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在万年历、陀飞轮、三问这三大复杂功能中,陀飞轮是最酷的。更因为陀飞轮代表了机械表技术的最高工艺,几乎各大中高端腕表品牌都会用陀飞轮来炫技。世界上的陀飞轮腕表很多,但实话说,我觉得特别好看的陀飞轮腕表并不多,宝玑5367 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之一)。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从外观上看,这款宝玑5367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是在2017年巴塞尔推出的宝玑7147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陀飞轮装置,7147正是我最喜欢的一款宝玑。其实7147推出的时候我就预料到以后难免会在上面添加复杂功能,因此我最担心的是新的东西会破坏它原有的平衡,万幸,5367的陀飞轮添加的恰到好处。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其实,现在想来,今年宝玑如果非要给去年推出的7147添加一个功能的话,最大的可能还真的就是陀飞轮。因为就在2018年6月26日,宝玑迎来了陀飞轮装置专利诞辰217周年纪念日。1795年,被誉为“现代制表之父”的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发明了陀飞轮,这个装置的目的是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1801年6月26日,阿伯拉罕-路易·宝玑获官方机构颁授一款创新装置的专利权。因此要论陀飞轮的血统纯正的话,当属宝玑。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宝玑先生一生共创作35枚陀飞轮时计,其中已知存留于世的不到10枚。西班牙波旁王朝唐·安东尼奥(Don Antonio)亲王于1808年购入的No. 1188陀飞轮精准计时怀表是品牌史上顶级时计杰作之一。这款怀表将自2018年6月26日起进驻设立于宝玑苏黎世精品店的宝玑博物馆进行展出。此外,宝玑还珍藏着另外两枚极具历史意义的陀飞轮怀表,分别为宝玑先生于1809年售出的No. 1176以及于1812年售出的No. 2567,其原始记录一并贮存,记载下了每一步历史创作的过程。上图是No. 1176正面图及其陀飞轮装置细节图。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全新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采用的白色大明火珐琅表盘,蓝钢宝玑指针和黑色宝玑时标,再加上宝玑原创的传统陀飞轮,正是最纯粹的宝玑风格。在5367上,陀飞轮得以用最简约的方式进行诠释,正因其极简,反而更能衬托陀飞轮机制的重要地位。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5367看似简约,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还是一枚超薄陀飞轮腕表。42毫米的铂金(另有玫瑰金型号)表壳对应是只有7.45毫米的表壳厚度,但宝玑并没有为了追求超薄而使用飞行陀飞轮,相反地,坚持宝玑原创的传统陀飞轮样式,并将之薄型化,固定陀飞轮的上、下桥板简化为细长的一字形,且陀飞轮框架改为扁平式设计,并以轻量化的钛金属打造,陀飞轮的轴承以蓝色尖晶石制作,与一般的红宝石轴承有明显的区别。此外,腕表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例如腕表分钟刻度的特色:五分钟刻度为法式鸢尾花造型(Fleurs-de-Lis),每一刻钟的刻度是钻石菱形,而其他的分钟刻度则为星形,这都是传承自18世纪的早期设计。再例如宝玑为珐琅面上开的陀飞轮窗口做了金属边框,而这无疑增大了技术难度。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和极度简约的表面不同的是,透过蓝宝石水晶表背你能看到极尽精美的宝玑581机芯。该机芯振频28,800次/小时(4赫兹),可提供长达80小时动力储备,厚度仅有3毫米。机芯的桥板、发条盒与摆陀均经手工雕刻。摆陀则由铂金制成,具备更大的惯性,并且置于外缘,不仅能让人更清晰地观赏机芯,还能确保机芯精巧纤薄。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不仅是我见过最美的陀飞轮(之一),而且包含了宝玑200多年来修炼的内功,无论是外观、机芯、还是细节无一处不完美。腕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低调的奢华,绝对是收藏家级别的臻品。也因此,它157,600欧元(铂金款,折合人民币约1,215,000元)、143,700欧元(玫瑰金款,折合人民币1,108,000元)的价格我竟然觉得很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