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上,来自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的5位学者,与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学者一道,就以下几个方面对知青上山下乡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第一,后知青时代的学科建设。要实现知青上山下乡研究的长足发展,首先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对此,学者们纷纷提议要建立起知青上山下乡研究的学科理论体系。不过,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话题,牵涉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建立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要消减学科壁垒,引入不同的学科视野,以实现研究的长足发展。同时,学者们也指出,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注意对一些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界定,例如,“上山下乡”与“上山下乡运动”,“回乡知青”与“下乡知青”,等等。对这些概念的重新梳理和界定就是重新研究,也就能拓展知青话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帮助实现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第二,资料开发与研究的新取向。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即新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在所汇报的知青史论文中,都注意到对地方档案、日记、书信、回忆录、地方志、图像、口述访谈等资料的利用,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解读,已经对知青话题中的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知青医疗史、知青日常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知青史的研究通常总是从知青的视角开展的,此次有论文从农村和农民的视角切入,探讨农民对知青下乡的态度和反应。此外,与会学者还围绕着新材料就知青的个人史(心态史、情感史)、记忆史、图像史等新领域的开辟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深化此类话题的研究。在所汇报的社会学等学科的文章中,也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访谈挖掘到新的材料,就知青身份认同、群体心理、代际差异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第三,区域性知青史研究的路径选择。知青上山下乡波及整个中国,其既有总体的共性,但同时更具有地方性。因此,此次会议对如何开展地域性知青史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入讨论。事实上,知青上山下乡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性的迁徙,但这种迁徙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地理范畴,更牵涉经济地理、文化地理,而在此过程中,知青上山下乡与原有地理格局之间的关系,包括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因应等,都值得重新梳理和解读。另外,此前一些被遮蔽和忽略的边缘地带的知青上山下乡也在此次会议上得到了讨论,从而更有助于思考知青下乡的差异性,以及知青上山下乡的变化。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第四,传统议题的再出发。在这次会议上所提交的不少论文,由于搜集到不少新的资料,采纳了新的理论,因此对一些诸如上山下乡原因、婚姻之类的旧话题进行了新的解答。通过讨论,学者们纷纷指出,既要看到现实因素对上山下乡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要看到意识形态因素与上山下乡的紧密联系,要注意区分领导人之间的差异,更要注意把握国家、地方政府与个人(家庭)之间的多重关系。同时,对知青与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问题也得到了重新的讨论,显然,大家越来越关注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评价问题,强调要在研究中突出人,既要看到知青的共性,也要看到个性,要注意挖掘知青上山下乡的具体影响(包括知青上山下乡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等问题)。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通过与会学者两天的热烈讨论,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进一步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强调以资料开发为路径,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培养更多新人,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从而建立起知青话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以实现知青话题研究的常做常新。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提交会议的二十多篇论文中,有十篇是没有知青经历的年轻一代学者或研究生提供的,预示着知青史研究今后的繁荣发展。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