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让亲情在灾变时返璞归真

《生存家族》让亲情在灾变时返璞归真

日本家庭电影之所以长盛不衰,源于其拥有三大法宝:立足生活化、充满人情味、揭示社会性。无论何种商业元素添加,都是为了设置障碍,体现人物们在被动或主动中的改过与自新之难。这部矢口史靖执导的《生存家族》就是如此。虽用末世灾难为背景,剧情也以公路喜剧的节奏展开,但一家人的情感治愈、精神救赎才是真正的主题。而铃木一家虽是日本人,却也具备当下中国都市家庭的典型特征。丈夫上班打工、妻子全职太太、儿女学生一族。因此他们的遭际,有着很强的说服力与代入感,足够引人深思。

序幕阶段,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家四口琐碎日常,实则在简洁的镜头中蕴含人情世态。中年老爸装腔作势,工作上心家事不问;徐娘老妈委曲求全,忙于全家吃喝;爱美女儿过分虚荣,醉心手机购物;宅男儿子寡言少语,惦念心仪女孩。面对鹿儿岛岳父邮寄的海产品,丈夫视若无睹,女儿鄙夷抱怨、儿子冷脸相待,妻子则胆小手怯不敢切鱼,一家人的嫌弃神态,映射都市人自我感觉良好的优越感。角色们生活流的言行举止,显露家庭成员的互不理解、彼此疏离,也让人在不经意间便真切的走进了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

《生存家族》让亲情在灾变时返璞归真

影片正式开始后,大停电毫无征兆的出现,且形成长期态势,造成饮水和食物的短缺,逃离城市的生存战由此打响。铃木一家也进入逃亡大军,试图投奔鹿儿岛亲属。因飞行管制,逼迫四人骑车而行。可迎接他们的不是骑乐无穷,绝对是苦头吃尽。他们窘迫不堪的逃亡且行且搞笑。举家逃亡的主线里,其原有的家庭态势,在类如例如闯关游戏的行程中发生改变。

首先是夫妻男尊女卑被打破。当母亲拿出私房钱,靠着生活智慧来讨价还价,低价买入大量饮用水之后,逆来顺受的家庭主妇地位,随后在生存游戏中完成弱者到强者的转化。其次是一双儿女不再自私自利,学会关爱家人。叛逆女儿抛弃虚荣,不再吃穿上挑三拣四,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懦弱儿子变得拥有自信,掌握诸多生存技能,学会了保护家人。当然最重要的是父亲走出了一条对家人、对亲情、对自我救赎的蜿蜒曲线。

《生存家族》让亲情在灾变时返璞归真

从踏上征程那一刻起,父亲的弱点逐渐暴露。他是如此好面子、乱发脾气、不讲道理的有过相诿。他脑门已是地中海,非要带上假发来伪装。他自以为是,学原始人钻木取火,却弄不出一点火星;他独断专进的发号施令,一张嘴天南地北的瞎指挥,导致全家人的一双腿就要千山万水的骑行。路遇野外生存的一家人,他居然把猫粮罐头外包转撕掉,只为捍卫那可怜的自尊。女儿的言语顶撞、儿子的沉默抗议、妻子的无奈顺从,家人与他的矛盾随着行进不断累积,终于在水尽粮绝后彻底爆发。妻子劝架之言,却让父亲的尊严瞬间一扫而光。而这也成为他形象得以改变的分水岭。从不惜颜面为女儿跪求食物,到旷野率领全家抓猪的身体力行,再至渡河时让儿子脱险而言悔,父亲的巨大改变,使其重获家人信任。而这一场生存之旅,爸爸丢掉了假发,妈妈丢掉了眼镜,儿子丢掉了手机,女儿丢掉了挑剔。重新拾起的是坦诚、勇气、责任和踏实。一家人得以弥合情感裂痕、互敬互爱。

影片利用大停电这个奇想为切入点,刻画一家人在灾害面前的成长改变。外部环境的极端强化,衬托内在的亲情可贵。细腻内敛的家庭伦理呈现,将生活还以最为写实的本色,轻松诙谐的手法凝聚以暖人心脾的温情。当一家人来到鹿儿岛,父亲与儿子学会下海打渔,女儿学会纺线织布,母亲学会种植蔬菜,则使返璞归真的亲情成为了感人至深的所在。

《生存家族》让亲情在灾变时返璞归真

电影并没有让一家人在回归农耕田园中画下句号。而是让他们在电力恢复后,重新回到城市。那逃亡时的立存此照邮来,显露着人们为何在灾难来临时,才能明白亲情的珍贵,才会重拾渐渐丢失的那份人情味呢。这一幕真叫人感慨良多。其实,片中那浩浩荡荡的逃亡大军,与其说是展现人们的命运未卜,不如说是折射当下生活中人们的情何所归、情何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