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杜聿明?

cainiaopro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八:东北保安总司令官、徐州剿总副司令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杜聿明是国军屈指可数的帅才,是蒋介石依赖的战场救火队长。抗战时任中国第1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军长、中国远征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是唯一肩负2大战区的前指总指挥(东北、华东)。杜聿明擅长大兵团指挥作战,每每能准确判断战场局势。淮海战役杜聿明受蒋介石严令,率徐州3个兵团回师救援黄维兵团,在永城陈官庄战败被解放军俘虏,后关押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释放后于197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其女婿是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杜聿明(1904-1981年),字光亭,陕西米脂人,父亲是清末举人,参加过同盟会。1923年杜聿明毕业于榆林中学,与大他2岁的曹秀清结婚。原本想报考北京大学,后决定投笔从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讨伐陈炯明战斗中初露头角,担任排长,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17军25师旅长、副师长,参加过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战争。


1936年杜聿明任南京陆军交辎学校学员队队长,负责培训机械化军官。1937年交辎学校战车营、交通兵2团汽车部队合并,成立国军第1个装甲团,杜聿明任团长。1938年装甲团扩编为200任师长,杜任师长。1938年12月,200师扩编为第21军,随番号改为第5军,杜任军长,参加过桂南战争,在昆仑关大败日军,重创日军王牌钢军第5师团。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国军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总司令卫立煌,杜聿明任第1路军副司令,其第5军为主力。此期间杜聿明无条件执行蒋介石命令,在失利后率军穿越野人山,得到蒋介石重用,升为远征军总司令。

杜聿明老上司:中国远征军首任总司令、东北剿总总司令杜聿明。

1945年抗战胜利,杜聿明执行蒋介石密令,解除了云南王龙云武装,但蒋介石为平息众怒,解除杜聿明职务(昆明驻防总司令、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谢国人。

同一天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总司令,掌管东北军事。日本投降后,从延安、山东抽调大量干部、部队前往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率10万之众抵达山海关。杜聿明率第13军、52军海运秦皇岛登陆。随后大举增兵东北,主力新1军、新6军、71军等数十万部队陆续到达。这时期林彪有攻有守,打的非常出色,硬是在松花江站住了脚跟。1947年7月8日,杜聿明因战事忧郁成疾,卸任东北保安司令,前往上海养病。


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在辽沈战役被俘。

1948年国军在国防军事检讨会上,国防部部长何应钦通报了内战国军损失情况和48年作战计划,参会高级将领对国军人员、武器损失目瞪口呆、吵成一团。杜聿明在战略层面早已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提出放弃华东、华北,将主力撤退到江淮一带,蒋介石做事犹豫拖拉,还是幻想在徐蚌与解放军决战。江淮地带国军分华中、华东2个剿总司令部,不能统一指挥,蒋介石希望白崇禧能出任2个总司令统筹兵力。白崇禧提出华中、华东要统一指挥,只在蚌埠设立总司令部,但蒋介石说徐州需要再下设一个司令部,刘峙任司令官,白崇禧怕当替罪羊,拒绝出任指挥官。


受国防部节制、归属徐州剿总指挥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在战场被俘。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一意孤行,要求参谋部制定徐蚌决战计划,核心是以一个最坚军吸引华野主力来攻,然后国军各主力兵团形成大包围,蒋介石派人征询杜聿明意见,杜聿明认为计划没有问题,关键是行动要快,要求蒋介石下令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将分散在陇海路、津浦路上7个兵团往徐州靠拢。然而刘峙只关心自己私利,不管部队死活,在济南失陷后20天里没有丝毫动作。辽沈战役爆发后,蒋介石无将可用,把杜聿明派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攻击塔山,与廖耀湘兵团东西对进救援锦州。在林彪攻克锦州后调头准备消灭葫芦岛东进兵团,杜聿明紧急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结果廖耀湘的第9兵团成了替死鬼,东北最精锐的10万野战部队被消灭在黑虎山。


徐州剿总主力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在淮海战役中化装逃跑。

没等辽沈战事消停,粟裕抓住徐州国军战守不能的窘态,迅速制定淮海作战计划,准备消灭前出在新安镇的国军黄伯滔第7兵团。随着第3绥靖区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华野得以迅速南下。驻守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辖第25、63、64、100军),原是可以安全撤到徐州的。但是准备海运南撤的海州第64军,因为给刘峙贩卖私盐,刘峙为自己私利,临时下令第44军划归黄百韬兵团建制,由陆路撤往新安镇,并要求黄百韬兵团在新安镇等第44军两天。而刚升任兵团司令黄百韬,手握5个军12万人马,得意之际忘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也没有让新安镇的4个军先行渡河,犯下致命错误。



徐州剿总主力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在一片慌乱中,黄百韬兵团4个军从铁路桥西撤运河,此时华野部队追了上来,刚到新安镇的第44军当即溃散被歼。而在曹八集驻防、负责掩护黄百韬兵团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突然接到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的命令,要兵团立即转进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防线。黄百韬急忙找到李弥,提出部队虽然撤出来了,但是还有63、100军溃乱,希望李弥兵团迟一天一起走,让第7兵团收拢部队。李弥当下拒绝了黄百韬请求,率13兵团先行出发,而第7兵团主力第64军,见碾庄有现成工事,提出先不走,哪怕和解放军打一打也不怕,黄百韬一下没了主意,他认为解放军目标是夺取徐州,而碾庄距离徐州仅50公里,就下令7兵团在碾庄休整,没想到仅一天时间,华野主力就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徐州剿总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杜聿明指挥完葫芦岛撤兵,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得知华东国军没有向徐州靠拢、黄伯滔兵团被围,大惊失色,第二天匆忙飞往徐州指挥作战。

刘峙、杜聿明紧急召集各兵团司令官召开会议,刘峙坚持认为解放军目标是夺取徐州。杜聿明哭笑不得,提出集结徐州各兵团主力救援黄百韬,并需要华中部队驰援。双方争吵了一天,最终蒋介石驳斥了刘峙观点。杜聿明当即下令:孙元良兵团从宿县转进徐州防守,黄维兵团紧急向徐州靠拢,次日邱清泉、李弥兵团需在大许家完成集结,救援黄百韬兵团。


第三绥靖区张克侠、何基沣起义,打开了徐州大门。

11月13日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5个军12个师,100门重炮、100多辆坦克在飞机配合下,向大许家阵地发起猛攻,战斗一直打到22日,国军在损失34辆坦克、1万多官兵情况下,只前进了10多公里,虽然黄伯滔兵团已听到援军炮声,却始终没有见到援军。23日解放军发起总攻,突破碾庄核心阵地,第7兵团司令官黄伯滔举枪自杀。大许家的攻击随即停止,摆在杜聿明头上的,是徐州国军三个兵团何去何从的抉择。


化装士兵出逃被俘的杜聿明。

祸不单行,24日从蒙城往宿县攻击前进的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遭到中野合围,前来救援的部队现在成了救援对象,国军统帅部与徐州剿总乱成一团:战,如何战?退,如何退? 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参加会议,杜聿明头脑最为清醒,经过局势分析后,杜聿明提出核心观点:

战就不能撤,如战则以徐州为中心,速调5个军以上援兵,与华野在徐州决战;撤就不能战,如果没有援军,徐州主力需立即南撤至江淮,整顿后再发起攻击救援黄维兵团,撤退途中无险可依,绝对不能停留。

顾祝同听懂了杜聿明的话,要救黄维得大举增援,没有援军徐州主力必须撤退,不能恋战,这是丢车保帅的棋,但也比大家捆在一起死好。会议上同意了杜聿明的计划,批准30日徐州主力往徐州东南方向撤往淮南、淮安,再建立阵地反击。会议做出决定后,杜聿明要求各部保密,而刘峙总司令当天就透露国军撤退的消息给经商的侄儿,结果消息迅速泄露,整个徐州乱成一团,撤退变成了溃散。


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与杜聿明。

国防部同意的是杜聿明率徐州主力出徐州东南,往两淮方向撤退,而华野也掌握了这一机密情报。粟裕迅速派出大部队往两淮方向运动,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但是杜聿明临时改变撤退计划,率军走的是反方向的徐州西路永城。等粟裕发现杜聿明真实撤退路线时,华野与徐州国军主力相隔2天的行军路程,对于杜聿明集团这样拥有大量机械化装备的国军主力来说,要追上去困难可想而知。为了怕蒋介石临时变卦,杜聿明要求各部关闭电台联络,免得节外生枝。

第12兵团副司令长官胡琏。

杜聿明三个兵团往西转进永城,沿途整理收拢部队,还算顺利。这个时候杜聿明的上司蒋校长坐着专机在最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专机在部队上空转了几圈,然后投下一封委员长亲笔信:据空军观察,你部往永城方向撤退,无异坐视黄维兵团被歼灭,望你部与李延年兵团南北攻击粟裕,以解黄兵团之围,否则你我将成为党国罪人......杜聿明看到手信心如死灰,知道老头子又变挂了,说好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如今徐州主力近30万人,在这荒野上,一无粮草补给,二无险要可守,现在华野几十万追兵在后,前面中野大军虎视眈眈,一旦停住脚步,等待杜聿明结果是什么,应该不难猜到。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杜聿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蒋介石命令,其他将领都面面相觑,唯独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迫不及待的起立说:那就按照委座命令往前打。邱清泉的真实想法,是因为其起家部队第5军第45师负责断后,被解放军包围。邱清泉本来就来就哭着喊着要杜聿明停止行军,回头去救45师。而70军军长高吉人、72军军长都劝邱清泉:45师本来就是断后部队,做出牺牲是应该的。邱清泉一意孤行,命令70,72两个军回头救援45师,经过一夜激战,45师是救出来了,但是粟裕也率华野主力到达,然后,然后就杜聿明和30万大军过上了包围圈生活。
指挥徐州作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


30万大军被包围在陈官庄,时逢寒冬,杜聿明外无援军、内无补给,突围又无接应,投降又不甘,其心如死,最后化装突围被俘。

杜聿明年轻时候报考黄埔一期,后浴血东征、北伐,中年时抗日,参加长城保卫战各役,后担任装甲兵指挥官获得昆仑关大捷,在缅甸击败日军,后历经万苦经野人山回国,身染重病,死里逃生。后在东北疲于奔命,46年摘去左肾。48年指挥徐蚌会战,跛足执杖而行苦不堪言。杜聿明是国军唯一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却每每受到蒋介石乱命干扰,奔着对蒋的愚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尽人事而已。淮海战役兵败身俘,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国军将领,释放后发表了抗日、辽沈、淮海等战役回忆录。


烟酒阁大学士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杜聿明的父亲是清末的举人,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杜聿明自幼就对笔墨有一定研究,如果按照父亲的轨迹,杜聿明长大之后做一个教员什么的,应该是正常人生。但是杜聿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很有追求的青年,早年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两个志向,出国留学学习富国强兵之法或者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最后我们看到的杜聿明正是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那个杜聿明。

当时军阀混战,选一支军队成为杜聿明必须面对的事情,1924年中学毕业后,杜聿明南下广州考取黄埔军校。

并且参加了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战役,随后被孙中山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任职,后来因违反命令被撤职,在得知蒋介石的北伐军打到武汉的时候,杜聿明开始投奔蒋介石。

为蒋赏识,为蒋卖命

杜聿明的军旅生涯也因为蒋介石所大放光彩,在杜聿明投奔蒋介石的过程中,杜聿明遭遇种种困难,最后见到蒋介石实属不易,蒋介石对杜聿明的忠诚感动,于是将其视作心腹,屡屡提拔,杜聿明也很听蒋介石的话。

1937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次机械化部队,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该团团长,可见对杜聿明的信任,后该团扩编成第200师,杜聿明为该师师长,1938年改师再扩编为军,也就是第五军,杜聿明就成了军长。这支部队,在当时来说,清一色的苏联援助,是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后来就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

昆仑血战,一展英豪

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情形发展转变,日军有意对切断国民政府的国际援助补给线,从而迫使蒋介石投降。

1939年日军发动桂南作战,已经威胁到西南的大后方的安全,杜聿明指挥郑洞国率部第一师对日军进行进攻,进行拉锯战,并且让邱清泉率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迂回,切断昆仑关日军的退路,在战斗中,击毙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后来戴安澜率第200师与第六十六军前来支援,取得昆仑关战役的大捷。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其第十二旅团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可以说,杜聿明在该战中,发挥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因此,更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浴血奋战,缅甸远征

1942年中国成立远征军决定入缅甸保护缅甸公路,杜聿明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在缅甸作战初期,给予日军极大的打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依然屡创佳绩。

赴缅作战是悲壮的,在战斗中,也曾有过艰险的境地,但是中国远征军并没有在外国战场丢人,反而打出了中国军人气魄和风采,很多受伤的士兵,不愿被日寇俘虏,甚至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于中英之间存在的利益上的矛盾,加上英军和老蒋的辖指挥,只是远征军损失重大,尤其是在最后撤离的时候,他本应该撤离到印度,结果因为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选择退回国内,在野人山时,远征军伤亡惨重。

回国之后,蒋介石非但没有责备杜聿明,反而擢升杜聿明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可见,老蒋对服从他命令安排的人,还是很照顾的,也完全不是那种让部下背黑锅的人,关键时刻,你得护犊子。

黄埔娇子,效忠到底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杜聿明的发展的确超过了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堪称国军方面的战略级人物,黄埔学员能够够得上战略级的将帅,基本没有几个。

关于杜聿明在内战时期的事迹,已经讲过很多了,其中涉及到很多事情,尤其是杜聿明又先后担任辽沈和淮海的指挥官,具体的就不说了。

史论纵横认为,杜聿明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由于杜聿明对蒋介石太服从了,蒋安排什么,杜聿明就执行什么,即使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只要老蒋安排了也要为之,因为这一点获得蒋介石的信任,也因为这一点使自己走上绝路。


史论纵横

远征军是蒋介石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军队,在抗战处于劣势的时候,蒋介石已经考虑到战后的世界格局,于是他从现有的部队中抽调出10万精锐进入缅甸,打通国际交通线,救出被围困的英国人。远征军以杜聿明和罗卓英为首,孙立人,戴安澜为师长。

远征军第一战是孙立人指挥的,以一个团一千多人的兵力打垮了一万日军,解救出来7000多被围困的英国人,之后中英两国共同商定要联合作战,但是短短十天后,英国人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他们把现有的阵地撤出,结果让日本人从后方包围了我远征军。

这个情形下,英国人邀请远征军前往印度去补给,印度作为英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补给基地,英国人在那里建设的还不错。这个情形下,杜聿明和罗卓英都决心要撤回国,穿越野人山。孙立人坚决不同意,杜聿明还让孙立人殿后,自己率领大部分回国。

孙立人阻击日军后,跟随英国人去往印度,在印度,孙立人的部队得到了补充,而且装备都换了最好。而杜聿明就不好过多了,野人山是几百年都没有人去的地方,远征军10万人每天都有人掉队,据说,给杜聿明抬担架的都牺牲了一个排的士兵,

在杜聿明从野人山出来后,远征军只剩下不到4万人,大半国军将士牺牲在丛林里,杜聿明回去就大哭,蒋介石这个人很有意思,不但没有谴责他指挥的失误,而且还胜任他为集团军司令。原来翻越野人山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蒋介石喜欢忠诚的将军。在第二次的印度大反攻中,孙立人以一个师的部队先后歼灭了日军8万多人,乃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但是这样一位将军在回国后,先后打败过林彪,由于战功太大,而且和美国人的关系太近,蒋介石去了台湾后,担心美国人拥护孙立人,所以软禁了他33年。

杜聿明本来是个很有军事天赋的将军,但是过于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在东北败给了林彪,在淮海败给粟裕,整体来说抗战期间还是有功的


历史大家

不得不说,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时代,蒋介石麾下始终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将领,是蒋介石最大的成功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能在波云诡异的民国时期,始终牢牢控制着国民政府。在这批以黄埔军校出身为主的蒋介石死忠中,杜聿明的战功和才华名列前茅。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人,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作为资历最老的黄埔一期“天子门生”,再加上自身过硬的军事才华,杜聿明的升官速度哪怕在黄埔生中也属于最快的一批。杜聿明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长城抗战等一系列战争,并由于其优秀的表现,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已经被授予少将军衔。

全面抗战爆发后,担任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团长的杜聿明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第二年,装甲兵团整编为第二百师,杜聿明成为了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师长。同年,第二百师扩编为第11军,后很快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军。

掌握着当时中国最精锐、装备最为精良的第五军,杜聿明也成为对日寇进攻最为积极的将领。在华南战场,率部对日寇正面攻击,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歼灭日寇第21旅团5000余人,收复昆仑关,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

1942年,为保卫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中国派出远征军,杜聿明成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进入缅甸的远征军士气高昂,多次取得对日作战胜利。但是由于英国的扯后腿,出国时机过晚,部署不当,再加上蒋介石等人的乱指挥,远征军遭遇惨败。

撤退过程中,由于愚忠蒋介石,杜聿明拒绝了史迪威等人要求撤往印度的命令,奉蒋介石之命率部败走野人山,导致远征军损失极为惨重,数万精锐未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却死在了荒凉的野人山,抗日名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因此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一己私利,挑起内战,作为蒋介石最忠诚的部下,杜聿明一马当先,成为了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杜聿明首先担任的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率部进攻东北解放区,给东北野战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948年,成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本打算率领精锐的三个兵团撤退,以为国民党军保存实力,但由于蒋介石的又一次乱指挥,杜聿明被迫停下队伍,救援被围黄维兵团。而最终也不出杜聿明所料,他所率领的大军最终在陈官庄被解放军彻底消灭,他本人也被解放军俘虏。

被俘后的杜聿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由于表现良好,在1959年,作为第一批战犯被特赦。被特赦后的杜聿明成为文史专员,记录文史资料,同时也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8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虽然由于杜聿明愚忠蒋介石,造成了一系列失败,但杜聿明的人品无可指摘,军事才华也不容否认。尤其在抗日战场上,杜聿明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均取得了巨大战果,无愧于其抗日名将威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鸢飞九天2018

杜聿铭将军是抗日名将。 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有对日寇作战铁血昆仑关的伟大业绩,也有缅甸战役中兵败野人山的惨剧,当然还有淮海战役中被俘的经历,但总的说来,杜聿铭将军在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的抗日疆场上可谓是赫赫名将,这些也必将被人民牢记。 杜聿铭曾任国民党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5军 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 等职。 杜聿明于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陕西省米脂县的地主家庭,字光亭。父亲杜良奎为清末举人。 他从小受到旧文化的熏陶。"五四运动"后,杜聿明接受社会新思潮的影响,立志投笔从戎, 挽救时艰。 1924年4月,杜聿明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不久加入国民党。10月,杜聿明参 加黄埔学生军平息商团叛乱。1924年12月,黄埔第一期学员毕业,以他们为骨干,成立 了两个教导团.杜聿明到第一团当见习官兼军需士。因办事认真细致,不久即升任副排 长。但因对士兵要求过于严厉、苛刻,不得士心.处境尴尬。 1925年春,孙中山下令东征讨伐陈炯明,杜聿明被调到宣传队参加战斗。当时国民 军第2军军长胡景翼想仿照黄埔的做法,在河南开封创办一所同类的学校,请广州方面 派人协助。杜聿明等4人被派到开封帮助胡景翼会同苏联顾问筹办开封军校。因胡景翼 旋即病逝,军校停办。杜聿明无处安身,快快回到陕北老家。 不久加入国民军第2军, 任副营长,并参加守护孙中山灵柩的工作。后来,因与团长高桂滋不合,被撤职。他 一气之下跑到武汉,在张治中手下担任连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杜聿明因不明确表 示反蒋,被武汉国民政府囚禁。他设法越狱逃到南京,通过张治中见到蒋介石,被任命为 总司令部训练处的校阅委员会中校委员。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下野,张治中出国,杜聿 明又遭失业。 1928年夏,杜聿明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杭州预科大队第2中队中校队长。同年冬,任 新编第1师第2旅参谋主任。1929年初,任南京中央军校第7期第4队中校队长。他的才干 颇受张治中的赏识,1929年蒋介石建立教导第2师,张治中兼任师长,杜聿明在张的手下 任中校营长。 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进行中原大战时,杜聿明已升任上校团长。 1930年冬,教导第2师改为陆军第4师,杜聿明担任团长,以全副精力投入治军,被师长 徐庭瑶倚为骨干。 1932年初,该师开入大别山围剿红军,杜聿明表现出较强的军事才能, 反败为胜,扭转了战局,被提升为少将团长。从此徐庭瑶对他更加另眼相待, 1932年冬,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杜聿明任属下第25 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 1932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2月,日军侵占山海关。2月,日军兵分三路进攻热河 。3月,杜聿明曾率部参加长城抗占,在古北口一带歼敌2000人左右。 这是杜聿明在抗击日寇作战中立下的第一功。 1933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教育班(培养中级以上军官)进修学习。1936 年毕业,襄助徐庭瑶创办南京陆军交辎学校,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1937年, 国民党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为第一任团长。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 杜聿明率装甲兵团两个连协同步兵在上海汇山码头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 1938年,装甲兵团撤到湖南湘潭整训,补充了大批武器装备,扩编为第200师,约有 兵力2万人,杜聿明任师长。1938年12月,第200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下辖3个师,徐 庭瑶任军长,杜聿明任副军长。人军从湘潭移到广西全州,继续练兵。不久,新编第11军 又改番号为第5军,杜聿明升任军长。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初期唯一的机械化军,武器装备全部是苏联援助。在国军中 是装备最好的部队。这样的装备也为后来的昆仑关胜利打下基础。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军以截断我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为目的,开辟华南战场。11月 11日,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攻南宁,杜聿明奉命率军迎战。24日,日军攻占南宁。 12月4日,占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杜聿明分析当时的军情,认为日军孤军深入,后 援一时跟不上,故向重庆最高统帅部建议主动出击。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桂林行营发 出的第1号攻击命令:以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担任正面主攻;戴安澜的第200师为总预备队; 邱清泉的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孤立昆仑关之敌;先破昆仑关,再收复南宁。杜聿明经过 周密部署,于18日晨,命令担任正面主攻的荣誉第1师在战车、炮火掩护下向昆仑关的日 军发动猛攻,经过一昼夜血战,占领昆仑关。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又夺走昆 仑关。此后双方反复争夺,昆仑关阵地几经易手,双方伤亡很惨重。杜聿明及时调集各 部,对昆仑关形成包围圈,决定采用要塞式攻击法,一步步地把包围圈缩小,最终困死 敌军。经过一系列攻坚战,各大小阵地均被我军攻占,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场的所有 日军全被肃清。这次战役日军损失巨大。 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材料,日军第5师第1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85%以 上将士被打死,日军共计伤亡4000余人。我军大获全胜,杜聿明当居首功。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截断中越通道进而威胁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当时缅甸 是英国的殖民地,为对付日军的强大攻势,中英双方在1941年12月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 缅路协定"。1942年3月,仰光失守,中国方面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


無智亦無嘚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主动请缨抗日,充分分析日军的弱点后,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使用主动进攻的闪电战术,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一战成名。



1942年初,日军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率四个师团分两路向缅甸进攻。中国派出远征军,杜聿明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中国和英国军队集结后,策定作战计划,分三路南下迎击日军。杜聿明第五军为中路军,于3月9日接替英缅军在同古的防务。在同古,其率领的200师在戴安澜的指挥下,以少胜多,给了日军致命一击,可惜由于英军的妥协,使得远征军处处被动,被迫撤退,撤退途中因听从蒋介石的撤退路线,途径野人山时,部队大部因疾病死亡,留下了终生遗憾。




1945年11月,杜聿明指挥部队进入东北,相继占领葫芦岛、锦州、山海关。12月,国共开始和平谈判,杜聿明抢在停战生效之前,接连占领了阜新、营口、朝阳、平泉等重要城市。5月和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发生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交战,最终迫使东北民主联军战略撤退,杜聿明率部乘势攻占四平、长春,杜聿明到东北仅仅半年,就先后占领了大半个东北,北隔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对峙,杜聿明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8月,为实现占领全东北,杜聿明制订了北守南攻的策略,集中力量进攻南满,但在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连遭败绩,东北国民党军由此开始走下坡路。到1947年8月,杜聿明面对战局一再失利,忧郁成疾,只得离开东北,到上海治病。




1948年6月,国民党军在全国各战场都遭到了严重失败,战局已经逐渐恶化,因此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9月,东北解放军军发起了辽沈战役。10月初,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蒋介石为了挽救败局,急调杜聿明到东北指挥,杜聿明从徐州飞抵沈阳的第二天锦州便告失守。眼见东北大势已去,杜聿明能做的就是指挥葫芦岛的4个军撤离东北。



11月,华东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杜聿明又被调回徐州,指挥徐州地区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杜聿明作为国民党军方面的实际统帅,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无法挽回战败的结局,但是在这场战役中仍能看到杜聿明独到的指挥水平。战争一开始,粟裕的部队便包围了黄百韬兵团,想采用围点打援的打法。而杜聿明则建议暂缓解救黄百韬,而与黄维兵团会和,跳出包围圈,从侧方袭击,围魏救赵。其实此办法虽然冒险,但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惜未被采用。在黄百韬兵团被粟裕消灭后,杜聿明率部撤出徐州,本已跳出包围圈,可惜半路上再次接到蒋介石电令,让掉头解救黄维兵团,因愚忠于蒋介石,而再次陷入了粟裕包围,后兵败被俘。



杜聿明在国民党军中被公认为才干出众,在带兵上他钻研机械化部队作战,注重步炮坦协同,短短几年就把第5军带成了一支精锐的虎贲之师,而且第5军的多兵种协同能力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好的,因此也是最现代化的部队。在指挥上,无论是对战场情况的判断,还是应对处置,都是可圈可点。但欠缺的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断,



总之,杜聿明将军是一位国军中少有的富有军事才干的将领,为抗日保家卫国四处奔走,抗击日本侵略者,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战果,可谓功大于过,值得尊敬。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关注我,便于继续探讨。


保健医生

杜将军的生平再赘述就没意思了,划重点吧,首先说作为军人的特点:第一是比较死忠,所以才成为蒋氏嫡系,却也为此饱尝苦果,乃至于陈官庄被俘;第二是我们民族首批机械化军事人才,从200师到第五军的军事主官,他率领了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比较西化的黄埔将领;第三是作战善攻不善守,缺少兵行险着的精神;第四是个人操守较好,抱病作战多次,妻子曹秀清还是位共产党员,能被国军所容,足见其在蒋氏心中的份量。

在历史节点中上镜较多,略记及评价一些:

1.为国父守灵。

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是临终时见到孙中山的少数军官之一,并在孙中山逝世后暂时加入高桂滋的军队,担任守卫京西碧云寺的特务营副营长,这一经历为其博取了很好的政治名声,国共双方均得认可。

2.昆仑关大捷。

时任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指挥这支战略预备队,以万余伤亡消灭日军4000多,击毙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这个胜利是了不起的,对比下日军防守国军进攻的其它所有战事,就知道其中之难了。

3.中国远征军。

十万大军出国门,杜聿明任前敌总指挥血战缅甸,可惜是虎头蛇尾,性格缺陷暴露出来了,如果坚决突击腊戌夺路回滇西,日军未必拦得住他,不敢;或者与孙立人一起选择最短的路线撤往印度 ,也不会有野人山的惨败,还是不敢。

4.解决云南王。

从纯军事角度看没什么可夸耀的,滇军主力远赴越南,就一个警卫团和若干民团,杜指挥着全副美械的第五军,根本没有可比性。另外这是个替罪羊的活,是要被滇军忌恨和全国骂声的,后来果然被撤职 ,谁叫他死忠呐。

5.东北战林彪。

当然,蒋不会忘记杜聿明这样的鹰犬,随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与林彪在黑土地上大打出手,应该说这个时期的蒋军是主动的,与杜聿明善攻不无关系。杜因病离职后,后面的陈诚卫立煌使东北局面每况日下,国民党军再也没有掌握过战争主动权。辽沈战役最后时刻,被蒋喊来救火的杜聿明还指挥52军自营口登船逃跑,毛主席为此指责林彪为失着。

6.淮海当俘虏。

黄百韬第七兵团被全歼后,黄维第十二兵团也被围,杜聿明认为徐州已经不保,飞回南京请示放弃徐州,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撤往江南,这三十万蒋氏嫡系部队如果逃过长江,所带来的问题还真挺麻烦。

由于杜聿明保密工作做的较好,粟裕第一时间没有发现国军南逃,如果杜率部狂奔死逃,结局还真不好说。结果蒋介石半途变卦,非叫杜聿明救上黄维一起逃,终被华野追上包围,最终全军覆灭,杜聿明被俘,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杜的愚忠到底害了他。

总的来看,是个具备一定能力的高级军官,被特赦后由于参加过多个历史事件 ,为研究革命史和军事史,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度度狼gg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县人,李自成的老乡。自古西北多良将,黄埔系的胡琏、张灵甫、关麟征、张耀明、刘玉章、阎揆要等是老乡。不愧是八百里秦川,历来是将星云集。

天子门生,新式军队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在毕业后参加平定商团、东征战役,先后在教导团任见习官、排长。

1925年3月,机缘巧合在就随汪精卫到了北方,先后看护孙文一体,在国民二军高桂滋部当营长,守卫孙文灵柩。在后来受命潜回南方,一度被孙传芳捉住下狱。

在越狱后,就遇到了真正的贵人:张治中

这一次南北往来,也让其经历很多,熟悉人情世故、社会风俗、甚至接触到军政要闻,自然处理事务得心应手,也容易让人赏识。

(黄埔学生起家之战)

之后就在张治中学生兵团任第一营第三连中校连长、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新编第一师第二旅参谋主任。在张治中成立教导师(后为精锐陆军第四师、嫡系),先后任中校营长、团长、团长、旅长、副师长、25师代理师长。

1932年,大别山作战是其第一次指挥中等规模作战;第二年的长城抗战,指挥25师官兵浴血奋战一周,

第一次体验到现代化战争

(17军长城抗战)

1937年,跟随老长官徐庭瑶组建机械化部队。建成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

这支部队从成立开始,就注定是铁拳部队,是精锐、是嫡系、是核心,大概率的会出军事统帅

战功显赫,步入统帅

自淞沪会战后,该部一直属于战略部队,在后方训练。后扩编为200师,再扩编为11军,后改为五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机械化新军。。这就是五大主力之一的五军。杜聿明自然水涨船高,师长、副军长、军长。全军五万人。

1939年底,昆仑关作战,前后苦战18天,歼灭日军中村旅团,是为第五师团在中国战场第一次重创。这是其第一次统帅规模兵团进行攻坚作战,其胜利标志着进入方面统帅层

(国军进攻胜利之战,昆仑关作战)

事实也是如此,1942年率领十万国军精锐进入缅甸,先后在仁安羌、同古取得战役胜利,由于战略配合问题,全军北撤野人山,损失惨重。但作战还是可圈可点,而且撤回来忠诚度高。步入指挥十万中央军嫡系精锐的层面,在国军中这样的资历没几个

(第一次入缅作战)

救火队员

抗战胜利后,解决龙云,指挥部队出关,打下山海关、锦州。后在第二次四平作战中大胜林彪,第三次四平作战中成功解围。完全成为方面大员

(第二次四平战役)

到战略决战时期,更是东北、徐州两个战场跑,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这些主力部队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甚至52军也是。他自然也是国军的救火队长,在东北指挥锦西撤退、营口撤退;在徐州先解决华野战略胎死腹中,指挥部队徐州撤退。最后在陈官庄被俘。

其战略决战的失败,已经是多层因素,不仅仅是军事层面。单就军事层面而言,营口撤退、徐州撤退第一阶段,胎死腹中的战略都是较强的

总结:

杜聿明和一般黄埔将领一样有好的起点,不一样就是去护灵柩的阅历。在之后跟随张治中、徐庭瑶,平步青云,逐步从主力战将到方面统帅,战功显赫。

其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不仅仅是军事问题。

ps:杜聿明的女儿嫁给了大名鼎鼎的杨振宁教授。不是翁帆,是杜致礼。

参考文献:

王晓华.杜聿明与大决战[J].炎黄春秋,2016(10):78-84.

孟昭庚.杜聿明弃守徐州与被围歼经过[J].文史春秋,2010(01):10-19.

郑洞国 侯镜如 覃异之:《杜聿明将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杜聿明《远征印缅抗战》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要说杜聿明,我觉得应该说一说他的成名之战昆仑关大捷。

1939年12月日军在广西登陆,一个师团一个旅团北犯侵占南宁,南宁是当时国民政府获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如果南宁失守,那么整个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也要受到威胁。蒋介石知道南宁的重要性,所以他急忙召开了军事会议商量对策。



广西是白崇禧的老家,日军侵占了自己老家,他也着急,着急归着急,但是广西没有战斗力强的部队,这时他把目光放在了杜聿明的第五军上。

杜聿明的第五军是当时我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白崇禧知道蒋介石肯定不会同意他调动第五军,所以他找到了杜聿明,对他进行鼓动,杜聿明考虑再三后向蒋介石请战,蒋介石虽然心疼他的第五军,但考虑到南宁的地位非常重要,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得到蒋介石同意后,杜聿明指挥第五军向昆仑关发起了进攻,第五军的炮兵、步兵、坦克协同作战,经过几十天的奋战,最终几乎全歼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有许多人认为杜聿明军事能力不行,第五军的装备那么好,坦克、榴弹炮这种装备都一应俱全,最后伤亡竟然是日军的三倍。表面上分析这句话没有毛病,但你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不是那回事。

杜聿明的对手是号称日军“钢军”的第五师团,而21旅团更是钢军中的精锐,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我举个例子。
1938年兰封会战,薛岳调集了十几万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来围攻一个仅有两万多人的土肥原贤二师团,最终却因为几个城没有守住而让土肥原贤二逃脱,这就是日军甲级师团的战斗力。第五师团的战斗力还要在土肥原贤二师团之上,强悍的战斗力再加上昆仑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日军的坚固工事,如果杜聿明指挥才能不高的话,即使第五军装备再好,也无法达到全歼第21旅团的地步。


近现代史那些人事

杜聿明是有一定战略眼光位帅才,著名抗日英雄,但有两样阻止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参加过东征,起点并不低,但发展的并不顺畅,直至投奔老乡兼同学的关麟征的25师才步入正轨,但在25师时间也不长,从旅长到副师长,终还是与“冷娃”关麟征有间隙而去职,然后独立掌管第5军前身~全机械化的第200师开始才是他还算辉煌的军事生涯的真正起点,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和淞沪会战,1939年率第5军参加桂南昆仑关大战,重创日本“钢军”第五师团,一时成为举国上下的民族英雄。

之后参加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回国时暴露了性格中严重的弱点,缺乏名将所必须的魄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按照蒋的旨意翻越野人谷回国,使精锐的第五军损失大部(孙立人没有按蒋的旨意,而是撤到印度,有效的保存了实力),当然这不是杜将军性格弱点的最后一次暴露,解放战争中同样的原因甚至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回国后直至内战爆发一直驻守在昆明,并按蒋的旨意解决了云南王龙云。

内战中他绝对是风云人物,最早进入东北,也是最后撤出东北,成为著名的“救火队长”,最终把自己救进了功德林监狱。在东北,阻止他取得更大成就的第二个原因出现了~身体不好。正是他离开东北去治病以后东北的形势急转直下,在决定东北名苑的辽沈会战中他已“救火队长”的身份重返东北最终以彻底丢掉东北告终,东北战场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他便有了新的身份,继续去决定国共命运的淮海战场救火,最终被解放军活捉。

终其一生,作为军人他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抗战有功内战有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