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知識|進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民俗知識|進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民間俗稱農曆五月為五毒月。此時時令進入盛夏,各種蚊蟲肆虐,百姓為了辟邪保平安,常常在衣飾和家中繪製“五毒圖”。

所謂“五毒”,是指人們心目中五種有毒或有害的動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人們所說的五毒有一些區別。有三種說法比較常見:一說是蠍子、蜈蚣、蛤蟆、蛇和壁虎;另一說則是蠍子、蜈蚣、蛤蟆、蛇和蜘蛛;第三說是老虎、蠍子、蜈蚣、蛤蟆和蛇。古人心目中,這些動物都是高度危險的動物,所以稱為“五毒”。

五毒圖案的使用目的共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它們的兇惡面目驅逐各種邪氣從而保護人,即辟邪。另一種是為了消滅它們,免得它們給人造成傷害。

民俗認為每年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以滅五毒,驅穢氣。與此同時,將灰塵垃圾掃於室外,以淨其室。

民俗知識|進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民間認為,兒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襲,所以,兒童服裝上出現五毒圖案最多,甚至出現專供兒童穿用的五毒衣。人們在小孩的肚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按照舊俗,幼兒要穿五毒衣、五毒鞋,據說這樣可以免除疾病,兼防蚊蟲叮咬。經過長期的女工實踐,人們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以兇御兇的本意。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有的地方的人們進入五月後要吃“五毒餅”,並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民俗知識|進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五毒月,除了要避外毒,還要注意身體的內部調養。

《黃帝內經》中有段素女與黃帝的對話。素女說:每年農曆五月,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用什麼可以驗證呢?取白色新布一尺,於當晚懸掛東面牆上,第二天早上觀看必有血色,這便是切忌合房的徵兆。傳統認為,此時行房如同服毒,易失掉真陽,真陽一失,陰陽失衡!所以男子應節制嗜慾,食物清淡,減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補腎。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道教提倡在五毒月進行節慾養生。這是因為農曆五月天氣逐漸炎熱,高溫導致人體水分散失,形成了道醫理論中的“津液虧虛”。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做針對性的預防,就容易使氣血運行淤滯。臨床上,有部分心臟機能不好的人,在夏季過夫妻生活的時候會出現心血管問題。這就是房事本身讓心臟負荷增大,最終難以承受導致的。因此,古代人主張妻子在農曆五月回孃家,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不過,這一點也要因人而異。越是年齡偏大的人,越要在這一點上多加留意。

民俗知識|進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脾胃虛弱是人們在毒五月裡的普遍狀態。這是因為夏至前後陽氣外達,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這就造成人體內裡的虛寒。脾胃作為中焦最重要的兩個臟器,受此影響最大。所以,千萬不要被農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體運動機能所迷惑。其實,脾胃在這個時候很脆弱。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現就是腹瀉以及消化不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飲食行為,到了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讓人大病一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謹小慎微,對脾胃多加照顧。其中,

不吃涼食非常重要,否則也會耗傷陽氣。

受此影響,人還容易起痤瘡、口臭、口乾、口苦、失眠。為了減少腸中積熱,要有意識地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喝水。

五毒月的這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大家非常有必要了解和謹記,只有順自然之理,才能避免外邪入侵,保養身體元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