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無聲的溝通也可以暖暖的

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長餘飛說,84歲的鐘老師是神經內科持續住院2年多的一位病人,她因為反覆中風,目前神志清,運動性失語(太專業,醫技科室人員也表示看不懂),右側肢體偏癱。她能夠聽得懂別人說話,但是她自己卻不會說話,只能發出“啊~嗚~”的聲音。因為住院時間長,3個女兒沒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她,就為她請了保姆。又因為鍾老師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她對保姆的要求還挺高,2年來,保姆也換了好幾個。每次去病房,總看到消瘦的她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臉上透著落寞。怎麼樣做能夠讓她振作些、開心些呢?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最後,除了多去看看她外,我還和她做了個約定,並逐漸成為我們倆的日常。每次我去病房問她好不好時,她會伸出她能夠活動的左手大拇指表示她沒有不舒服。看到她豎起大拇指,我也會立刻朝她豎起大拇指,並笑容滿面地大聲表揚她“你真棒!”然後兩人輕輕擊掌,我鼓勵她說“加油哦!”她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並朝我輕輕點點頭。

我科類似鍾老師這樣失語的病人不在少數,如果他們覺得有什麼需求或不舒服,但是又表達不出來,該怎麼辦呢?為此,我科醫護人員群策群力,為他們設計了一張圖表,圖上涵蓋了患者最基本的一些需求,不需要他們表達,只需要他們用手指指出,醫護人員便會明白意思。

病房裡無聲的溝通也可以暖暖的

有人說:所謂天使,她要有一雙工匠的手,有一張教師的嘴,還要有一顆慈母的心。我們不敢自稱天使,但是始終牢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希望我們的付出,能夠使這些失語的患者在他們無聲的世界裡感覺到一絲溫暖。這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醫務人員正能量,推進社會尊醫重教的好風尚的現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