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拜騰二度簽約:一個爲找零部件、一個爲找電動平台

一汽拜騰二度簽約:一個為找零部件、一個為找電動平臺

一個想少花成本,一個想獲取平臺與產品,一項區別代工合作的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合作再度拉開了序幕。

7月2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拜騰在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約定將在平臺技術、投資入股、零部件採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據瞭解,新框架協議是基於今年4月雙方在北京簽署的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後簽署的二次簽約。根據此前發佈的信息顯示,一汽方曾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直接參與到拜騰B輪融資中,並與拜騰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多個領域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有信息顯示,在此前拜騰汽車的 B輪融資中,一汽集團在其中扮演了主要投資方的角色,並累計向拜騰汽車母公司FMC累計注入2.6億美元。

而具體到資金用途,有媒體曾報道:一汽將有計劃直接入股拜騰汽車在南京的製造工廠——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對於該舉措的用意,此前有內幕人士向媒體爆出,一汽在入股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後,將通過將旗下天津一汽或一汽華利的生產資質轉移到南京知行電動汽車,幫助拜騰的產品登上工信部新車公告。但也有專家表示,一汽入股知行電動的舉措不排除有意間接控制拜騰位於南京的工廠。

如今,對於雙方再次簽訂協議中所提及的平臺技術的合作內容,據汽車預言家瞭解,雙方將對一汽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平臺與拜騰的電動汽車平臺快速整合,以實現共同開發新一代拜騰或紅旗的電動汽車產品目的來打開雙方實質合作的序幕,為雙方在零部件採購和無人駕駛等領域的後續發展積累基礎。

同時,一汽將繼續履行“股東方”責任,利用自身在渠道網絡的優勢為未來拜騰的售後服務以及充電服務提供配套的幫助與扶持,以推動拜騰在後續產品的落地等事宜。

根據此前拜騰官方發佈的產品信息顯示,命名為“K-Byte Concept”產品時一款純電動智能互聯SUV,起步價約30萬元人民幣(4.5萬美元)官方預計將於2019年正式上市。針對此款產品,拜騰方曾表示:該車可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並於技術完善後在2020年左右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如今,拜騰與一汽方的合作路線已逐漸清晰,意味著新造車勢力中,拒絕自建工廠推崇輕資產發展的企業已開始紛紛擁抱傳統汽車製造企業以尋求合作,而這其中不乏被資本狂熱追逐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

不過與單純尋求代工夥伴不同,拜騰與一汽的合作已經深入到雙方在零部件採購、產品研發等多個具體環節,內容包含製造、銷售等多個領域,那麼如此深化合作的實質究竟是什麼?

按照我們狹義上理解拜騰位於南京的整車工廠,其作用主要僅包括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等四項功能。意味著,前三者主要圍繞車身,總裝則將各大供應商的零部件進行組合,似乎並不涉及到拜騰在量產階段設計到後續費用的支出。

而事實上,傳統汽車工廠除了大部分零件採購外,仍有一些零部件需要自己生產製造,僅是前期的衝壓磨具就意味著一筆高額的費用。與此同時,傳統汽車工廠還需要給供應商提供詳細的尺寸大小、材料要求甚至設計圖紙,也就是說,整車廠還要擔任零部件產品設計研發的職能,以及對後期組裝完成產品的測試功能。

對於供應體系上,搭建體系同樣繁瑣,傳統車企需要面對成千上百家供應商,需要把控供應商從設計、採購、物流、配送等各個流程暢通,確保每一個零部件按最嚴格的標準、最低的價格、最快的物流高速的流通起來。

而拜騰這家初創企業還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管是搭建供應體系還是量產產品對於拜騰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和巨大成本的支出,但對於有著多年整車製造經驗的一汽而言卻無異於是自身強項。

至於為何要選擇拜騰作為合作伙伴?目前來看,拜騰現有的產品、平臺和初期建設的工廠都是對於傳統車企有著極大吸引力的地方。一位一汽集團內部人士曾透露:“一汽曾與多家造車新勢力有過接觸,之所以選擇拜騰還是看重他們的電動汽車平臺,未來紅旗純電動汽車可能會借用拜騰的平臺。”

可以說,當前仍處於緊密調整期的一汽集團,不論是紅旗還是整個一汽,都急需電動汽車新能源技術,以擴充自身產品結構。但如果僅憑一己之力從頭開發,無法跟得上目前一汽目前對於新能源產品的規劃與後續市場需求。

能夠以注資的方式取得與新勢力企業的合作,進而打通後續研發、製造、銷售等多個環節,甚至於可將已有平臺拿來即用未嘗不是個救急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