舞弓,歡歌歡舞,牛剽過後,人們分割牛肉,習慣上當場煮食,並對歌共飲以示祝賀,載歌載舞,通宵方散。

2006年5月20日,卡雀哇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卡雀哇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