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将军家的直辖领地有多少?

杨晨予

事实上,足利将军家刚成立幕府的时候,室町幕府只是作为一个军事政权存在,对全国各地的行政、控制力都非常弱。想要了解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就得先了解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



庄园地头制

在镰仓幕府时期,幕府在各国任命“守护”作为一国之长,有权追捕杀人犯、谋反者以及率领所在分国的在地御家人(幕府将军的家臣)奉公的职能。


同时,镰仓幕府还在全国各地的庄园任命大大小小的“地头”职,而这些地头在向庄园本家缴纳年贡的前提下,就是实质上的庄园主人。与此同时,在幕府所领以外的公领、贵族下属的庄园当中也有许多庄司与地头,其中不少也是御家人兼任的。在镰仓幕府后期,因为御家人破产的缘故,很多庄园都被幕府的一纸德政令变成了御家人真正拥有的领地,这些领地便被称为“武家领”。在镰仓幕府倒台以后,因为各地战乱,交通不便,庄园地头制开始崩溃,武家领成为当时的主流,武士们开始真正领有土地。

室町幕府初期的经济实力

室町幕府建立之初,因为时值南北朝,室町幕府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各地的庄园,即便各地的庄园想向幕府奉公,也因为战乱无法顺利将年贡运到京都。


室町幕府建立之初,因为战乱的缘故,幕府的财政非常捉襟见肘,在贞和二年(1346年)献上一千贯钱以后,在贞和四年(1348年)崇光天皇的践祚大典时,朝廷再向幕府讨要二百七十贯用作举办仪式,室町幕府就已经拿不出来了。最后经过讨价还价,幕府同意拿出二百贯,结果朝廷无法筹集剩下的七十贯,只得延迟举办天皇的登基大典。

幕府的财政困境到了二代将军足利义诠时期得到改善,在此期间,“段钱”(一种按房屋数量收税的赋税)的征收权从朝廷转移到了幕府的手上,而室町幕府在无法控制土地的情况下,开始积极征收赋税,积累钱财,但是仍然是杯水车薪。在《太平记》中的记载,贞治四年(1365年)时,足利义诠修筑三条坊门宅邸时,是将住宅的屋子按“间”为单位分配给诸大名承担修筑费用,并且在室町幕府早期,诸国守护需要向幕府缴纳五十分一的赋税,在斯波高经、斯波义将父子出任幕府执事期间,改为了二十分一,从而引起了守护们的不满,最终斯波父子被赶出了京都。这充分说明了,在足利义诠时期,幕府的经济仍然仰仗诸国守护,依赖幕府将军与守护之间脆弱的“主从关系”获得钱财与徭役。

足利义满的强盛

在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时期,室町幕府的财政才达到鼎盛。

此时的室町幕府财源,已经不仅仅依赖于守护大名了,足利义满通过和明朝的朝贡即“勘合贸易”捞到了非常多的财富。在这个时期,室町幕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1.守护的奉公与徭役

2.勘合贸易,明朝的赏赐

3.京畿的“酒屋土仓税”(向放高利贷者征税)

与此同时,足利义满为了摆脱过度依赖守护的现状,不光收敛财富,还组织了将军的直辖武装力量“奉公众”,将室町幕府在日本各地的200余处庄园作为支撑奉公众的经济基盘。

幕府衰败

然而,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幕府将军对京畿的控制力削弱,幕府对京畿的统治开始依赖于经济的有力大名(如细川氏、六角氏、三好氏),并且与明朝的勘合贸易也因战乱而停止,再加上旧守护大名衰弱,足利义满时期的幕府三大经济来源都遭到了破坏。

明应政变以后,室町幕府的奉公众也分裂成了支持足利义材与支持足利义澄,作为将军直辖的武装力量奉公众被打散,幕府将军彻底落入了又没钱又没兵的境地,在这之后连室町幕府的护卫都得仰仗有力大名了。


伊势早苗

我觉得足利将军家显得先天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领地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自从日本的班田制瓦解,律令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就丧失了。其结果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新开垦的土地逐渐以庄园的形式逃脱国家的征税,进而侵蚀律令制国家的财政基础。第二是庄园通过寄进的形式托庇于权门寺社的庇护之下,促进了权门和寺社势力的强大。第三则是国家虽然财政收入逐渐枯竭,但财政负担却没有变轻。所以只能把依然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土地也组织成国衙领,采取类似庄园式的运作。从庄园兴起到战国时代战国大名对农民建立其直接的统治之间的所有历史都只有以这个经济基础为前提才能理解。

(律令制的理想是效法中国建立一个以班田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但是正如班田制在中国瓦解了一样,日本的班田制也很快趋于瓦解,在整个国家的土地所有走向庄园的同时,权门势族也就随之崛起)

日本地方的豪族为了让自己的土地免于承担沉重的税收和受到国司的管理,把自己的土地作为庄园寄进给权门寺社,然后自己作为庄园的管理者和这些提供庇护的庄园领主分享庄园的收益。同时在上缴年供的同时,这些庄园的管理者也以其他形式向为他们提供庇护的权门寺社提供服务。而提供武力警卫的服务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摄关政治时期的“大番舍人”就是从庄园抽调的。武士阶层也就是从这些以武力为庇护自己的权门寺舍提供服务的的庄园管理者阶层中诞生的。而源氏和平氏和这些地方上的武士又有所不同。他们是朝廷的以军事为家业的低级贵族。他们和这些为朝廷贵族提供武力服务的地方豪强结成私下的主从关系,实际上扮演一个类似包工头的角色。也就是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京都贵族身份作为这些地方武士和权门之间的中介,另一方面又以这些托庇于自己麾下的武士的武力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平氏是如此,源氏虽然居住在镰仓,统帅东国。但事实上依然如此,比如《平家物语》里就说在镰仓前兵卫佐坐在中间,然后是源氏的贵公子,关东的大名小名只能在这些源氏的贵种之下忝居末座。

(侍奉于权门之下的武士)

镰仓幕府建立之后源赖朝希望以地头、御家人的体系把他对天下庄园的管理权正当化。也就是说随着源赖朝成为天下“总地头”,源赖朝得到了天下所有庄园的管理权。因为地头的权利包括三项,第一是警察维持治安的权力,第二是征收年供的权力,第三是下地管理权。第一项是公权力第二第三项是私权力。前者的服务对象是作为武家栋梁的将军,而后者的服务对象却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庄园原本就是托庇于不同的权门寺社的。虽然治承寿永之乱平氏败亡,平氏掌握的大量庄园被没收,让幕府可以对这些庄园进行自由支配,任命庄园管理人的地头也自然可以随心所欲。但掌握在院、摄关家和大寺社手中的庄园幕府也希望以“总地头”的形式获得地头任命权。但是却没能如愿,在治承寿永之后幕府依然不能染指很多庄园。源赖朝试图以制度的形式把将军作为天下的地方武士和朝廷的权门寺社之间的中介的目的并没能达到。虽然随着镰仓幕府对朝廷的不断压制,镰仓幕府能够控制的庄园越来越多,但直到镰仓幕府灭亡,很多庄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日本土地所有制度的这种二元化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了应仁之乱,之后整个日本的土地所有关系彻底被打破,战国大名开始对农民建立起直接的统治。所以内藤湖南主张应仁之乱是日本历史的分水岭是非常客观的。)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庄园才是镰仓以来整个日本各种势力的财源。天皇和院、摄关家、其他权门寺舍的财源来自庄园,将军、守护、御家人的财源也来自庄园。只不过权门寺社得财源是庄园交给他们的年供,而将军守护御家人拿到的是他们从庄园征收的兵粮米。还有将军自己作为庄园主收到的年供,和这些守护御家人作为地头、庄官通过掌握庄园管理权得到的收益。

而且镰仓幕府的守护只是一个职位,他能够从守护职当中得到好处,但并不能把自己担任守护的“国”变成领国。因为他们领国内的各庄园都和自己的领主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这些庄园的管理者作为御家人又和将军保持着直接的关系。

(源赖朝像,但只是传说是源赖朝像,也有传说是平重盛像)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足利将军家显得缺乏直辖领地了。足利家的财源原本就建立在他们世袭管理的那些庄园的基础上。足利本家,以及以足利宗家为“总领”的那些分家所掌握的庄园,还有足利家长期担任守护的三河这样的国。构成了足利家在举兵背叛北条氏时的领地和财源。而随着北条家败亡,足利家通过后醍醐天皇的封赏得到的领国和庄园。还有举兵背叛朝廷并且建立北朝和幕府之后得到的更多的庄园和领国,构成了室町将军的直辖领。

(足利尊氏像)

但是这些领地一方面要维持幕府的财政,一方面还要支撑南北朝的长期战争的军费,还要作为对在战争中有功之臣进行赏赐的赏赐,显然是难以为继的。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战争本身是有利可图的,南朝方的公家权门和寺社的庄园也可以弥补将军家的损失。真正让将军家陷入长期贫血状态的原因是守护势力的崛起以及足利家的内讧。

守护即使在室町幕府建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职位而已。幕府真正的直辖领地是那些掌握在将军家手中的庄园。那些庄园的地头要到幕府出仕、奉公。京都的将军御所有各地的领主出仕奉公,镰仓公方的镰仓府也有大量的领主出仕奉公。只不过因为南北朝长期争乱,守护的责任变得越来越大,权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洛中洛外图屏风中的室町第或者室町御所)

为了强化守护的权威,幕府就只能默许守护对自己的领国之内的领主的支配权。这样一来守护大名就篡夺了很多原本属于京都的权门寺社甚至将军家的权力。而且足利尊氏和足利直义兄弟的内乱,让很多足利一门的守护大名都站错了队。还有高氏兄弟的被杀,也让代代出任足利家执事的高家败落,削弱了将军家的势力。

(应仁之乱不仅仅是室町幕府走向衰亡的转折点,也是战国的开端,更是从王朝的班田制瓦解以来建立起来的庄园制彻底衰亡的一个标志,此后的日本经过战国时代的战乱,实现了幕府对农民的直接支配)

一方面是守护的崛起,一方面是将军对守护们控制能力的下降。同时再伴随以庄园制度本身的瓦解。就让室町幕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衰退,因此室町幕府的将军只能依靠通过加强自己对守护大名的控制,来间接的挽回自己对地方的控制权。比如将军家推行的守护在京制度就是如此。所谓守护在京,就是让守护大名在京都修筑居馆,集中居住在京都,没有幕府的批准不得擅自归国。镰仓府也推行了类似的制度,让关东的大名集中在镰仓修筑居馆,也就是关东八屋形。再比如对强力守护大名进行的分化和促使其内讧进而进行削弱这些手段,其实都是因为室町幕府先天不足,自身缺乏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的结果。


克罗采和春天

简而言之就是室町幕府的直辖地很小,连京都所在的山城国,都是田山氏担任守护的。京都本身又公家,幕府,寺社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幕府将军也不能一手遮天,和德川幕府的强势根本没有可比性。室町幕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将军家的庄园,叫御料所,插花式的分布在各国,由代官管理。德川氏最早就可能是三河国将军庄园的庄官地头出身。其实其他大名,权门山门的庄园也大多如此,全国各地都有,并不相连。可能这个庄园在九州,那个在奥羽,由庶族或家臣管理,主家住在京都,坐享其成。战国乱世中这些庄园大多被战国大名掠夺。

第二是与明朝的勘合贸易,将军家占去大头,有力守护大名大内氏,细川氏以及寺社也有参与。勘合贸易对日本来说简直暴利,完全是大明扶贫送温暖,所以足利幕府宁可无视天皇,对大明皇帝俯首称臣,也要争得勘合贸易的权利。

第三是对京都商人,市民的临时性税收,比如段钱,栋别钱等,类似于营业税,房产税。比如应仁之乱时的日野富子就以将军御台所的名义在京都七口设卡收税,富得流油,但她把聚敛来的钱大部分回报公家朝廷了。如上所述,足利将军在京都也有权力死角,这项财政来源也是不固定的。

总之室町幕府很弱,真正维持全国统一局面,也就南北朝统一到嘉吉之乱短短五十年光景,根子就是自身的地盘,财源和直属武力太弱,全靠武家栋梁的高贵血统以及纵横捭阖的权力平衡术勉强维持权威。到应仁之乱后,这些优势都没了,名存实亡,苟延残喘了一百年,终于被织田信长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