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否应该受到道德和三观的限制?

横泽隆史

这个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艺术家应该也必须接受道德和三观的限制。而且大多数艺术家都是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

在很多人看来,艺术家很多都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甚至恣意“潇洒”,放浪不羁。其实不是这样的。艺术家和我们一样,同样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同样受着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约束,同样要遵守社会公序良俗,这一点,和他人没有丝毫的区别。

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作品欣赏


从艺术创作的范畴来讲,艺术家同样是有规程讲规矩的。哪些题材可以创作,哪些题材不可以创作,即使在可创作题材上,也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不可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些对于艺术家都是有明确要求的,有些已经成为艺术界约定俗成的规则。

高更作品欣赏


西方画家也有他们的创作规范。比如我们看到西方艺术家创作的人体油画比较多,其实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绝非是只要把裸体人像画出来就可以那样简单的事。低俗的东西在西方也是不受欢迎没有市场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章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艺术界,同理。

冷军作品欣赏


谁怜一灯影

艺术家这个群体不是活在虚无缥缈的真空中,抛开这种世俗的身份认证,他们与路人甲乙丙丁一样都是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个体,而无人兽鬼之别,所以,答案显而易见,艺术家肯定是应该受到道德和三观的限制。

但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这种世俗制约力量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才是最优选项,不刻意不故意,我手写我心,诚实地表达自我,本真地流露自我,才有最大可能创造出彪炳史册划时代的精品力作。

这看起来是一种悖论,但正是这种悖论才是伟大艺术品绝处逢生开创新生的宿命之绳。

比如马拉之死这一主题的油画,就有三种不同版本的大师经典之作,这三幅画作表现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观念分歧迥然不同,但都在西方美术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

马拉之死是一个悲剧,而刺杀马拉的少女科黛选择的手段无疑是不符合道德的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当政后的该派主席,他残忍嗜血、暴戾无情,对政敌往往不经审判直接送上断头台。因患有严重皮肤病,每天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并将浴室作为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科黛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将其刺杀。6天后,科黛也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1793年创作的《马拉之死》

这幅作品充满了柔和、安逸、圣洁的调性,在这幅作品中,根本看不出马拉其实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嗜血政客,而且选择性忽略了皮肤病导致的丑陋病体,净化了混乱不堪的空间背景,从而使画作中的马拉是具有一种圣徒般的神性光芒,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民之友”的光辉形象。


法国画家保罗·波德里1861年创作的《刺死马拉后的科黛》

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主题表达,但在波德里的画笔下,显然与大卫之作的道德倾向是截然相反的,混乱不堪的背景一览无余,而且突出了这起事件另一位主角科黛,画中的科黛柔弱文静、美丽纯真,眼神镇定自若,一副正气凛然的形象。而且画家在刻画刺杀者的形象时,笔触细腻、温婉,画家对马拉的愤怒和对科黛的崇敬在此作中表达的一览无余。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907年创作的《马拉之死》

这幅画更具有强烈的个人扭曲色彩,画面凌乱,主题混沌,充满着不安、恐怖、绝望、压抑的负面情绪。用床代替了浴缸,而且床单上的血迹以及人物身上的血污让血腥味充斥着整个画面。在这里,历史上这一事件的真实主题隐遁,画家虚构了一种关于性、暴力、凶杀混杂在一起的死亡主题。从世俗的道德审视的角度看,

整个作品表达的主旨与真实的历史相比,显然是一种反道德与逆三观的负能量场域。


由此可见,艺术从来不是道德的仆从,也不是道德的统帅,反之亦然。道德与三观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因时因势而异甚至大相径庭,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紧箍咒”,比如那种曾经至高无上的三从四德的道德铁律如今看来就十分荒诞不经。

艺术应该抛弃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取向,方为正道。正如康德所说的“无目的而合目的性”,也同庄子所言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一致,中外贤哲在此观点不谋而合。

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表达的空间和形式日益丰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各类艺术形态的出现,艺术创作中与社会大众的互动性增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道德、三观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遵循度必须进一步提高,最起码的底线绝对不能突破,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仁爱。


吃素的穿山甲

任何人做任何事不仅应该受到道德、"三观″的限制,同时也应该受到法律及公序良俗的限制一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不久前中国有几个游客去德国柏林游玩,一时大脑进入水就做了个“嗨,希特勒"敬礼,当地警察就把做这个手势者带去了警局。

回归正题。

有一对恋人把结婚的事务委托给婚庆公司,在这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时,婚庆公司播出的音乐却是哀乐。

尽管婚庆公司很快察觉自己的失误并诚恳道歉,其结果大家都是懂的,无须再赘言。

艺术家的创作是有禁区的,例如在音乐界糜糜之音就历来遭人诟病;在画界,春宫画就不能登大雅之堂。

现在在城市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雕塑,但塑二战那几个臭名昭著的战犯塑像绝对受法律惩处。

艺术创作有边界,这只不过是个小常识。


北斗星2013727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公俗良序的制约,以及道德三观的拷问。任何无视职业道德与规章制度的行为,说得轻一点是装腔作势,说得重一点,那就是QJ别人的思维和思想,污染别人的精神世界。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是一种高雅行为,艺术家创作艺术时更应该约束自己。

布歇《蓬巴杜侯爵夫人》

若抛弃了制约的艺术,那完全就是低俗的文化垃圾,根本起不到陶冶欣赏者心性,提升欣赏者思想境界的作用,反而会毒害欣赏者,让欣赏者变得庸俗不堪。

从历史来看,一些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固然很高,如宋代书法家蔡京,原本是宋代水平最高的四个书法家之一,但由于他奸诈卑劣,人品实在拿不出手,臭名昭著,因此,本该属于他的书法地位被替换,变成了宋四家之一的蔡襄。

日本浮世绘

日本的浮世绘,如果从艺术水准来看,创作手法简练,物象线条柔韧圆润,生趣盎然,但由于发展到最后,画家的三观变得低俗起来,过多地宣扬了情色文化和庸俗趣味,导致几百年的浮世绘艺术不被主流艺术界认可,艺术地位大大降低较低,到最后以消亡收场。浮世绘的创作者,也不被认为是艺术家,至多被称作画师。

布歇《躺着的少女》

文艺复兴末期,西方油画洛可可风格的代表画家布歇,若论造型能力和色彩敏感能力,以及对神态的刻画能力,布歇要高出同时代,甚至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

但由于布歇是一个浪荡公子,花钱大手大脚,为了挣到更多钱,他三观尽毁,以色情的眼光看待画中女性,给画中女性加入了更多的色情意味,把她们画成了“欲女”,以此来满足贵族男性的感官刺激。

因此,他在欧洲美术史上的地位不算高。

蔡京书法

由此可见,一个艺术家如果逃避道德和三观的限制,他的艺术在短期可以为他带来名利和荣华富贵,但长远来看,注定会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己背负历史的骂名,成为历史的笑料。


鸿鹄迎罡

真理有两套标准吗,艺术家,诗人,舞者,导演等有权法外胡来?这只是某些人被自己的名与财富及媒体和粉丝所蒙蔽了。人当有自知之明才可贵自明,知止知行。以艺术创作需要为理由,这只该付之于稿纸,画布等材料艺术创作时。行为与社会道德相背应自我刹车。


呆念想

笔者认为,艺术是一门高雅学科。个人认为从艺人员若在艺术道路上真地受到道德和三观的限制,几乎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原因是其艺术缺乏真实感受。凭感觉创作无疑是叶公好龙,难有真突破。(这里指油画艺术)。更重要的原因是油画艺术忠实写生实体。国画艺术可任意发挥且提倡虚实相间创作。道德与三观是作人的基础,是必修课程。人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无例外地要强调修身养德。只不过艺术行业术业特殊,较其它行业可堂而皇之的在艺术名誉下偷窃色情取悦心灵。如医院里的医生,服务行业内的一部从业人员也有类似的行业优越条件,可机动运用。但真正有修为的君子是坐怀不乱的……


用户435142127343

我们现在"艺术家"每天飞,术超人而艺不足,简称"术家",随手一抓一大把。亵渎艺术之人就是道德败坏.三观不正之人,这种人最可怕一点,已形成"全民共识",因这种人已入社会上流,每天都占各大版面,并具有话事权,各大利益集团是他们的"后盾",这些"术家"还有外来势力支撑,真是“风光无限"。令人陶醉!

我们真正的艺术家,是赋有正能量,对艺术有极强创造力和审美观,终身钻研艺术,而不会终日游于社交场所,"绯闻满天飞",如:表演艺术家赵丹,对每一个角色都认真揣摩,如扮演林则徐,赵丹将林则徐忧国忧民的情绪和焚烧鸦片的喜悦,遭受朝廷打击被流放边彊的无奈心情都跃然画上,人物情绪饱满,栩栩如生,活生生一个林则徐重现,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

艺术家需要道德规范,也需要三观正确,如三观不正,就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望我们的艺术家珍惜自己的羽毛,还光洁给人间!


张文禅

艺术家与货车司机飞行员医生等都应算是高风险职业了,不努力寻求突破人类思维的惯性底线,也就不算是真正的艺术家了,又渴望想得到艺术家所带来的巨大声誉,又不想放弃名与利所带来的束缚,确是艺术家最难决断最头疼的地方。所谓高风险职业,如有过失,是不能与故意犯罪划等号的,当然过失失责,也算是犯法的一种行为,该怎么处罚就应怎么处罚,艺术家也不应该例外的。


喜喜羊羊喜喜人

艺术家的作品在于懂得欣赏的就是好作品,但在于利用创利的就是影响了!其实不能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这是一门学术!但要控制流入社会玩的用途!某些商业就会挂上这些艺术品,美曰其名是艺术!但走进里面就感觉有点色情!而且现代手机满天飞,网络时代!孩子们上网就能看到!他们懂得这是艺术吗!











呆萌娃傻菇凉

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全部创作活动都受到道德观和三观的制约和限制。创作过程中,如选择题材、提炼主题、感情倾向的表现、艺术技巧的运用等,都贯穿道德观和三观的制约和限制作用。艺术家的道德观和三观是变化发展的,有时不统一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这些都在创作中体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