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上一篇文章《如何理解中醫高手在民間》大家可以查看往期文章。我提到了,“高手在民間”是一個偽概念。準確的說“民間”這個詞是一個偽概念。我肯定“高手在民間”這個事兒,而認為“高手在民間”這個介賓短語不適合當下社會的語境稱謂。因為容易引起歧義。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看到好多留言對老梁的見解不理解,因此今天老梁就這一個問題,簡單展開一下。

為什麼說“民間”是一個偽概念呢?

聽到這個“某某在民間”的時候,我本能的腦海裡首先顯現的是一本雜誌。叫《民間故事》裡面主要講類似於民間四大故事:比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等等封建的舊的小說故事為主。緊接著有一種低頭的俯視的不自覺的不適感……

或許這是我個人的錯覺。

狹義的講 “民間”這個詞帶有一定的封建社會的色彩。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民間這個詞已經被人民中,群眾中等所取代。很長一段時間這個詞很少出現。廣義上講,民間你也可以理解成人民中間。但是總感覺是一種文字遊戲。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民間”它對應的是“廟堂”。大家毫無異議。

這裡引一首小詩,“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很有這個封建君臣色彩的詩。

然而現在新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廟堂都沒有了,哪來的民間?有人說不對呀,個別時候媒體還稱“官方”,而我看特別媒體“官方”這種稱謂,是遷就約定俗成的一種說法,明確的說應該稱之為人民政府,或者是各級政府!

或許有人說我們可以把“民間”約定俗成,有什麼不好嗎?老梁認為,有許多約定俗成的叫法是應該被淘汰的,因為它給人聽起來是一種飽含歧義和自虐的感覺。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舉個例子,許多人在抱有怨氣和不滿的情況下稱自己為“平民”,“草民”一樣,是刺耳和有封建感情色彩的。因為新社會,都應該稱之為“公民”、“人民”哪怕謙卑些也是“群眾”“百姓”,當下時代用一些該淘汰的偽概念稱呼別人或自己不免有一種奴性的感覺。所以老梁認為“民間”,應該改成“群眾中”或者“人民中”,更為貼切。所以我說當下時代,失去了語境的“民間”是個偽概念。

既然“高手在民間”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在新社會要提“民間”給人的印象就是封建社會的這一群受剝削受壓迫的群體;那麼對應當下社會反而是社會階層的底層。因為它對應的所謂“官方”或者叫“廟堂”顯然已經不存在了,只有社會階層的不同,所以這麼樣用是不合適的。所以我稱之為“高手在群眾中”。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當下如果非要強調是“高手在民間”。就可以理解為高手是一種底層人才的“逆襲!”也不為過。

我不敢自稱高手,但我確實生活在在群眾中,如果我要自稱是“民間中醫”,我會有一種低人一等的無奈。我一般乾脆稱之自己為醫生或者是中醫大夫,反而心平氣和!別人也不會產生任何理解上的歧義!

最後我肯定了,高手的確在“民間”。但是我不用高手在“民間”這個詞,而要說成“高手在群眾中”。“在人民中”,這是一層意思;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社會底層的一種“逆襲”!他遠不只是一種自豪,更多的而是一種無奈。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畢竟社會是分階層的,這種社會階層的不同又與封建官方與民間或者廟堂與民間的概念有天壤之別,這就是我為什麼肯定“高手在民間”這個事兒反對用“高手在民間”這個詞的原因。

不足之處,大家多多批評探討。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當下社會“民間”是一個偽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