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跑車,對抗蔚來!這家新三板公司要逆天?

造跑車,對抗蔚來!這家新三板公司要逆天?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蔚來等新能源車企的新對手來了。

2018年4月4日晚間,前途汽車被正式納入工信部第30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離量產車落地又近了一大步,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雲度汽車、江鈴汽車、知豆汽車、長江汽車後的國內第6家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雙份“準生證”的企業。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前途汽車是誰?憑什麼?

前途汽車是新三板公司長城華冠(833581.OC)子公司,主打電動汽車研產銷一體化。這也是長城華冠轉型為汽車製造商的產物。在此之前,長城華冠主要為國內汽車廠商提供汽車造型、工程設計等環節的整車開發服務。

而在闖入新市場的那一刻,長城華冠選擇了與多數競爭者不一樣的路:建廠、賣跑車(前程K50)。這是為啥?

1、長城華冠官方對前程K50的理解是,作為新興品牌,首款車定位高端有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

需要說明的是,長城華冠在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者包括蔚來、特斯拉等等。

2、據《極客汽車》報道,長城華冠未能在國內找到勝任輕量化工藝的規模化生產線或是其選擇建廠的主要原因。預計該廠年產能將達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

可以說,輕量化車身是解決新能源車裡程難題一大方法。與傳統汽車的生產模式以衝壓、焊接、塗裝和總裝為核心不同,長城華冠生產模式將圍繞碳纖維、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的使用進行全新規劃。以此減少動力電池增加所帶來的重量影響。

但問題是,長城華冠入場調性起得這麼高,維持營運資金怎麼解決?

目前來看,長城華冠現階段還未形成規模效應來平攤生產初期的高額成本。而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升也在向其成本結構施壓。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動力電池佔新能源整車製造成本大約30%-40%,正極材料成本則佔動力電池成本超40%。換言之,新能源汽車競爭優勢受電池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前途K50車型採用了三元鋰離子電池。

就目前來看,在正極材料當中,三元材料價格受鈷資源短缺、材料市場需求較大等因素影響節節攀升,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17萬元/噸漲至目前(2018年第一季度)的23萬元/噸,價格上漲幅度同比已超過40%。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公開表示,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以上的資金準備。據不完全統計:

1、蔚來汽車累計融資超146億元,投資方包括聯想、華平、IDG等;

2、威馬汽車累計融資超120億元,投資方包括百度、SIG海納亞洲等;

3、小鵬汽車累計融資超50億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富士康等。同時,其計劃2018年融資100億元。

相較之下,無論是財力還是背後的大金主,長城華冠都沒有太大優勢。

1、東財choice顯示,長城華冠累計在新三板上募得資金7.37億元,投資方包括國民信託、知合資本、方富天元、贛鋒鋰業等。另外,長城華冠還在近期發佈了10億元的融資計劃。

2、截至2017年中期,長城華冠賬面現金1.89億元,流動資產達3.7億元。

在顛覆與被顛覆的時代,不僅要活下來還要活得好。且不說長城華冠能否以K50叩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門,按照長城華冠的規劃,前途K50之後會推出一款10萬元以內的量產電動車,後續將向B級車延伸。這就意味著,長城華冠未來將在新戰場與小鵬汽車等新造車企、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短兵相接。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大約60餘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但在這場高手如雲的造車盛宴中又有多少玩家能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