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帮村书记”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市场信息报讯(通讯员 周鹭)2017年以来,华阴市围绕脱贫攻坚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积极实践创新,全面推行“帮村书记”工作制度,选派46名部门“一把手”到贫困村担任“帮村书记”,强力推动脱贫攻坚,谱写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帮村书记”开启乡村旅游新征程

“秦主任前两天来鹅厂,和我沟通延伸产业链,合作社转型升级的事,还为申请无公害认证跑前跑后,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有了帮村书记,我这产业发展就有了光明的未来,给贫困户稳定分红肯定没有问题。”被誉为“鹅司令”的华阴市宋峪村残疾青年邵明明对脱贫产业发展信心满满。有了“帮村书记”作靠山,他的鸿丰养鹅合作社,现存栏1万余只,累计出栏5万余只,销路供不应求,年利润70余万元,吸纳16户贫困户,年每户分红3500元。

宋峪村位于秦岭山麓,交通不变,地少沟深,但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尤其是野生桃树满沟峪。2017年,华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侯秦顺被选派到宋峪村担任“帮村书记”后,他结合宋峪村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的实际和旅发委的行业优势,紧紧抓住华阴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开发宋峪村桃花谷生态旅游项目,成立了华阴市宋玉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支部+旅游+公司”的模式,全力推进宋峪村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新亮点,建设乡村旅游绿色生态休闲产业村。

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党磊说:“宋峪要脱贫,必须解决基础设施之贫,解决金融之贫,侯书记来了,正好解决了多年来我们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为进一步加快宋峪桃花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帮村书记”侯秦顺向林业、水利、扶贫、移民、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开工建设了景观慢步道、休息凉亭、景区大门、小型河塘坝、生态农家乐、太阳能路灯等项目,种植桃树5000余株,种植山楂、石榴、杨梅、杏树等果树3000余株。后期,该项目将陆续投资1200万元,建设百果采摘园、特色休闲农庄、天鹅湖、孔雀庄园等生态旅游项目。桃花谷生态旅游区,不仅成为宋峪村的“聚宝盆”,还将成为华阴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山乡巨变两三年,诗画宋峪尽村野,桃花谷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将给宋峪村带来巨变,有了“帮村书记”的帮扶,宋峪村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开启了宋峪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征程。明年的春天,我们将在华山脚下沐春风,览尽满谷仙桃照水红。

陕西华阴:“帮村书记”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帮村书记”托起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春风十里,荠麦青青。走进华阴市罗敷镇桥营村,春潮涌动的大棚里瓜果飘香,农民增收喜笑颜开,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帮村书记”帮民富所带来的实惠。

华阴市财政局局长段宝权到桥营村担任“帮村书记”后,统筹协调驻村“四支队伍”,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先后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灌溉设施、景观涝池、果蔬冷库、环棚生产路等15个发展项目,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的嬗变。鲲鹏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温室大棚21座,主要种植水果西红柿、甜柿子、李子、哈萨克斯坦杏等经济作物,年收益300万元,纯利润160万元。桥营肉羊养殖合作社,2017年出栏1800头,产值162万元,纯利润37万元。并按照短中长三线产业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在短线产业上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套种丹参、地黄等中药材,确保当期受益;中线产业上以高效设施大棚为主,重点发展圣女果、水果西红柿、南瓜、甜瓜等有机果蔬,巩固脱贫成果;长线产业上重点发展甜柿子、杏李、哈萨克萨塔杏等经济林果,确保持续增收,从而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

说起土地流转,两年前的桥营村人还一百个不乐意,而今拿到手的沉甸甸的分红,脸上笑意融融。面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为保证村集体产业可持续发展,“帮村书记”明晰产权管理思路,带领党支部探索施行“五股”分配模式,即:发展股、贫困股、扶志股、土地股、公益股。其中发展股:用于村集体经济还贷、正常运转、扩大生产,产业发展风险防控;贫困股:实行动态管理,贫困户每年每户定额分红3500元,保障贫困户受益;扶志股: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贫困户考核积分奖励;土地股:以土地入股为基数,每亩每年500元定额补偿,另享分红利益;公益股:主要用于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集体福利。“五股”分配模式,既保障了农民的财产权益,又保障了乡村可持续发展。2015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2017年底,增至1.3万元,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步脱贫。今年,桥营村将集中改造全村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村级文化广场两个,彩绘文化墙2000余平米,实现了全村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监控网络全覆盖,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大提升。

陕西华阴:“帮村书记”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帮村书记”带来脱贫致富的新气象

“脱贫是我们的底线,致富才是我们的目标,帮村书记帮民富,既要兜住底线,更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带领群众奔小康。”槐芽村的“帮村书记”詹盛毅这样说。

2017年,华阴市民政局局长詹盛毅被组织选派为槐芽村的“帮村书记”,为了帮槐芽村寻找适合的脱贫产业,他三上西安、杨凌、大荔等地考察调研,专门邀请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对槐芽村的土壤气候进行考察和采样分析,确定了冬枣产业发展思路,绘就槐芽村产业发展蓝图。为解决村“两委”干部发展产业底气不足、信心不够的问题,他又亲自带领村“四支力量”到大荔学习冬枣栽培管理技术,扶起了村干部和村民脱贫的信心和勇气,让村民看到产业发展希望。2017年,槐芽村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注册了华阴市明佳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投资27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9座,种植冬枣11600棵,建成哈密瓜大棚3座10亩。现在的槐芽村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5月下旬,10亩哈密瓜上市,6月中旬,29棚冬枣上市,而且全部实现了“订单销售”。“光哈密瓜就可实现净利润10万元,冬枣预计净利润收入150万元。”槐芽村村马少为高兴地合不拢嘴。看着长势喜人、收获在望的成片大棚,槐芽村党支部书记马成利说:“这温室温度很高,詹局长每周都能来一次,亲自指导冬枣和哈密瓜的栽培种植。现在,我们村的广电网络、电视都通了,也是帮村书记协调争取来的。”

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同步、文明同行。去年以来,“帮村书记”詹盛毅利用民政行业优势,组织社工进村有针对性地宣讲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槐芽落地生根。为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给全村285户农户通上广电网络,还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爱心超市,扶起贫困户脱贫的志气,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现在的槐芽村,不仅让本村群众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也让周边村落看到了产业兴旺的希望。未来的槐芽村,将倾力打造集日光温室大棚冬枣基地、现代科技农业观光园、餐饮娱乐园、采摘园和育苗基地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园区。

陕西华阴:“帮村书记”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又闻古树槐花香,老树新枝披淡妆,槐芽村的千年古树守望着一方沃土,见证着村庄的蓬勃发展,“帮村书记”的到来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发展的新气象,为乡村谋了发展,为百姓谋了福祉。

2017年以来,华阴市46名“帮村书记”团结带领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和脱贫攻坚这个最大任务紧紧扭在一起,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脱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46个贫困村共建成帮扶发展项目130余个,帮扶基地20余个,为脱贫攻坚谱写了新的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